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从个人修养的角度强调体育的重要性,把学习射、御、舞当作人自身修养的必须内容看待,是推行“礼”的具体工具。这种思想教诲人们不要执着地向外开拓,而要潜身于所谓的自省。人们往往表现为知足常乐,不为人先,影响了中国古代体育注重和谐的整体化伦理。汉武帝之后,大一统思想强调自然界整体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体育观念影响很大。宋明理学很大程度上强化了社会成员的服从意识,俯首帖耳、顺者为孝成为青年人品格的理想要求。对于以“动“为基本特征的体育娱乐活动的发展形成了无形的屏阻,这为重文轻武观念的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清代更是忠实地借鉴了宋明理学的做法,在统治者对儒学的极力推崇中,进一步完善了传统体育观念从文武并重向重文轻武的转变。

——摘编自 王京龙《儒学发展对传统体有观念的影响》等

材料二     近代社会,身体改造成了救亡图存的希望所在。1902 年,《新民丛报》发表“军国民篇”,掀起了近代中国的军国民体育思潮,在军国民主义倡导者的眼中,体育应该直接服务于国家。民国建立后,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将体育摆在了与德育、智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对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影响显著。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人们的个人意识逐渐觉醒,更加重视身体教育在实现个人幸福与发展上的重要意义。五四运动前后,美国实用主义教育传入中国,其“个性自由发展”的主张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922 年,北洋政府颁布《壬戌学制》,将“体操科”改为“体育科”,以育人为目的的身体教育成为学校体育的主流。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自19世纪下半叶开始,近代形式的运动会陆续在中国出现。

——摘编自 王勃然等《近代国人体育观念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传统体育观念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体育的发展,并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