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狭义上说,辛亥革命自191241日孙中山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时起,即已笼罩了失败的阴影,但它却未感到这种危机的紧迫。同一天,孙中山急切地宣布:“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1913年初,孙中山更为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的胜利所鼓舞,说:“今欲巩固本党基础,以巩固中华民国基础,较之革命之事甚易。”但到了1913年底,孙中山痛苦地认为“独夫政治现又得逞,其压迫较之当初的满清,更加令人无法忍受”。

——摘编自李侃、陈东林《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和教训的认识过程》

材料二       19226月,中共中央第一次发表对时局的主张,肯定了辛亥革命,认为它“是适应近代由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由单纯商品生产制度到资本家商品生产制度之世界共同趋势的战争,是在历史进化上有重要意义的战争”。这是首次以中共中央的名义评价辛亥革命。

——摘编自陈金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话语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解释孙中山宣布“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的理由。分析1913年底,孙中山对辛亥革命认识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用关键词指出中共中央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认识角度,结合所学,分析上述认识形成的时代背景。
2022-12-20更新 | 74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2 . 从戊戌维新起,相当一些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就是寻求根本性的整体变革。变法期间百政并举以图迅速破旧立新,正体现了这种急迫心态。而维新不成反致政变,是一个重要转折。这一转折造成的长远政治后果是(     
A.民主革命的方向发生了改变B.向西方学习的目标有所变化
C.清朝覆灭和千年帝制的终结D.民主科学逐渐成为时人共识
3 . “南明”是明朝灭亡后明室后裔在南方建立的一系列政权的称谓。康乾时期,“南明”是敏感的政治符号被禁止提起。在20世纪头十年,“南明”概念却被广泛使用,但随后20年内,“南明”概念又未受到特别重视。由此可知,“南明”这一概念地位的变化(     
A.表达了国人抵抗外来压迫的愿景B.深受时局变化与民族观念的影响
C.反映出北洋政府加强了对民间舆论的限制D.体现出新文化运动对传统史学研究的否定
2023-02-11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2023届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亥革命发生后,孙中山回顾与反思辛亥革命之成败、其思想观念前后发生了重大变化。前期,他认为辛亥革命已经达到了铲除专制、确立共和的目的。后期,他认为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的大皇帝、但是没有肃清由清廷遗留的武人、官僚、政客转变而来的无数小皇帝,广大民众也没有养成自主治理国家的能力,民主政府并未真正建立起来……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彻底扫除专制、直接建立社会主义的国家相比,中国的辛亥革命是不彻底、不成功的。这种认识对晚年孙中山再次举起武装革命的旗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动雪莲、邱捷《孙中山对辛亥革命的回顾与反思》

材料二   抗战时期是中国民族主义最为高涨的时期,国共两党都从辛亥革命中汲取理论养分,宣扬各自的抗战理念。国民党认为应吸取辛亥革命的教训,主张“中国的革命必须以三民主义为领导”“革命决不能中途妥协”,并将辛亥革命作为激励国人抗战到底的精神来源。中共清醒地认识到国民党政权存在着既联共又反共、既抗战又妥协的不确定性,通过对辛亥革命教训的总结,强调发动民众、将革命进行到底,呼吁加强国共团结,坚持抗战到底。

——摘编自夏卫东《政治符号:辛亥革命与近代国共关系》


(1)概括孙中山对辛亥革命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
(2)指出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在辛亥革命认识上的相同之处,并简要分析其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均为中华民国的国旗。从下面的变化中可知当时的中国革命
十八星旗(武昌起义后
采用,代表内地十八省)
五色旗(1912年采用,代表
五族共和、五行、五德等)
青天白日满地红(1925年采用,代表光明磊落、
坦白公正、三民主义、民主自由)
A.以反清排满为主要革命目标B.思想混乱,缺乏统一认识
C.社会主义革命特征逐渐明显D.民族、民主革命结合逐渐完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