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防止袁世凯独裁,孙中山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从而削减总统的权力。为了给袁世凯做一个民主示范,191241日,孙中山亲自去临时参议院,宣布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一职。此后,为了实现来之不易的民主和共和,孙中山苦心孤诣,协助袁世凯依民主程序选任、就职、组织内阁,尤其重视向国民宣誓一事。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制转向民主制的开始,也是蹒跚起步的阶段,我们不能求全贵备,毕竟这是中华民族的新的开篇。

——摘编自唐文立《风雨晚清:一个民族的百年涅粲》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毛泽东的民主思想是指毛泽东在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生发的有关政治社会领域平等、自由、权利、正义、公平等的认识理念、思考和诠释的总和。毛泽东民主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对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和今天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起着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毛泽东大民主的政治实践,不仅意味着极端民主主义的历史局限性,而且隐含着在中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艰巨性和长久性。

——摘编自刘建武《毛泽东研究报告(2011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原则,并说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制转向民主制的开始”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毛泽东的民主思想”指导下的民主政治建设成就。
2 . 1894年兴中会成立,孙中山在其反清宣传中,有许多诸如“鞑虏”、“胡虏”、“异种乱华”,要将其“杀灭”、“诛绝”、“逐满独立”等激烈的言辞。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开始重新解释其民族主义并适时提出“五族共和”,孙中山的转变主要是基于(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崩溃B.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C.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D.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3 . 清帝退位后,党、社问题迅速成为北京居民街读卷议的热门话题。众多的政治团体、党派他们的宗旨、纲领、宣言中,纷纷表示“拥护共和”、“谋求共和”、“建设共和”、“促进共和”、“巩固民国基础”等。无论是激进型政党,还是保守派政党,在称颂民主制度、认同共和主义立场上都是一致的。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
A.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人B.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
C.共和体制的群众基础广温D.中华民国统治基础稳固
2023-09-12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起点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据《大公报》统计,1905年至1911年,全国共创办报刊933种。其中上海214种,华南124种,江南102种,湖广65种,西南53种,华北168种,西北15种,东北50种,其他地区182种。

——摘自李仁渊《晚清新式传播媒体与知识分子》

材料二

广州地区的邮局,1902年从11个城镇的9个邮局及其23个邮政代办点,增加到88个城镇的21个邮局及165个邮政代办所。19078月开始利用粤汉铁路第一段运送邮件,仅一年时间,邮递物品从1290万件增加到1820万件。

——摘编自广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近代广州口岸经济社会情况》

材料三

1907年邮传部统计,上海电政局所辖电报线路里程38000余里,1910年增至44000余里。1911年各省官电收归部办,均由上海电政局管辖。是年,电政局所辖电报线路里程连收归各省官办的电线在内共约100000里。

——摘自交通史编纂委员会《交通史电政编》(第二集)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反映的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上述现象与辛亥革命后革命进程迅速发展之间有无关联,并说明理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武昌起义之后,革命党人一再强调要进行“文明革命”“秩序革命”,并在布告中要求“各人照旧做事:读书的还是读书,种田的还是种田,做工的还是做工”。这反映出辛亥革命(     
A.深入到生活领域B.具有不彻底性
C.有利于维护秩序D.处于失控状态
6 . 孙中山尤为重视“民权”。他指出,“我现在讲民权主义,便要大家明白民权究竟是什么意思?如果不明白这个意思,想做皇帝的心理永远不会消灭”,孙中山意在(     
A.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B.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
C.完成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D.促使民众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7 . 瞿骏在文章中谈到,辛亥革命作为20世纪中国的第一场革命,并非起始于辛亥这一年,有它在清代的种种“前因”;也并非结束于辛亥这一年,有它对其后历史漫长深远的影响。该学者强调(     
A.辛亥革命的爆发具有必然性B.辛亥革命持续的时间较长
C.长时段多维度认识辛亥革命D.辛亥革命对后世影响深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废除历代帝王祭祀活动,北京政府的总统们也没有用国家经费祭祀其列祖列宗。而南京国民政府将历代帝王陵寝祭祀作为“民族扫墓节”的主要内容,是在民族入侵的时代背景下所作的特殊文化宣传。这集中表明近代(     
A.民主政治因异族入侵而中断B.长期军阀割据导致国家财政拮据
C.家国同构宗法社会逐步解体D.帝王祭祀是抵御侵略的主要手段
2023-05-02更新 | 444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有史家认为:唐宋变革,是指社会结构、政治体制、经济形态、文化性质.权力关系、政府组织的全面改变。这样的改变,在我国历史上,至少发生过四次:一是殷周之际;二是春秋战国;三是唐宋之际;四是晚清民国。以下关于这四个时期的改变,对应正确的有(       
①殷周之际——封建制邦国统一为郡县制帝国       
②春秋战国——农业家庭式劳作取代农夫集体耕作
③唐宋之际——士庶阶层之别明显到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④晚清民国——君主专制集权体制逐渐向民主宪政体制过渡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0 . 武昌起义后,杜亚泉发表《革命战争》一文,专门申论此次革命,以“建设民主国,创立共和政体”宣示国民,“纯乎为转移统治权之政治战争,一改历代革命战争之面目,实为我革命民族中一种之异彩。”据此可知,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     
A.统治权从君主转移到国民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实现政权的和平渐进过渡D.丰富了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