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新青年》创刊时即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但其后十余年间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可见,民主与科学的流行,主要是因为(     
A.其余国家的成功经验B.工业文明的历史经验
C.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D.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2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人物思想主张
魏源
(1794年—1857年)
主张政府进行改革,在鸦片战争前后提出了一些改革水利、漕运、盐政的方案和措施;他坚决反对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华活动,主张利用和依靠人民群众作为抵抗外来侵略的主要力量;他重视了解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作为对付侵略的重要方法。他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康有为
(1858年—1927年)
主张变法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反对君主专制政体,主张君主立宪;系统地提出了民权观,强调公民自治和地方自治;抨击了厘金税,必须予以裁撤,主张通过征收印花税等开辟财源,同时举办银行、邮政等国有事业。认为商兴才能国富,统治者必须“轻税保商”。主张仿行西方,废科举,兴学校,定学制,主张男女教育平等,主张实行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教育。
李大钊
(1889年—1927年)
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备受鼓舞,开始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号召知识分子到工农群众中去做宣传和组织工作,培植革命力量。
从表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话题(整体或者局部),并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话题合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1-10-25更新 | 149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班)历史试题
3 . 1920年5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七卷第六号“劳动节纪念号”上,设立了“俄罗斯研究”专栏,译载有关俄国革命的理论、历史、苏俄劳农政府现状等,这说明
A.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B.中国共产党以俄为师学习马列主义
C.《新青年》成为中共的机关刊物D.《新青年》刊登内容倾向社会主义
2021-05-30更新 | 528次组卷 | 9卷引用:福建省晋江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17年,刘半农致钱玄同信中说:“我们这班人,大家都是“半路出家”,脑筋中已受了许多旧文学的毒······故现在自己洗刷自己之外,还要替一般同受此毒者洗刷,更要大大的用些加波力克酸,把未受毒的清白脑筋好好预防,不使毒菌侵害进去。”这一论述反映了知识分子主张
A.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相互推动B.文学革命和政治革命相互联系
C.自身改造和社会改造相互结合D.和平改良和暴力斗争相互促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电视剧《觉醒年代》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热血青年那段追求真理的澎湃岁月。下列场景符合历史基本情况的是
A.李大钊:今之谈文学改良者众矣,记者末学不文,何足以言此?
B.鲁迅:予今长斯校(北大),请以三事为诸君告:曰抱定宗旨;曰砥砺德行;曰敬爱师友。
C.陈独秀:推倒陈腐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立诚的写实文学。
D.胡适: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6 . 1921年,新文学团体一一创造社成立,并逐渐从提倡天才、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向革命转变,创始人之一的成仿吾提出这样的公式:(真挚的人性)十(审美的形式)十(热情)=(永远的革命文学)。这反映出
A.新文化运动注重民众文化的普及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C.文学革命从人性和情感层面立论D.中共成立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方向
7 . “要以民主与科学的标准挑战中国的政治与思想传统……所有习俗、制度、风俗、圣贤教训都应重新被评估”。提出上述主张的是
A.资产阶级维新派B.资产阶级革命派
C.新文化运动倡导者D.无产阶级革命派
8 . 新文化运动之初,陈独秀倡导人权自由、推介西式民主。巴黎和会后,他认为只有社会主义的政治,才能谋多数人的幸福。这一转变表明
A.五四运动刺激民众觉醒B.政治形势推动思想嬗变
C.国际局势引发文学革命D.俄式道路成为社会共识
9 .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下列口号或学习内容按阶段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伸民权”“设议院”        ②师夷长技        ③文学革命        ④创立民国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
10 . 叶曙明在《重返五四现场》中写道:“中国新文化运动,肇远因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承近因于辛亥革命……所以当我们追溯那段历史时,不难发现,亡国灭种的阴影,一直盘桓在知识分子的心头,也成了新文化运动一个贯穿始终的主要话题。”材料中的“主要话题”应该是
A.民族主义B.社会主义C.民权主义D.三民主义
2021-01-21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