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张海鹏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U”字形发展过程,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1920年),这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


(1)从材料中选择一个史料,对历史的“沉沦”进行阐释。
(2)在论证近代史的“上升”时,以上哪些史料可以作为直接证据,请说明其史料价值。
(3)请你另外选择一个史实,对这一时期的“沉沦”或“上升”加以说明。
2024-02-2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学家刘知几(661-721年)撰写了《史通》,他第一次系统考察了中国史学的产生、发展历程。对于司马迁,他高度评价了其立言不朽、纪传体的开创以及广博的史料功夫,同时,也对其《史记》进行了广泛批评。指出纪传体“编次同类,不求年月,后生而擢居首帙”。并进一步批评“《史记》疆域辽阔,年月遐长,而分以纪传,散以书表。每论家国一政,而胡、越相悬;君臣一时,而参商是隔。”他反对司马迁将陈涉列入世家,理由是:“案世家之为义也,岂不以开国承家,世代相续?至如陈涉起自盗贼,称王六月而死,子孙不嗣,社稷靡闻,无世可传,无家可宅,而以世家为称,岂当然乎?”司马迁的评论有许多天命思想,刘知几提出:“夫论成败者,固当以人事为主,必推命而言,则其理悖矣。”

——摘编自徐兴海《刘知几对〈史记〉的批评》

材料二   (民国)史学的面目,是颇为新颖的。它所以比前期进步,是由于好几个助力:第一是西洋的科学的治史方法的输入,尤其是考古学上的贡献,新的考据论文,史料的整理,也比从前要有系统得多。第二是西洋的新史观的输入。过去人认为历史是退步的,愈古的愈好,愈到后世愈不行;到了新史观输入以后,人们才知道历史是进化的。后世的文明远过于古代。还有自从所谓“唯物史观”输入以后,更使过去政治中心的历史变成经济社会中心的历史。还有新史料的发现、欧美日本汉学研究的进步、新文学运动的兴起也都是重要助力。

——摘编自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1945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知几的历史时间观,并归纳刘知几研究历史的基本态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民国建立以来经济社会史研究得以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历史学习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鲁迅的作品“一切都无法片刻离开中国革命、中国变革这一课题,中国革命问题始终存在于鲁迅的根底里”。1921年小说《阿Q正传》发表于五四时期著名的“四大副刊”之一《晨报副刊》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阿Q正传》中未庄人对“革命”的反应

革命之前(阿Q)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殊不料这却使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有这样怕,于是他未免也有些“神往”了。……他的思想也迸跳起来了:“造反?有趣,……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走过土谷祠,叫道,‘阿Q!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
革命期间赵秀才消息灵,一知道革命党已在夜间进城,便将辫子盘在顶上,一早去拜访那历来也不相能的钱洋鬼子。……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约去革命。……假洋鬼子回来时,向秀才讨还了四块洋钱,秀才便有一块银桃子挂在大襟上了;未庄人都惊服,说这是柿油党(自由党)的顶子,抵得一个翰林。
(阿Q找假洋鬼子投革命党却被赶出去后)发出关于自己的思想来:这全是假洋鬼子可恶,不准我造反,否则,这次何至于没有我的份呢?
他(阿Q)下半天便又被抓出栅栏门去了,到得大堂,上面坐着一个满头剃得精光的老头子(把总)。他(阿Q)省悟了,这是绕到法场去的路,这一定是“嚓”的去杀头。
革命之后至于舆论,在未庄是无异议,自然都说阿Q坏,……而城里的舆论却不佳,他们多半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而且那是怎样的一个可笑的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一趟了。
未庄的人心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学者指出,“鲁迅的作品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民族的面孔”,“影响了一代人的精神和自省能力”。从以上角度,说明《阿Q正传》的时代价值。
2023-04-30更新 | 316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名校2023高三5月第4周好题推荐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中写道:“对于习俗传下来的制度习俗,要问‘这种制度现在还有存在的价值吗?’对于古代传下来的圣贤教训,要问‘这句话在今天还是不错吗?’对于社会上糊涂公认的行为与信仰,都要问‘大家公认的,就不会错吗?’”据此可知,胡适意在强调(        
A.全盘接受西方近代的思想文明B.结合本国的国情研究实际问题
C.发扬民主科学精神并否定传统D.在中国进行思想革命的必要性
2023-01-04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该杂志作为史料可以直接用于研究
A.百日维新
B.黄花岗起义
C.北伐战争
D.新文化运动

6 . 《新青年》自1915年9月创刊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新青年》刊发了大量译文,译文类别及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林立伟《从文学革命到政治革命一 (新青年》翻译的价值趋向》


结合所学知识,对“译文类别及变化情况”作出解释。
2023-03-08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等2校2023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复兴国学”“对抗欧化”的国粹主义思潮,其代表人物往往认定中国文化史上与西方现代文化价值相符合的成分为中国的国粹。据此可知,国粹主义
A.主张中体西用B.受到西学影响C.全面复兴旧学D.提倡民主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情感上认同于儒家的人文主义,是对过去一种徒劳的、乡愁式的祈向而已;他们在理智上认同西方的科学价值,只是了解到其为当今的必然之势”。这种现象的出现(     
A.反映出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缺位B.导致了全盘西化理论的盛行
C.造成了近代知识分子内部的分裂D.根植于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
9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文化自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开拓进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一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称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走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向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0 . 新文化阵营褒扬墨学,但“扬墨”并非意味着惟墨独尊,即墨学价值虽被挖掘并赋予新的时代使命,但儒学并未被彻底否决。新文化阵营所否定的只是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封建化儒学,而非原始意义上与先秦诸子并列的传统形态的儒学。新文化阵营这一做法
A.意在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寻找出路B.体现了资产阶级反封建
C.存在着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的倾向D.导致近代中国文化复古主义大行其道
2021-01-07更新 | 480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