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关于辛亥革命性质,陈独秀在1923年指出:“辛亥革命本身的性质,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毛泽东则在1925年提出:“辛亥年的革命,与现在的革命,性质也不相同,包括革命目的、对象、参加者等都有区别。”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     
A.对民主革命阶段的科学划分
B.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清醒认识
C.对辛亥革命教训的深刻反思
D.对中国革命理论的初步探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某学者认为,清末十年,新政、立宪与革命三种社会运动,分别体现出“变事”“变法”和“旧邦新造”的三级定位层次。终清之际革命运动的最后收功,对于新政和立宪运动来说,是“三国归晋”;对于清末所有社会政治运动来说,是“万流归宗”。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A.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B.为人民的解放奠定了政治基础
C.使社会面貌发生了质的转变D.弥合了资产阶级各派别的分歧
2022-05-27更新 | 855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黄山市徽州区文峰学校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复读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辛亥革命以“反满”为革命号召,革命后社会改革的重心从朝廷转向人民,反传统则首当其冲。这说明当时中国
A.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B.深谙西方国家富强之道
C.实现人民解放任重道远D.继续坚持在传统中求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武昌起义之后,在新疆伊犁的革命党人冯特民、杨缵绪等人担忧沙俄乘乱入侵,动员回民响应革命,发动伊犁起义。起义后,各方“当众申明和平解决,组织汉、满、蒙、回、藏五族共进会”,杨缵绪被推为该会会长,宣布实施五族共和,出示安民。这说明辛亥革命
A.强化民众对新政权的归属B.推动边疆地区民族国家认同
C.有着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性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统计,武昌起义半年后,全国报纸由10年前的100多种,陡增近500种,总销数4200万份,这些报刊中,政党和政治集团性质的报刊占主流,报刊可自由发表政见,内容大多是“主义”之争,是各政党不同政见主张辩论、相互攻讦的工具。这种状况的出现反映出
A.辛亥革命推动了政治近代化B.人民大众普遍接受了西方政治理念
C.中国政党政治已经名存实亡D.知识分子将个人与国家命运相结合
2021-11-23更新 | 706次组卷 | 16卷引用:安徽省九师联盟2022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是一些学者对辛亥革命的看法,以下材料可以看出几位学者都认为辛亥革命
观点出处
辛亥革命开创的政治、经济生活新局面是中国共产党得以产生发育的社会条件。郑艳凤《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主义的初步传播,为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列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吴建红《不同视角下辛亥革命史教育价值刍议》
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准备和培养了干部,教育和锻炼了群众。卢淦明、李俊宏《浅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贡献》
A.完成了民主主义革命任务B.与社会主义道路前后相继
C.具有与时俱进的发展特点D.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列主义
7 . 下图均为中华民国的国旗。从下面的变化中可知当时的中国革命
十八星旗(武昌起义后
采用,代表内地十八省)
五色旗(1912年采用,代表
五族共和、五行、五德等)
青天白日满地红(1925年采用,代表光明磊落、
坦白公正、三民主义、民主自由)
A.以反清排满为主要革命目标B.思想混乱,缺乏统一认识
C.社会主义革命特征逐渐明显D.民族、民主革命结合逐渐完善
8 . 有研究认为,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正面回应,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认为原朝气数已尽,将革命视作“反清复明”和改朝换代的手段;有的人则是将对清廷现代化改革的不满化为对革命的同情。该研究表明
A.清末新政目的与结果背道而驰B.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任重道远
C.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帝制符合民意D.民众对辛亥革命的作用认识有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宣统三年(1911年)冬,杂技艺术家朱连奎与美利公司合拍了纪录片《武汉战争》,记录了武昌起义新军占领汉口、汉阳的场景。意大利侨民阿劳罗拍摄了《强行剪辫》,记录了辛亥革命时期移风易俗的细节。这些影片
A.促进了民众的知识水平大幅度提高
B.提升了国产电影的拍摄和制作技术
C.体现了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结合
D.增进了民众对国家政治变局的认识
10 . 辛亥革命爆发后,孙中山曾向英、美、德、法四国银行团借款,对方却以“金融中立”为由拒绝。清帝退位后,袁世凯向四国银行团提出借款,其中包括南京临时政府急需的700万两。在英国公使的推动下,四国银行团在第二天即向南京临时政府拨银200万两。这说明当时
A.西方列强的侵华方针发生了改变
B.南京临时政府丧失了中央政府的地位
C.西方列强支持中国废除君主政体
D.列强力图阻止中国走向独立富强之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