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从前人们说中国民众是“一盘散沙”,没有组织,没有活力。五四运动的勃兴,各种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到处涌现。他们做社会调查、讨论国内外大事、办平民教育、办宣讲团等。这说明五四运动(     
A.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B.广泛深入的动员了人民群众
C.开启了近代的民主革命历程D.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所牵动的社会面如此之广,不仅有学生、工人、商人、市民、士兵,还有乡镇的农民群众等。斗争于北京发生,蔓延到全国各地,形成声势浩大的规模抗争。这样的斗争如果缺少有序的组织引导是难以开展起来的。启蒙推动了救亡,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救亡又是启蒙的有机延伸和继续,并最终导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五四爱国运动不是被动地反抗,而是主动地抗争,是为国家地位和民族尊严而战,体现出近代国家和民族意识的真正觉醒。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直到现在,敌人攻进来的巨炮和重弹,轰醒了我们的民族意识,南北数千里燃烧的战线,才激起了我们全民族全面抗御、同仇敌忾的精神和壮举,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摘编自晏阳初《农民抗战的发动》(1937年10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体现出近代国家和民族意识的真正觉醒”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内涵,分析揭开“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的原因。
2023-07-3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21年,《新青年》刊登的《社会主义与中国》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都是拿产业发达的国家底(的)材料做根据的;所以他有些话,不能适用于产业幼稚的国家。”当时这一观点的提出(     
A.旨在激励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引发了关于问题与主义的争论D.反映出政治混乱的社会状态
4 . 孙郁曾说:“五四那代人是最好地保持了中国传统文化本质的人。在当时那样一个自由环境中,人们内心的力量爆发出来…我觉得正是那些人把我们民族的想象力、创造精神释放出来了。”这说明五四运动(       
A.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B.开启了近代民主革命运动
C.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D.激发了民众的社会责任感
2023-04-03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6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抵达上海,提出召开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建议,李大钊和陈独秀相商,认为经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酝酿和准备,成立全国性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已经成熟。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举行,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通史》

材料二:八七会议在党的历史上被认为是具有历史性转折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总结了过去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党新的策略路线,扭转了党内的混乱状况,整顿了党和革命队伍,对领导人民坚持斗争起了重大作用”。

——摘编自刘克梁《试论八七会议的历史地位及作用》

材料三:遵义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会议通过激烈的争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决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否定了博古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提出了党的中心任务是战胜川、滇、黔的敌军,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会议决定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摘编自龚书铎主编《中国近代史1919~194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6 . 五四运动之后,全国掀起“罢课、罢教、罢工、罢市种种风潮,同时各种白话小刊物也风起云涌”,“政治运动、社会运动、家族运动种种潮流日盛一日”。据此可推知(       
A.新文化运动是时代的主流B.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C.五四运动的影响较为广泛D.民主和科学思想深入人心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是一场“共和”革命。它激发了国人用民族民主革命挽救民族危亡的新理念,提出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课题,以及建设新中国的民族复兴目标。……1901年建设新中国一语在中国革命书刊上频繁出现,并与推翻旧政府话语相连。它的宗旨在于使将来的共和民国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的国家,国民的国家,社会的国家”。辛亥革命创立共和国是20世纪新中国运动的巨大胜利,而20世纪中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以及20世纪后期以来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都是辛亥革命所开创的新中国运动的发展和继续。

——摘编自刘学照《辛亥革命研究略议》

材料二:孙中山对汪精卫、胡汉民、张继等人说:“我想和共产党合作,你们却不赞成。你们自高自大,自以为有军队,有广州地盘,瞧不起共产党。实际上,共产党是中国新兴势力,比我们强的地方很多。我们当年开始搞革命、推翻满清时,策动群众仅百八十人,像黄冈、潮州之役,人数极少,镇南关之役不超过200人,钦廉之役也不过100余人。现在中共组织工农革命运动,群众一起来动不动就是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罢工规模浩大,震动中外,其势犹不可侮。这一点看,我们不及共产党。又说:“苏俄国力强盛,是当今社会主义大国,愿意放弃对华不平等条约并赞助我们,可与为友。”

——摘编自罗章龙《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风雨历程(上)》


(1)概括指出材料一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变革所起的重大推动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对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意义。
2023-01-04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20世纪初,以胡适和李大钊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围绕“问题与主义”进行了一场争论,马克思主义者们在争论中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最初探索。这说明“问题与主义”之争(     
A.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B.激发知识分子关注俄国革命
C.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突破D.使无产阶级内部出现严重矛盾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已经进行了三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从国际范围来说,两个帝国主义国家集团在战争中互相厮杀,削弱了彼此的力量,使得俄国无产阶级有可能突破俄国这个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事实证明,革命士兵同工人一起组成了十月革命的主力军。

布尔什维克党正是依靠了工人和革命士兵的巩固联盟,在各个中心城市取得了战略优势,从而保证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正如列宁所说,“如果不是每个士兵和工人的斗志都十分高昂,政权永远不会脱离统治者的掌握”……布尔什维克党认为,只有不断发展、壮大军队中的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才能真正把士兵争取到无产阶级一边。因此它一直非常重视在军队中建党。

——摘编自李景治《俄国十月革命争取和改造旧军队的经验》等

材料二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推动了中国知识分子逐步认识、理解、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随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著名论断:“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则充分说明了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深刻影响。

——摘编自李士峰、朱玉超《浅析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并列举在此影响下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活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国共产党早期刊物《劳动界》,陆续刊登了《上海申新纺纱厂一瞥》《一个工人的报告》《女工与育婴堂》《南京人力车夫底层生活状况》等调查报告,将不同行业人生活的困窘和无奈呈现在广大的工人群众面前。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此举旨在(     
A.激发工人的革命意志B.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C.促进工农运动的结合D.报道工人的生活状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