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容易(0.94) |
1 .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由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中激进________者对东西方文化的评价存在着绝对化倾向。
2023-01-0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知识清单】高中历史知识记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容易(0.94) |
2 . 新文化运动的原因:①国民的头脑仍被________和愚昧束缚着;②北洋军阀推行________的逆流。
2023-01-04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知识清单】高中历史知识记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科学救国思潮,是一批深受西方科学影响的爱国知识分子,在中国救亡图存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在对中国近百年来各种救国探索努力反思的基础上,倡导以西方的科学来拯救中国的一种爱国主义进步思潮。科学救国思潮萌芽于鸦片战争时期,兴起于民国初年,其产生及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是伴随着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现实而日渐演进的。在这一进程中,科学救国思潮与近代社会、文化、教育等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形成互动的关系。

——摘编自朱华《近代科学救国思潮与民国时期的科学教育》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科学的内在精神成为许多人探讨争论的内容。任鸿隽在《科学精神论》中阐释:“科学精神者何?求真理而已。”“真理的特征”,就是“有多数之事实为之佐证”。因此,“崇实”与“贵确”是科学精神的两个基本因素。胡明复以相类似的观点表达了自己对科学精神的理解:“科学之精神,即科学方法之精神。”……《新潮》杂志也参加了有关“科学精神”这一问题的讨论。毛子水撰文认为:“对于一种事实,有一个精确的公平的解析,不盲从他人的说话,不固守自己的意思,择善而从,这就是‘科学的精神’。”陈独秀认为,科学精神就是“别是非,明真伪”,并大声疾呼“不但应该提倡自然科学,并且研究,说明一切学问都应严守科学方法”。

——摘编自王业兴《辛亥革命后“科学救国”思潮的社会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科学救国思潮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20世纪早期国人对“科学救国”的论争。(要求:提出看法,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12-2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022-2023学年纲要上课时练习+单元测试
4 . 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复就物竞天择、弱肉强食、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原理,阐发救亡的论证。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组织联邦共和政体……将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悄忧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日,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


(1)据材料一,先指出严复宣传维新思想的理论来源,再指出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来源。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严复和孙中山在政体主张上的不同。
(2)据材料二,概括国人对西洋文明觉悟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后的觉悟”的核心内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五四”前后,中国有一批激进民主主义者纷纷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李大钊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下列各项中,属于李大钊观点的是(     
A.指出民与君势不两立,妄想复辟者都是国家公敌
B.高举文学革命的大旗,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
C.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指出未来必将是“赤旗的世界”
D.借助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2022-11-10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讲)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适中(0.65) |
6 . 新文化运动:1915年,__________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杂志》,并发表《______________》一文,吹响了__________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中_____________首先提出“民主”和“科学”口号。主要代表人物是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他们以__________大学和《__________》为主要阵地,以__________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为斗争矛头。提倡__________,反对独裁专制;提倡__________,反对迷信盲从;提倡__________,反对旧道德;提倡__________,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____________运动,是________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动摇了封建思想的___________地位。为_____________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条件。没有同_____________相结合,对东西方存在着绝对__________和绝对__________的片面性。
2022-11-10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讲)
7 . 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浪高过一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道义上有义务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学术上的调和折衷构成了这一时代的特色。晚清士人的学术视野也较以前宽广得多,打破了传统的界限而开始了对西学的研究。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伴随着传统下层文化的大力提倡和对封建正统文化的严厉批判。新文化人之所以把矛头对准孔教,主要在于它作为上层文化的主体,二千年来“吃人的礼教”和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也因为“孔子云者,遂非个人之名称而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也”。改变儒家独尊一统的旧格局,在于恢复先秦“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新文化人对儒家以外的诸子学说,予以阐释,并充分肯定。

——欧阳哲生《试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传统起源》

材料三   五四运动前兴起的西化思潮,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旧有意识形态卷土重来的反思与批判,承继新文化运动初期西化运动的功绩,封建思想的禁锢被冲决了,西方各种新思潮也如闸门开洪一般相继涌入中华大地。如果说初期的西方思想是以整体的形式传入中国并产生洪波巨澜,那么在五四运动爆发后的一段时期则日益呈现出理论与学派的多元化倾向。

——摘编自《五四时期西化思潮研究》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由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论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之间的关系》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思想潮流发生重大转变的推动因素。有学者认为晚清思潮有其时代特色,试结合19世纪中后期出现的洋务派和维新派分别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为何要对儒家思想“严厉批判”。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新文化人在提倡传统下层文化即新文学方面的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初期西化思潮兴起的背景。归纳其对中国文化的重大贡献。
(4)根据材料四说明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们从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中得到的启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概况
1844年宁波女塾开办,这是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
19世纪60年代初至1876年教会学校数量增多,女生在学生中的比例增多。教会学校开放女子教育,促进了女子入学,实现男女教育平等。
早期改良派在近代西方男女平权观念的影响下,最早开始关注女性的社会地位,倡导女子教育。
维新派康有为主张男女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女子应该上学。
梁启超重视女子教育,系统论述了女性受教育的必要性。
1898年梁启超、经元善创办经正学堂,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国人自己创办的正规女子学校,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作用。
1902年,蔡元培开办上海爱国女学。此时的女性学堂多为私人兴办,未获统治者的直接肯定。
1907年清政府颁布《女子小学堂章程》及《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中国女性教育正式被纳入中国教育制度的范畴。
1912-1913壬子癸丑学制规定初等教育段不分设男校女校,中等教育段专门设立女子中学校,女子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法定教育权,突破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限制。
1920年,北大校长蔡元培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开创了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的先例,不分性别进行教育。
1929年,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实施其方针》,这是中国政府在历史上第一次对男女受教育机会平等进行法律上的明确规定,是中国女性教育的第一份法律成文。

―-摘编自徐颖《一文纵览中外女子教育的发展》 


该表反映了近代中国女子学校教育不断发展,指出其中一种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10-27更新 | 654次组卷 | 8卷引用: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备考必刷题(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文学革命期间,陈独秀曾给胡适写过一封信,信中有这么一段话:“鄙意容纳异议,自由讨论,固为学术发达之原则;独至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文学正宗之说,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根据材料可以得出(     
A.陈独秀彻底背离了“民主”“科学”精神B.反对者信奉封建伦理道德
C.新文化运动带有激进主义的色彩D.西方的新文化适合于现代社会
2022-09-26更新 | 717次组卷 | 9卷引用: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备考必刷题(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最大的贡献在于破坏和扫除儒家的僵化部分的躯壳及束缚个性的传统腐化部分,它并没有打倒孔孟的真精神、真意思、真艺术,反而使程朱的真面目呈露出来。”这表明他认为新文化运动(     
A.是传统儒学的复兴B.意在弘扬中国文化
C.稳定了儒学的地位D.有利于儒学新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