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2 . 有学者指出,上海有一种“缝隙效应”。晚清时,章太炎、邹容在租界宣传革命;民国时,满清遗老又在租界里按照清朝纪年生活;中国共产党人在租界召开了党的一大、二大。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上海
A.走在现代化前列,变革意识强
B.市政管理失序,各种势力角逐
C.租界与华界并存,为各种势力活动创造条件
D.帝国主义势力较多,相互掣肘存在管理真空
3 . 《每周评论》曾呼吁“巴黎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非全世界的人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当时中国人“站起来直接解决”的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护国运动
D.五四运动
2019-11-0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16年高三4月高考模拟(二模)历史试题
4 . “蒋介石野蛮地、出其不意地以流血的行动反对他先前的共产党盟友,结束了这一联盟。”该“联盟”结束于
A.1921 年
B.1926年
C.1927年
D.1937年
2019-11-06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16年高三4月高考模拟(二模)历史试题
5 . 【近代之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曾指出,……社会中有两种人,一种是实践家,一种是思想家。思想家的任务是为社会和本阶级编造幻想。思想家或理论家编造理想国的幻想并不是为了好奇或别出心裁,而是现实社会矛盾的产物。这些人深刻地分析了社会的矛盾运动,他们编造的理想国不仅企图给这种矛盾运动寻找一个归宿,而且是为了给他所面对的社会寻求一个可能达到的至高点,从而给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以精神寄托。”

———刘泽华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反思》


问题:
(1)填入中国近代思想家发起传播的先后五次社会思潮。

(2)近代实践家如何将上述理论思想诉诸行动,从而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
2019-11-0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16年高三4月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题
6 . 某政府发表战争宣言“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之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该政府是
A.南京临时政府
B.南京国民政府
C.广州国民政府
D.中华苏维埃政府
2019-11-0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15年高三下期第三次模拟考历史试题
7 .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主要的理论依据是
A.斗争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
B.中国的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C.五四运动取得了重大胜利
D.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口号
2019-11-01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松江、金山区2015届高三4月学习能力诊断(二模)历史试题
8 . “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黎民心有数,齐贺八旬秋。”这一诗作是为了纪念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红军长征的胜利
C.抗日战争的胜利D.新中国的成立
2019-11-01更新 | 205次组卷 | 22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15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历史试题
9 . 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
A.反帝反封建B.爱国主义C.无产阶级革命D.追求真理
10 . 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年间,中国民主革命正孕育着新的“转机”。其中最主要的依据是
A.新的革命力量——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
B.新的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C.新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的发生发展
D.新的革命高潮——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