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28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党的会议犹如一个又一个脚印,串联起中共成长与成熟的足迹,引领着中国民主革命的探索和实践。

材料一:19217月,十几位年轻人在上海秘密召开会议,随后转移到嘉兴南湖,在一条游船上完成了会议的最后议程。

材料二:八七会议后,怎样夺取武装斗争的胜利,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便成为摆在党面前的根本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材料三:1936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在总结长征的历史意义时,毛泽东生动地指出:“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1)与材料一有关的是中共历史上的哪次会议?此次会议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八七会议后,中共探索出的“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什么?其开端是什么?
(3)指出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重要会议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内容,分析红军长征的影响。
2 . 下表是发生在1921年的部分事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事件相关内容
1月4日文学研究会在北京成立新文学的倡导者和实验者沈雁冰、郑振铎、周作人等是该组织的主要成员,开始有组织地进行新的文学试验。
4月6日厦门大学成立由华侨领袖陈嘉庚创办的厦门大学举行开学典礼。厦门大学创办的目的是:研究学术;培养人才;指导社会。
5月5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在对外宣言中孙中山表示:“列强及其人民依条约契约及成例,正当取得之合法权利当尊重之。”对国内天然资源的开发则实行“开放门户主义,欢迎外国之资本及技术”。希望各国承认广州政府“为中华民国唯一之政府”。
5月19日唐山地区饿殍遍地据《申报》报道,春天以来,北方持续干旱,饥荒愈发严重。据不完全统计,至5月中旬为止,儿童死于饥饿者已达12,377人,被贩卖5057人。人价低廉,每一儿童最少只一元钱,最高价也不过50元而已。
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成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关。此次会议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8月11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是中国共产党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宣言》指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是由上海劳动团体所发起的,把各个劳动组合都联合起来的总机关。目的在于发达劳动组合,使劳动有阶级的自觉,并建立起中国工人与外国工人们的密切关系。
10月仰韶遗址发掘工作开始4月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以彩陶为显著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即与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和中国学者袁复礼共同进行首次发掘。
11月12日华盛顿会议开幕为改善国际地位,废除不平等条约,中国派出一个由130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会议。16日,中国首席代表施肇基提出要求各国尊重中国领土完整及政治、行政上的独立等解决中国问题的十项原则。23日,中国代表在华盛顿会议上提出关税自主案,其后又提出山东问题,要求废止“二十一条”。在英、美两国的提议下,中、日代表于31日就山东问题开始会外谈判。
12月4日《阿Q正传》与读者见面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开始在《晨报》副刊上连载。

——摘编自成勇编著《目击中国100年》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任选一个角度,自拟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实全面准确,表述成文。)
2021-05-16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职位基本职权
明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1)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材料二       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并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李长春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内容,围绕“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材料三       20世纪中后期美国对外政策表

政府对外政策主要内容
杜鲁门政府
(1945-1953年)
遏制战略“要按美国的构想来改造世界”,遏制苏联,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反苏、反共的广泛联盟。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国的政策。
尼克松政府
(1969-1977年)
尼克松主义全球战略收缩,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打开对华关系大门,利用中国制约苏联。

——摘编自雷兴长《论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政策变化的原因?
2021-03-0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4 .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时间标题
1950116首都文艺界集会讨论纷纷签名志愿赴朝参战
1955427从万隆开始

——摘编自陈月明《使命与主体:《人民日报〉社论(19492008)的话语呈现》

材料三 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大事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包干到户。
1980中央决定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1984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国家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92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
1997中共十五大提出“走出去”战略。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在军事、外交领域发生的历史事件并分别简述其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改革”和“开放"方面概括社会主义新时期发生的变化。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直到1895年为止,上海几乎仍旧是个纯粹经商的城市,因此人口从未超过50万……尽管1843年至1895年间由于外国人创办的经商机构的结果,人口增加了一倍,但是如果跟1895年以后伴随着市内现代工业发展而造成的人口激增相比,那么早期的增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美】墨菲《现代中国的钥匙》


(1)据材料一,分析上海城市在1895年前后有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上海现代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的抵制日货运动,上海华商纱厂盈利迅速提高,并出现了建立新厂、增加设备的热潮,形成了中国棉织业发展史上的所谓“黄金时期”。与此同时,华商烟厂、火柴厂等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据统计,1919年在农商部注册的工商企业达到104家,超过历年最好水平。其中注册的工业公司在1919年为65家,资金44728300元,也是亘古未有。

——摘编自李宗超《近代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理性与非理性》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期间上海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及主要原因。

材料三   1919年《新青年》的调查,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18万,加上交通运输码头工人12万、手工业工人20万,共计50万。当时,上海城市中人口才200万,工人占了四分之一。

——邢建榕《近代上海不仅是商业性消费城市》


(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上海城市阶级结构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社会政治带来的影响。
6 . 20世纪20年代,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反现代化因素的存在,抑制了现代化因素的增长,使国民革命成为必要,而这一革命,将中国现代化运动推向新的高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洋军阀的统治致使中国初步政治现代化严重异化。在短短的12年中,北洋中央政府频繁地更换8位元首、24届内阁和5届国会或参政会。同时,各地军阀拥兵自重,盘踞一方,在军阀政治的导演下,中国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军阀混战的闹剧。其中,1920年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和吴佩孚为首的直系之间发生的第一次直皖战争影响较大。军阀混战严重破坏经济建设,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特殊环境,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黄金岁月”黯然失色。

——摘编自刘永国《国民革命运动与中国现代化研究》

材料二   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北伐战争进展顺利,到1927年4月,北伐军在10个月内攻占了近半个中国,取得了巨大胜利。北伐战争基本上实现了国民革命运动所要完成的直接目标,由此国家统一进程的步伐大大加快,初步地重新奠定了国家现代化的政治基础,也为南京政府裁撤遍布各地的厘捐、统一币制和度量衡提供了前提。革命的指导思想在革命的过程中得到了实践和传播,对民众进行了政治启蒙,扩大了民众参政的广泛性……思想文化进步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指导中国现代化的正确理论——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广泛传播。

——摘编自曲延春《国民革命的社会现代化价值分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归纳国民革命之前阻碍中国现代化的主要因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国民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280字左右)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人所谓的家国情怀,是个体对家庭、家族以及邦国共同体的认同、维护和热爱,并自觉承担共同体的责任。它的核心是家与国相贯通,强调爱家向爱国的纵向提升。本质上是一种情感认同、价值观认同、文化认同以及民族认同。在传统的家国同构格局下,家庭、家族与邦国的组织结构一致,个人、家庭、家族、邦国、天下形成一个等级序列,每个个体与层级具有固定的角色和功能。君主由治家而及于治国,用治理家族的方式来管理国家,逐渐成为朝廷和国的代表,忠君即爱国就是这种文化的产物。在构成国的千千万万个民众之家,以父为最高管理者,孝为最核心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在家族管理方式上效法帝王之家,在社会生活中处于被支配地位。

——摘编自张倩《从家国情怀解读国家认同的中国特色》

古希腊的家庭是城邦生活的最小共同体单位,家庭的代表是父亲,即使是儿子的债务也要算到父亲身上,若是有一个出色的儿子则显示了父亲的幸福。在家庭内部,父亲是家庭的创立者,给家庭带来荣誉和处罚,维护它的正义和正确,对家庭成员有绝对的控制力:可以发表命令支配他人。儿子作为城邦的延续者,一方面要顺承前者,另一方面则总悖逆父亲,逐渐从父亲手里接过家庭的掌控权,之后还要孝敬赡养父亲。由于希腊城邦的高度发达,它在方方面面相对其他政体具有优越感,并继续巩固维持自己。这个过程需要所有公民同心协力,为此需要使每个家庭能够和睦相处,并将城邦的意志贯彻到家庭的意志中去,父亲就负责执行这一职责,即教育后代,防止有人引诱他们学坏。而家庭的存在就在于提供一个较小的、亲近的环境给城邦的青年以成长空间,最终让他们为城邦服务。

——摘编自《古希腊和基督教家庭观比较》

材料二《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直到现在,敌人攻进来的巨炮和重弹,轰醒了我们的民族意识……(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晏阳初《农民抗战的发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国家观念与古希腊家庭城邦观念的不同,并分析其对各自文明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分析推动中国古代家国意识向近代民族主义演进的因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2017-08-04更新 | 4238次组卷 | 40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