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55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南宋思想家叶适认为,理学尤其是程朱之学实际上并不是源于尧、舜、子思之道,而是探求儒经的新意,并参与新政,“救时行道”。且发挥孟子的“新学奇论”,如儒家“内圣外王”之道,“事君之忠,治民之仁”等。以礼法、伦理为核心,再掺之以佛学和老庄之学等诸家学说与思想,以丰富理学内涵。

——摘编自陈国灿《叶适与南宋反理学思潮》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董仲舒新儒学相比程朱理学有哪些特点。并指出这一思想体系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的主张及提出的背景;并分析这一时期“新儒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0-11-16更新 | 107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言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国家统一是古今中外各国稳定与发展的基本前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

——唐代杜佑

材料二:《邦联条例》规定:各州保留它们的主权、自由和独立;邦联无权向各州征税和管理各州的贸易;邦联只设国会作为中央权力机构,邦联未设行政首脑和司法长官,也没有对违抗邦联权力的行为实行制裁的任何规定。

材料三:“美国实行联邦制政体„„中央政府只从州政府的权力中拿走了若干明确列举的权力,州政府则保留着中央政府拿走的权力之外的所有权力。”

材料四: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威说:“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

东北前线战事紧迫,军费告急,却同各地一样受到必须“报效”慈禧太后六十庆典银两的谕旨。将军长顺为讨好慈禧,硬从远不敷出的军费中开销一万两“报效”银,迅速上交。

——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与西周相比,秦朝在地方政治制度上有何创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创新的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邦联制会给美国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困难。(试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回答)结合二、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之后美国建立的联邦制有何特点?
(3)请列举使近代中国的统一和领土主权遭受破坏的两个不平等条约。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结合材料四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原子能的广泛应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成果。请结合下列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时间国家新科学技术
1945美国原子弹爆炸
1946美国电子计算机诞生
1947美国晶体管问世
1954苏联第一座核电站
1957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1969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
1972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1981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
1996英国利用体细胞培养克隆羊“多利”成功
1999美国首次成功制造出人工DNA分子
2000美、日、法、德、英、中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

材料三       

   
法国国营企业核电站

   
70年代末苏联阅兵式上展示的洲际导弹

材料四       美国人很快算出来,在苏联的GDP比美国及盟国少2334的情况下,这件事开辟了一条可靠的对于他们没有任何风险的破坏苏联实力的道路。归根到底,通过在无望的军事角逐中的经济消耗,有可能使苏联遭到彻底破坏。

——《世界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发生的现象与哪位科学家的重要贡献有关?他提出的利用原子能理论基础的关系式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在新科学技术的发明方面,苏联的地位怎样?试分析其原因。
(3)材料三反映当时西方和苏联的经济建设,各有何特点?
(4)材料四中的“这件事”指什么?美国的目的是否达到?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2024-03-19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1年11月22日,重庆革命党人与起义新军结合,夺取了清廷在重庆的地方政权,宣布成立蜀军政府。重庆辛亥革命可谓“一次成功,兵不血刃”。美国人石约翰曾说:“1911年的辛亥革命的突出特点也许就是表现为惊人的不流血的事件。”有学者认为在辛亥年革命中双方将士死亡总数为数万人,平民丧生之人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重庆的辛亥革命,很好地诠释了这次“微流血”革命。(注:农历辛亥年岁末为公历1912年2月17日)

材料二   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政治状况

中国清朝(1644—1912);中华民国(1912—1949)
日本明治天皇(1868—1912在位);大正天皇(1912—1926在位)
土耳其奥斯曼帝国(14世纪—1922);土耳其共和国(1923—)
伊朗卡扎尔王朝(1796—1925);巴列维王朝(1925—1979)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

材料三   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回顾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质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1)据材料一说明辛亥年革命“微流血”的内涵试结合武昌起义后的革命进程,对这一特点进行阐释。
(2)材料二中的图表信息凸显出辛亥革命哪一伟大历史功绩?徐中约指出的问题在民国初年有什么表现?你认为这一问题的产生与辛亥年“微流血”革命又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3)据材料三,从革命党人的角度,孙中山在哪几个方面分析了1912年“让渡政权于袁世凯”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1924年1月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怎样的政策方针?这体现出孙中山怎样的斗争精神?
2020-02-12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重庆一中2013届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5 . 中世纪的欧洲,人文主义思想受到了基督教会统治的压抑;14世纪以后,人文主义被唤醒,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中得到了弘扬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文主义的特点:一是宣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对抗以神为中心的旧观念。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地位和权利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众多奇妙造物中最奇妙的”。人文主义者并没有否定上帝的至高无上地位,但他们关注的焦点由上帝而转向了人。……二是重视尘世生活,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人文主义者认为人应该享受尘世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积极地生活。他们赞美爱情,歌颂创造,追求平等自由,肯定财富占有,把中世纪天主教的禁欲、苦行、守贫等观念弃置不顾。

——徐国辉《论彼特拉克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正是从理论上一步步证实了封建神学的虚伪与不合理性,为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做好理论准备……启蒙思想家的优良品质不是单纯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而是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设计了一整套高效可行的理论探索和制度设计。……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

——朱勇《欧洲启蒙运动及其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思想条件。
(2)据材料二,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与文艺复兴相比有何发展与创新?伏尔泰与卢梭提出的哪些主张使路易十六产生了“毁了法国”的感慨?
(3)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继承与创新,对欧洲历史有何积极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民族意识即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民族特征之一。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部族时代,进而至于封建时代,是从无关系进到有关系,这是统一的第一步。更进而开拓荒地,互相兼并,这是统一的第二步。这其间的进展,全是文化.上的关系。因为必先(一)国力充实,然后可以征服他国。(二)亦必先开拓疆土,人口渐多,经济渐有进步,国力方能充实。(三)又必开拓渐广,各国间壤地相接,然后有剧烈的斗争。(四)而交通便利,风俗渐次相同,便于统治等,尤为统一必要的条件。所以从分立而至于统一,全是一个文化.上的进展。向来读史的人都只注意于政治方面,实在是挂一漏万的。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1901年,梁启超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观念,他认为“中华民族”是多民族融合的产物。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以,革命派迅速放弃了他们早先提出的“驱除鞑虏”的主张,而主张“五族共和”,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根据列宁的民族自决理论,中华民族的而民族自决是指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实现民族的独立和自由。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后,《义勇军进行曲》问世,“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的悲愤歌声,极大地激发了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整体的认同和爱国热情。

——郑大年《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民族研究》2013年第3期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吕思勉所说“从封建时代的分立而至于统一,全是一个文化上的进展”的理由。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中华民族彻底觉醒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对民族国家意识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南宋思想家叶适认为,理学尤其是程朱之学实际上并不是源于尧、舜、子思之道,而是探求儒经的新意,并参与新政,“救时行道”。且发挥孟子的“新学奇论”,如儒家“内圣外王”之道,“事君之忠,治民之仁”等。以礼法、伦理为核心,再掺之以佛学和老庄之学等诸家学说与思想,以丰富理学内涵。          

——摘编自陈国灿《叶适与南宋反理学思潮》

材料三: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董仲舒新儒学相比程朱理学有哪些特点。并指出这一思想体系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的主张;并分析这一时期“新儒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0-12-23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学家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

材料二   宋人发明了诸多可以代替人カ、富力提供动力的自动化器械,虽然没有发明蒸汽机,但人们对大自然动力的利用已相当自觉。宋朝是一个大量使用水轮技术的时代,人们利用水力进行春难、研磨、鼓风、戽水、纺纱等,在许多磨茶作坊、磨面作坊、纺织作坊、冶炼作坊中,都采用了水力驱动机械。宋朝政府对发展水力机械与自动化手工业作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宋政府还在京师与一部分州设立“水磨务”,管理水力机械。甚至有人提出在汴河上设置一百盘水磨、用于手工业生产的计划。

材料三   明代晚期的民窑青花瓷,即嘉靖、隆庆、万历、天启、崇祯几朝,从这时期装饰题材上来看,几乎每一类题材都有其极为精彩的代表作品。这一时期便是中国明代民窑青花瓷发展最为全面的时期,题材从反映民间市井生活,农人劳作的情景到文人墨客,神仙题材都有,非常丰富。在嘉靖至万历年间,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器作为出口最多的产品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中国是世界的陶瓷之都,而外贸的发展则使民窑青花瓷也吸收了许多西洋的文化,创作的作品中既有生活中的鲜活,又有中国传统画的水墨韵味,将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产生出更为动人的艺术形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种基本形态”分别指什么,分析形成哑铃状”分布态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手工业领域有何突出特点,并归纳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民窑青花瓷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朱元璋以来,明代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十分严密的监察体制。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六科,各司其职又互相纠察,由此构成了一张纵横交错的监视网络,皇帝可总其纲,监督协调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明朝台谏官对国家政令的制定和执行有“各陈所见,直言无隐”之责,不仅可以参与议政,而且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台谏官不仅参与铨选、考选各级官员的全部活动,而且还有弹劾百官的权力。都御史及监察御史的举劾权尤重,举劾的形式,可以“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也可各陈所见,共同举奏。在地方上,提刑按察司为省级执法机构,同时朝廷派出的各道监察御史、巡按御史等都要参与地方要案的审理。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精要》等

材料二   美国的行政监督系统,包括议会监督、政府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等。美国没有建立统一的行政监察系统,行政监察的任务被分散在各个部门分别执行,其中并没有设立专门负责行政效能监察的机构。在美国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基本是并重的,提出“好的政府就是高效廉洁的政府”。美国重视政府效能的评估和公务员绩效的考核,并且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估体系。美国对行政效能的监察,虽然没有专门机构负责,但是在实践中却称得上是“多管齐下”,政府绩效法案制度、行政公开制度、预算监督制度、道德规范制度和舆论监督制度,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行政效能监察制度体系。公职人员受到议会、法院、民众和舆论各方面强有力的监督,因而官僚主义和低效率等情况较少,工作效率较高。

——《西方国家行政监察制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监察体制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相比,美国近代的监察制度有何进步之处?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只在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范围之内。

——【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人的信仰就是人的一切,它正是我们的生命。人只要有信仰,不需任何中介人或代表者,就可获得上帝救赎的恩典。信仰使得人与上帝面对面,“没有任何受造之物居于其间”。人只要有信仰,不需外在的律法和戒律的约束、不需善功和赎罪,就可得到基督的公义和永恒的生命,信仰使人摆脱了一切外在的束缚。

——李平晔《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在人灵魂得救的问题上,天主教会和路德的观点有何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