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在 20 世纪 20 年代的中国,不乏“同一量器,一城之隔,相差十一”的现象。大多数城市家庭中都备有一杆秤,商人除了有通用的秤外,也有私人的秤。   “似乎在任何一个市镇里,不论一斤什么东西的重量,都是随环境而不同的”。这(     
A.造成了社会民生的凋敝B.源于军阀混战社会动荡
C.体现出国内市场的割裂D.利于抵制外来经济侵略
2 . 1920年,北洋政府发布大总统令,宣布筹办所得税,然而各地商会质疑其违背约法并群起反对,最终演化成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所得税的运动。据此可知(     
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B.中央权威受到严峻挑战
C.商人阶层的民权意识有所增强D.实业救国思潮影响深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各种军用票陆续发行,以筹措军费开支。下图所示为民国十一年(1922年)桂系军阀沈鸿英以个人名义发行的军用票。这种军用票的发行(     

   

A.促进了广西的商业发展B.导致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C.有利于国防事业的巩固D.加剧了货币混乱的状况
4 . “她”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发明的女性新代词,中国首份妇女画报《解放画报》于1921年7月第13期以后,启用“她”字指代女性和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解放画报》第12期(1921年),描绘了一女子被大秤砣压住,动弹不得,秤砣上写着四个字“男统主义”。

2《解放画报》第15期(1921年),描绘了一女子被锁链捆绑在刻有“经济”二字的石柱上,她一旁放置了写有“实学”和“职业”的斧头。其题词为:“打器在她旁边,一味地不用,难道不要解脱这束缚吗?”

3《解放画报》刊登了名为《新妇女》的系列漫画,画中以介绍西方女性所从事的职业为主,如女飞行员、女警察、女冒险家等,都是当时中国社会女性职业所罕见的。

——摘编自李佳珉、孙浩《漫画里的“生活政治”——<解放画报>与中国近代女性解放的大众化》


结合时代背景,对三幅漫画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加以解读。
2023-09-2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湘桂黔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春季大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一位历史学家在描述中国近现代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状况时,写道:军阀割据,政局动荡,国会党争,民众因为军队扩张,互争地盘,内战频仍。该时期是(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B.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C.国民革命运动时期D.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2023-07-21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调研(一)历史(必修)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爆发助推了中国日益觉醒的、参与国际化的民族主义。梁士诒、顾维钧等人力主参战,强调参战可以使列强重视中国,促使中国加入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且一旦协约国获胜,中国也将以战胜国身份收回战败国德国等在华特权。在他们的推动下,北洋政府于1914~1915年三度向英法表态希望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但未获支持。1916年索姆河战役打响,协约国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英法态度转变,希望中国派遣劳工赴欧洲从事战勤及后方保障工作。为此,梁士诒为北洋政府谋划了一个“以工代兵”的良方:“中国财力兵备,不足以遣兵赴欧,如以工代兵,则中国可省海陆运输饷械之巨额费用。而参战工人,反得列国所给工资,中国政府不费分文,可获战胜后之种种权利。”

——摘编自王平贞、赵俊杰《一战百年:华工赴欧启示录》

材料二   有关史料记载,中国自1864年到1913年的50年中,共计输出695.5亿两,输入932.4亿两,入超数达236.9亿两。国内实业不兴,失业人数日益增多,社会动荡。此时华工赴欧计划的提出,一方面为协约国提供了丰富人力资源,另一方面缓解国内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

——摘编自姚娜《一战期间中国政府派遣华工赴欧动因析》

材料三   首先,华工赴欧参战,既充当了北洋政府寻求国家利益最大化的载体,又为中国后来参战创造了条件,进而为战后中国参加巴黎和会提供了良机。其二,华工成为百年前中国的政治精英们实现国际化战略以及国家认同理念的重要环节。华工在参战之余,接触到了欧洲先进的文明及科学技术,也受到西方自由民主法治思想的熏陶,他们开始自珍自爱、关注祖国的前途命运。回国后,他们成为西学及实业知识的宣传者,有的还转变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其三,华工爱国自强、勇于献身的情操,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后来中国留法勤工俭学的知识精英们,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周恩来、邓小平,均在留法期间确立了自己为之奋斗终生的革命理想。1919年中国爆发的“五四运动”以及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兴起的新式工人运动,皆同一战赴欧华工有密切的关联性。

——摘编自王平贞、赵俊杰《一战百年:华工赴欧启示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工赴欧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工赴欧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如表可以推知当时(     
1919年、1925年各省岁出预算分类表   
年份岁出总数(万元)军费数(万元)其他项目(万元)
1919年14100.07708.66391.94
1925年25379.718241.97137.8
A.民族工业发展提高了政府的财政税收
B.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使军事耗费剧增
C.军阀割据混战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
D.军费开支使国民政府的统治危机四伏
8 . 下图是民国六年《新闻报》刊登的马星驰所作名为《竟欲携孺子以号召耶》的漫画。这一漫画的主旨是(     
A.体现对君主权威的公开挑战B.复辟帝制拥有坚实的社会基础
C.揭露国内反民主的政治行为D.讥讽袁世凯试图篡夺革命果实
9 . 孙中山于1919年10月10日发表关于辛亥革命的纪念文章时,感慨“今日何日?正官僚得志,武人专横,政客捣乱,民不聊生之日也……今日之民国,竟成亡国士大夫之天下也”。由此可知,孙中山认为(       
A.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B.三民主义不能救中国
C.袁世凯倒行逆施不得人心D.国家应注重经济建设
10 . 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2 年,为了应对艰苦的斗争,列宁提出共产党需要由一批“职业革命家”来担当。申请入党的只能是工人阶级与劳苦农民阶级,真正革命工人阶级的政党绝不能仅仅追求党员数量的增加,而应该更加注意党员质量的提高和清洗混进党里来的人。“党员数量上的这种减少意味着党的力量和作用的大大增加”,这背后都是由于列宁将党的纯洁性看得比规模更重。根据列宁的建议,1919年俄共(布)八大上,“党的纪律”第一次作为单独一部分被写入党章,将严格的纪律要求作为“全体党员和一切党组织的首要义务”。

——摘编自李佳金《毛泽东对列宁从严治党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材料二   中共一大将自我革命的要求写入了党纲。 中共二大文件写道:“在现在内乱激烈的时候,共产党惟靠极集中的组织,铁的纪律和全体战士一致给中央机关以广大的权力,过余的信任,使得执行一种不可抗辩的威权,才能成就他的职务。……凡在共产主义可以合法争斗的国内,共产党必须定期的洗刷自己的组织,淘汰一些模棱的和小资产阶级分子。”这些不仅标志着建党伟业的完成,而且成为党的自身建设和自我革命的伟大开端。

——摘编自谢迪斌《中国共产党百年自我革命的发展动力》

材料三   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 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21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宁关于党的建设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初,列宁这一批“职业革命家”面临的俄国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现在内乱激烈”的状况。结合1927—1949的相关史实,举两例说明中共是如何进行“自我革命”的。
(3)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中共“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的主要经验。
2023-04-08更新 | 302次组卷 | 6卷引用:甘肃省庆阳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