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正如董必武所说:“辛亥革命根本没有打碎封建军阀和官僚的国家机器。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基础,更是原封未动。中国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就这个意义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其原因是这场革命(     
A.不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B.没有解决中国社会根本矛盾
C.试图通过立宪运动达到自救D.没有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自辛亥革命以后,对于中国在政府变更之后如何保持国家“同一性”的探讨,已经从历史上的“正统”的承续规范转化为近代欧洲列强主导的国际法。而作为整体认同对象的“中华”或“中国”概念逐渐脱离了原来的“华夷之辨”的语境,逐渐“获得了带有现代性因素的历史文化共同体与国家政治体符号性质的客观内涵”。该学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A.有利于中国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B.增强了中国国家主权观念
C.催化了中国多元一体民族的形成D.强化了中国对列强的依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12年2月7日,黎元洪致电孙中山:“俄国将援助蒙古独立,扩张其势力范围,英国亦将扩张其势力于西藏,日本此举或欲延长其租借地期限……或更占领满洲全境。为今之计,宜速促满洲退位,恢复秩序,合力以排诸外国之要求,否则危险万状。”材料可用于探讨(     
A.列强瓜分中国的原因B.北洋军阀夺取革命果实的影响
C.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D.国民民族独立意识增强的表现
2023-04-20更新 | 441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红岭教育集团)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21-22高一上·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孙中山说:“欧美现在的民权政府,不能完全仿效,他们的政府已经成了旧机器,我们要另外造出一架新机器,才可以达到我们的目的。”为此,他在创立民国时(     
A.实行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度B.推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以责任内阁制限制总统权力D.规定主权属于共和国总统
2023-04-11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昌江县首都师大附属昌江矿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有史家认为:唐宋变革,是指社会结构、政治体制、经济形态、文化性质.权力关系、政府组织的全面改变。这样的改变,在我国历史上,至少发生过四次:一是殷周之际;二是春秋战国;三是唐宋之际;四是晚清民国。以下关于这四个时期的改变,对应正确的有(       
①殷周之际——封建制邦国统一为郡县制帝国       
②春秋战国——农业家庭式劳作取代农夫集体耕作
③唐宋之际——士庶阶层之别明显到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④晚清民国——君主专制集权体制逐渐向民主宪政体制过渡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6 . 辛亥革命前后,很多报刊大量辟有“社论”“社说”“论说”“时论”等栏目,且报刊舆论篇幅所占比例有全报的三分之一左右。有一部分报纸在版面上辟有专门刊头的副刊,如《中国日报》的“鼓吹录”、《国民日报》的“黑暗世界”、《申报》的“自由谈”等。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报刊宣传(     
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B.蕴含着丰富的时代精神
C.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D.提出了国家治理新方案
2023-03-27更新 | 643次组卷 | 10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月考(七)历史试题
7 . 叶圣陶于农历1911年12月在日记中写道:“近日割辫甚多。校中学生殆已割尽。”“选举总统一事为历史所未有,亦民国之光荣。街头巷角,高竖五色之国旗,而各学校亦停课一日焉。”上述内容作为研究辛亥革命的一手史料,可以用来说明辛亥革命后(     
A.封建制度已被消灭B.民主建设卓有成效
C.思想解放程度日深D.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2023-03-22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武昌起义后,杜亚泉发表《革命战争》一文,专门申论此次革命,以“建设民主国,创立共和政体”宣示国民,“纯乎为转移统治权之政治战争,一改历代革命战争之面目,实为我革命民族中一种之异彩。”据此可知,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     
A.统治权从君主转移到国民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实现政权的和平渐进过渡D.丰富了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9 . “南明”是明朝灭亡后明室后裔在南方建立的一系列政权的称谓。康乾时期,“南明”是敏感的政治符号被禁止提起。在20世纪头十年,“南明”概念却被广泛使用,但随后20年内,“南明”概念又未受到特别重视。由此可知,“南明”这一概念地位的变化(     
A.表达了国人抵抗外来压迫的愿景B.深受时局变化与民族观念的影响
C.反映出北洋政府加强了对民间舆论的限制D.体现出新文化运动对传统史学研究的否定
2023-02-11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2023届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20世纪初,英国记者丁格尔撰文说“这场就像野火一样的革命在中国大地上蔓延……它借用了民主西方的政治呼声,在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心地区,用共和政府装点了自己,但它却源于一个民族在满族统治以来近三百年的不受羁束的传统情结”。这场革命(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宣告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D.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