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一战进行到1915年底,英法军队劳动力严重短缺。1916年,由协约国监管的劳务公司代表华工与英法政府签订合同,共有14万到20万华工被招募并为协约国军队服务。从战争的结局来看,华工参战(     
A.遏制了日本在华势力的扩张B.是协约国胜利的关键性因素
C.推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为巴黎和会外交提供了前提
7日内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十次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受列宁主义的影响,“边疆”被描述为饱受压迫、亟待解放和潜在的反抗帝国主义不可忽视的革命力量。“民族平等”成为早期共产党人论述边疆、民族问题的核心理论。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包括边疆少数民族在内的广大民众的广泛认同,民众的阶级意识也被逐渐唤醒,开始认识到“受穷不是命里注定而是被剥削的结果”。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以平等原则将边疆少数民族争取民族解放的运动纳入抗战革命的洪流,建立了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19475月,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政府——内蒙古自治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边疆、民族政策愈发成熟,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材料二   1949年,中央军委决定建立专门的边防武装,用以承担边防、海防任务。1951年,再度整合边防力量,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公安部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立足时代主题,适时提出了沿海开放的重要战略。深圳、珠海、厦门等地建立经济特区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构想,香港、澳门成功回归祖国,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成功范例。在解决钓鱼岛与南海问题时,党中央着眼于国家根本利益和稳定海洋战略环境的大局,提出了“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等一系列战略思想。1992年后,我国逐渐形成“沿海一沿边—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上述材料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用至少两个史实证明边疆地区在革命时期的贡献。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的演变特征。
(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的启示。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十次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3 . 中共二大提出“我们无产阶级和贫苦的农民都应该援助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中共三大提出“中国的封建军阀不是资产阶级”。陈独秀说:“散漫不集中的各个运动,决不能打倒困兽犹斗的军阀;能够打倒军阀的只有统一的国民运动。”这一话语体系(       
A.奠定了国民革命的政治基础。B.指导了中国长期的革命实践
C.适应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D.丰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024-03-30更新 | 250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上海的中共党员及时召开了特别会议,由周恩来起草迅速出师讨伐蒋介石的电文,遭到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反对,他们竭力主张中国共产党配合蒋介石北伐。共产国际的这一举动(     
A.认识到革命统一战线重要性B.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前进
C.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实际D.赢得了中国社会各界的支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注重增强阶级基础。中共一大在讨论今后的工作时,“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这反映出当时(     
A.党的中心任务确立B.确立了党的指导思想
C.中共群众基础广泛D.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6 . 有学者这样描述近代中国的一场运动:“它是一个复杂现象,它包括新思潮、文学革命、学生运动、工商业的罢市罢工、抵制日货运动,以及新式知识分子所提倡的各种政治和社会改革。”这场运动(     
A.推翻了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B.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2024-01-14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1919年以前,中文报刊较少使用“劳工”一词。1919年以后,“劳工”一词开始频繁地出现在中文报刊标题中。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华民族开始觉醒B.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C.中国共产党的宣传D.反帝爱国运动的兴起
2024-01-1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8 . “社会”一词的逐渐普及与社会主义的传播和革命思想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为同一历史过程。根据对《新青年》杂志的统计,1919年之前,“社会主义”一词总共才出现34次;1919年,“社会主义”的使用次数激增至104次;1921-1922年间高达685次。导致“社会主义”使用次数激增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B.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2024-01-1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场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全面觉醒”。在这场运动中(       
A.前期的运动中心是上海B.学生提出“打倒土豪劣绅”
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诞生
2024-01-02更新 | 133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测评月考(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24年4月初,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制定了农民运动计划,组织了农民团体,开展农民运动。5月初,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又议决成立了农民运动委员会以“辅助中央执行委员会农民部进行农民运动”。这反映出(     
A.国民党极力推动“训政”B.土地革命的蓬勃开展
C.工农联盟的政权逐步建立D.新三民主义得到贯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