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4月底,当中国在巴黎和会失败的消息传回国内,一些学生组织,包括新潮社等召开了一个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做出了在5月7日,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群众示威游行活动。很快的这项决定就得到了北京各大专院校学生团体的支持,5月4日下午,大约有3000多名青年学生齐聚天安门广场,参加示威游行。在总罢课实现后,北京的青年学生很快就创办了《救国周刊》,天津学联出版了《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等。五四运动之后,所有中等以上学校的讲演团也普遍的建立起来。他们分组分段到人员稠密的商业区、庙会、景区等地方举行演讲,之后走入乡村和工厂。经过紧张的准备, “6月16日,北京、天津、南京等地学生代表在上海举行中国学生联合(即全国学联)成立大会。全国学联设评议部和执行部,会址设在上海。

——摘编自徐琳琳《 “五四运动”时期青年学生的政治参与研究》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早期工人运动的事迹

1921年8月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国第一个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机构
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
1922年9月安源路矿工人罢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
1922年10月京绥铁路工人大罢工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张家口以及京绥铁路工人中的威信
1923 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

材料三   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对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具体联系做了初步分析。二大宣言指出, “民主主义革命成功了,无产阶级不过得着一些自由与权利,还是不能完全解放。 而且民主主义成功,幼稚的资产阶级便会迅速发展,与无产阶级处于对立地位,因此无产阶级便须对付资产阶级,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如果无产阶级的组织力和战斗力强固,这第二步奋斗是能跟着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即刻成功的。”中国共产党人估计民主革命的前途存在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如果无产阶级的力量在民主革命中发展得很大,民主革命胜利后便能够即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革命;另一种是,民主革命胜利,资产阶级“从封建夺得政权”,无产阶级要经过一个长时期使自己的力量壮大之后,才能实行第二步奋斗。 当时,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只是初步地发动了工人运动,还缺乏革命的经验。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青年学生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工人运动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早期主张施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
2024-01-1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九世纪中期以来,以中国“天下观”为基础建构出的“世界体系”受到了剧烈的冲击,天朝思想家们的“天下”式的空间想象开始发生动摇。就近代中国来说,民族意识的普遍萌发始于甲午战败后,一些国人逐渐萌发民族意识,使得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在中西思想的交融下逐步产生并发展起来。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首次提出了国内各民族平等和团结的主张,近代民族主义思想一定程度上开始被普通大众了解并接受;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推动中国民族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

——摘编自唐建兵《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的嬗变与走向》

材料二   五四运动前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及运动期间工人阶级的作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由理论走向实践创造了有利的阶级基础,再加上在此前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及其影响,中国民众因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而对西方列强的普遍失望与拒斥心理,服膺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的宣传鼓动,都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走向实践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第六卷(张海鹏主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简述辛亥革命的实践结果。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走向实践的有利条件。
2023-12-2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3日北京学生运动再掀高潮之际,上海的学、工、商界群起响应,成为五四运动由学生爱国运动普及为全民爱国运动的转折点。中国人民对政治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从而使政府再不能完全轻视社会民意的表达。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加强了统一战线工作。与此同时,从1935年冬开始,国民党方面先后在南京、上海、莫斯科秘密同共产党人商谈抗日问题。19368月,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信,倡议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许多国民党上层人物表示赞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经过反复谈判磋商,双方合作形势渐趋明朗。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运动“转折”的标志,并指出其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所牵动的社会面如此之广,不仅有学生、工人、商人、市民、士兵,还有乡镇的农民群众等。斗争于北京发生,蔓延到全国各地,形成声势浩大的规模抗争。这样的斗争如果缺少有序的组织引导是难以开展起来的。启蒙推动了救亡,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救亡又是启蒙的有机延伸和继续,并最终导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五四爱国运动不是被动地反抗,而是主动地抗争,是为国家地位和民族尊严而战,体现出近代国家和民族意识的真正觉醒。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直到现在,敌人攻进来的巨炮和重弹,轰醒了我们的民族意识,南北数千里燃烧的战线,才激起了我们全民族全面抗御、同仇敌忾的精神和壮举,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摘编自晏阳初《农民抗战的发动》(1937年10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体现出近代国家和民族意识的真正觉醒”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内涵,分析揭开“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的原因。
2023-07-3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1923年12月,陈独秀撰文指出,戊戌变法、义和团、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都是无产阶级开始表现他的社会势力以前,小资产阶级之重要的国民运动,其中所得的教训是,这四个运动都是小资产阶级独唱的舞台,也就是屡次失败之根本原因”。这说明陈独秀(     
A.认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B.主张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C.反思了国民大革命失败原因D.意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人运动的中心从西欧转移到俄国还在19世纪末就已经很明显了,这一时期,俄国成为欧洲革命者政治避难以及革命思想传播的场所。列宁在1903年建立了集中统一,组织严密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1917年3月,俄国工人阶级同劳动农民结成联盟,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八个月后,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从这时起,布尔什维克党成为伟大的国际力量。俄国劳动者在其领导下,向全世界无产阶级作出了应该如何推翻资产阶级和建立新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范例。

——摘编自(俄)西多洛夫《略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俄国》

材料二:1840年到1949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也是中国各族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时代。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各阶层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进行了不懈的艰苦斗争,但没有找到解放的道路,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从五四运动开始,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工人运动中心转移到俄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2023-01-1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已经进行了三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从国际范围来说,两个帝国主义国家集团在战争中互相厮杀,削弱了彼此的力量,使得俄国无产阶级有可能突破俄国这个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事实证明,革命士兵同工人一起组成了十月革命的主力军。

布尔什维克党正是依靠了工人和革命士兵的巩固联盟,在各个中心城市取得了战略优势,从而保证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正如列宁所说,“如果不是每个士兵和工人的斗志都十分高昂,政权永远不会脱离统治者的掌握”……布尔什维克党认为,只有不断发展、壮大军队中的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才能真正把士兵争取到无产阶级一边。因此它一直非常重视在军队中建党。

——摘编自李景治《俄国十月革命争取和改造旧军队的经验》等

材料二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推动了中国知识分子逐步认识、理解、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随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著名论断:“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则充分说明了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深刻影响。

——摘编自李士峰、朱玉超《浅析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并列举在此影响下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活动。
8 . 革命的领导权关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组前国民党没有基层组织。由于缺乏基层组织的相互联络,发挥不出政党应有的领导力。鲍罗廷担任国民党的组织教练员后,极力宣传只靠干部不靠党员之弊,强调建立基层组织的重要性。在此影响下,国民党开始建立笼罩每一个党员的基层组织。同时,在俄共与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下,孙中山认识到了群众力量的强大和工农群众的重要性。……后孙中山与中共中央代表多次商谈,双方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两党合作,以保证国民党组织迅速革新。由此国民党开始成为一个具有群众基础的动员型的强有力的政党。

——摘编自查晶辉《浅谈苏联和共产国际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作用》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具备领导革命的极优越条件,但领导权并不是天生的属于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共“三大”前后,党内普遍认为工人阶级尚未成为“独立的社会力量”……1924年10月以后,由于实践提供的经验和共产国际的有关指示,党内开始讨论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并在1925年1月召开的“四大”上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必须参加民主革命,并取得领导地位。党的“八七”会议报告指出,党在今后的策略是独立领导工农阶级开展斗争。1928年,党的六大在正确分析了大革命失败后的政治经济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指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只有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地位,才能解决反帝反封建的两大任务。

——摘编自李卫东《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确立的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改组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中共对革命领导权问题的认识由不重视到重视的原因。
2022-12-2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五四运动如同一团不灭的火,从20世纪的那一头燃到了20世纪的这一头。它也像是一条前进不息的思想河流,从20世纪的那一头流到了20世纪的这一头。

材料一   像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这样的民族耻辱,在中国近代史上比比皆是。但唯独1919年的这一次,激发了一场意想不到的人民运动。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人经历了难以承受的从大喜到大悲的心理落差。

材料二   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就说:“五四运动所反对的是卖国政府,是勾结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的政府,是压迫人民的政府……假使不要反对的话,那么,五四运动就是错的。”

材料三   胡适在1922年回忆说: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新派期刊仅《新青年》《新潮》等,不超过10种,而在五四运动之后的半年中,中国出现了大约400种新的白话文期刊,大约350种周报,而且,皆以“传播新思想,改造旧社会”为己任。各种思潮和主张背后的支点,都是救国强国的信念。……那些后来成为著名共产党人的青年人,无不是在对各种各样的强国思路和手段的比较选择中确立起自己的信念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晋《五四为什么永远》文章


(1)依据材料一,指出导致“1919年”“意想不到的人民运动”发生的原因。用史实佐证“这样的民族耻辱,在中国近代史上比比皆是”的说法。
(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的性质。
(3)依据材料三并联系所学,概括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并指出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4)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应该发扬五四的哪些精神?
2022-11-18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镇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进入饱经磨难的近代时期。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边疆危机不断出现,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的近代史,既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还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救亡图存的探索史。中国不同阶层的人们,为挽救中国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屈的抗争和探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不同阶层的救亡图存的探索,分析中国近代救亡图存探索曲折的原因和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022-04-28更新 | 290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