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杨度,1875年生,18岁考中举人。

1907年,杨度阐释“君宪救国”思想。经袁世凯推荐,为清廷权贵大臣讲授宪法,并起草了《湖南全体人民民选议院请愿书》,开启了清朝国会请愿的先例。

1915年,以“筹一国之治安”为名,为袁氏称帝大造舆论。“洪宪”皇帝梦破灭后,杨度被判为帝制祸首,通缉捉拿严惩。

1922年,杨度对孙中山坦诚的说:“我的君主立宪主张已经失败,目前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革命运动,才是救国的唯一出路。”此后,他跟随孙中山投身民主革命,为南方革命军北伐统一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1927年,李大钊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李大钊“矢志于民族解放之事业”的精神让杨度深为感动。杨度表示“为了挽救中国,愿尽一切力量为共产党工作”。杨度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搜集了大量情报,为党在白色恐怖中坚持革命斗争作出了突出贡献。

——摘编自谢春涛《入党——40个人的信仰选择》等

从材料中提取至少两个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的理论更进一步地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伟大实践,与中国国情、中国历史、中华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摘编自黄宇《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理论探索》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5-1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TOP二十名校高三下学期冲刺考试文科综合试题(二)-高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使人们终于发现资产阶级自由平等背后隐藏的血腥和掠夺,这给热烈追求西方文明的中国人造成了相当大的心理影响,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一度陷入沉思,正如李大钊所言,“此次战争,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19174月,李大钊就开始认识到:近世的文明是解放的文明,近世国民的运动是解放的运动,这个解放不仅是民主主义对专制主义的解放,而且还有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解放……很明显,李大钊等人在学习西方的航程中已萌发出新的航向,寻找能为人类带来真正和平幸福的新文明。

——摘编自金鸣娟《试析十月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的影响》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帝国主义对非洲不得不放松某些限制,允许以至鼓励非洲某些经济部门的发展和扩大……在非洲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的同时,非洲社会阶级结构和力量配备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非洲发生了违反帝国主义殖民者主观愿望的重大变化。

——摘编自顾章义《论二战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前后中国思想界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对非洲社会的影响。
2024-04-2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以‘五四’的视野来打量《新青年》,它是‘大众启蒙的先声’;以现代文学30年的眼光来审视,它是‘文学激进的号角’;以20世纪的历史来反省,它是‘世纪空谷的绝响’。”

——摘编自何毅《陈独秀与〈新青年〉的转变》

根据材料,选择一个角度,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以具体史实加以论证。(要求:选择的角度与史实须相互吻合,表述清晰,观点正确)
2024-04-0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多次出现的“左”倾和右倾的错误思想路线给党带来极大危害,一度危及党的建设发展。有鉴于此,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在党内开展一场治病救人、惩前毖后的整风运动的重要性。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告诚全党,明枪易躲,糖衣炮弹难防,要时刻警惕糖衣炮弹的攻击。进驻北京时,他再次强调:“我们共产党进北京,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一直到共产主义。”

——摘编自王艳丽、王晶《勇于自我革命是保持大党优势的制胜之道》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在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明确提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之一。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能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精神,从不讳疾忌医,勇于刀刃向内,着力解决自身问题,不断进行深刻改造和自我重塑。

——摘编自金民卿《中华文明的突出创新性与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品格》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进行自我革命的实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能够进行自我革命的原因。
2024-01-3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2023-10-19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对于政治底态度,一方面固然不以绝口不谈政治为然,一方面也不愿意和一班拿行政或做官弄钱当作政治的先生们谈政治……我们把国家,政治,法律,看做一种改良社会的工具,工具不好,只可改造他,不必将他抛弃不用。

他们(胡适等资产阶级改良派)反对马格斯底阶级战争说很激烈,他们反对劳动专政,拿德谟克拉西来反对劳动阶级底特权……若不经过阶级战争,若不经过劳动阶级占领权力阶级地位底时代,德谟克拉西必然永远是资产阶级底专有物,也就是资产阶级永远把持政权抵制劳动阶级底利器。

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在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

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

——摘编自陈独秀《谈政治》(1920.9.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指出五四前后陈独秀的阶级立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概括其《谈政治》一文的写作背景。
(2)选择材料中的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评述。
2023-06-21更新 | 107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临颍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1月份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9年,延安召开五四运动20周年纪念大会,毛泽东亲临会场讲话,他指出全国知识青年在五四运动中虽然“起了先锋队的作用”,但并不是中国革命的主力,主力是工农大众。“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是判断青年是否革命的标准,而且是唯一标准。

1949年5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号召广大知识青年既要“贡献给这一空前伟大的民主革命”,更要献身“建设一个伟大新中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要为建设新中国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法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实现世界观的改造。

1979年《人民日报》五四社论指出:“凡是实践证明正确的﹐我们都要坚持;凡是实践证明错误的,我们都要修正。这是最彻底的科学态度。”

2019年,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摘编自郭祥《中国共产党引领青年运动方向口号的百年演变——基于五四纪念文本的历史考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不同历史阶段纪念五四运动的主题内涵。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不同历史时期纪念五四运动主题变化的历史意义。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托马斯·潘恩所著的《人权论》于1791年问世,书中潘恩阐述了自己的人权思想,其中关于社会分为贵族和人民的看法,关于税收是贫穷的根源的分析,关于劳动人民有天赋权利管理政府的论点,关于政治权利将改善穷人的经济地位的理论等对工人阶级更有吸引力。《人权论》并没有在工人中间引起暴动,工人们用它作为政治教育的开端。1792年在英国刚出现的工人俱乐部对《人权论》中的思想发生了兴趣。伦敦外的工人俱乐部也纷纷效仿,但他们的宗旨是推动议会改革。在潘恩的思想中,赋税和贫穷的关系是问题的核心,造成这万恶的税收制度的却是一纸议会的法案。因此,很自然的,他们把万恶之源归咎于议会,而这个议会在当时又只是地主贵族的一统天下。

——摘编自王妍《托马斯。潘恩的<人权论>与英国早期工人运动》

材料二   真正的中国近代产业工人阶级是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经营企业、清政府官办企业、官督商办企业和民族资本的企业而产生的。就全国范围来说,中国工人阶级的资格比中国资产阶级的资格要老;其社会基础比中国资产阶级要广泛;其政治阅历比中国资产阶级要丰富。中国工人阶级后来之所以在政治舞台上显示了和资产阶级不同的作用,除了他们具有不同的阶级属性以外,与这些是不无联系的。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相比较,后起的中国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可以从先行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中接受革命的影响,吸取他们的经验和理论,在自身的发展进程中,少走一些弯路。

——摘编自周宏府《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末英国工人运动的背景,并指出这一时期工人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工人阶级特点,并分析其对于中国社会的价值。
2023-03-01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未来联盟2023届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鲁迅在题为《拿来主义》的杂文中指出:“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死。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鲁迅的文化主张,得到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摘编自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


解读材料信息,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的相关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叙述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2-26更新 | 7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4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