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一   在探讨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大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开始显示出威力。在十月革命的强烈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1918年起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并于“五四”之后以异常迅猛之势形成高潮。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相继在各大城市组成,一个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活跃于各地论坛。舆论界表现出来的热情,正是反映出马克思主义适应灾难深重的中国社会改革之急需。马克思主义在先进的中国人的心目中,已经不再仅仅是被当作西方社会主义的一种新奇流派来看待,而是被作为能够使国家民族解危救难的理论和方法受到热切欢迎。

——选编自《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二   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在反对“左”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终于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整编自丁俊萍主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分析其开辟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五四运动后,列强对中国民间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日本外交官芳泽谦吉到中国来要先拜访学生代表;代表英美法三国到中国来组织新银行团的拉门德,花费了大量时间征求中国各民众团体的意见。这从侧面表明(     
A.列强已经转变为平等对待中国的态度B.五四运动推动了国民公民意识的觉醒
C.列强对华外交的重心由官方转向民间D.民众的态度可以左右政府的对外政策
2023-11-03更新 | 299次组卷 | 23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尔果斯市苏港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近代以来,仁人志士对国家出路进行了探索。孙中山设想通过三民主义的实施而实现国富民强、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毛泽东经过反复比较和鉴别,毅然决然的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坚定地指出:“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出路”。两者想法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成长经历不同B.阶级属性不同C.革命任务不同D.奋斗目标不同
4 . 1922年9月创办的《向导》周报,在发刊词中强调:“现在的中国,军阀的内乱固然是和平统一与自由之最大的障碍,而国际帝国主义的外患,在政治上在经济上,更是钳制我们中华民族不能自由发展的恶魔。”这一认识(     
A.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B.体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C.反映了中国的现实国情D.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71日,总是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95年前,十几个热血青年庄严地举起他们的右拳,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划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红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所强调的那样,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95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筚路蓝缕,开拓前进,不懈奋斗,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中流砥柱。

——摘编自金民卿《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


根据材料信息,围绕“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命运”,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阐释有理有据)
2023-10-23更新 | 188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表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几次重要会议及其通过的主要决议。由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       
召开时间会议名称主要决议
1921年中共一大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1923年中共三大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7年八七会议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A.主张革命道路从城市转向农村B.打开了中国革命事业的新局面
C.对中国国情认识渐趋科学理性D.坚持建立和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2023-10-08更新 | 535次组卷 | 16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陈廷湘指出:早期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人的主张偏向于纯启蒙救国。五四运动以后,思想启蒙与行动救国相结合,并进而转向与政治救国相统一的“运动”。陈廷湘旨在强调,五四运动(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流地位
C.推动了救亡方式转变D.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早期党组织的成员,如俞秀松,“改名换服”到厚生铁厂做工,并给工人讲课。当时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的李中,“以一师范学生在江南造船厂打铁”,并帮助陈独秀等组织机器工会。以上信息可以说明早期党组织的成员(     
A.注重同工人群众相结合B.自力更生能力不断提升
C.来自社会基层不同行业D.理论研究水平不断深化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411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发起建立兴中会,与会的有刘祥、何宽等华侨20多人。同盟会成立后,海外侨居地的同盟会组织发展如雨后春笋,其中新加坡和槟榔屿同盟会影响最大。据新加坡同盟会负责人张永福记载,当地华侨得知国内要举行黄花岗起义,每十天左右开一次会,进行筹款,到起义爆发时捐献3万多元。得知武昌起义胜利,新马华侨组织演说团、戏剧团,创办报纸,宣传革命,约2000名华侨直接回国参加革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不少华侨万里迢迢回国参政,在各级革命政府中任职。

材料二   随着日本侵略加剧,各地华侨纷纷组织联合团体。193610月新加坡华侨召开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确定今后的首要任务是从自身做起,促成国内各实力派之联合,最终实现全民族的统一战线。全国抗战爆发后,不少华侨青年回国参军参战。19396月印尼华侨梁添成离开新婚妻子架机保卫陪都重庆而血溅长空。抗战期间,华侨的捐献活动遍布世界各地,大量侨汇成为国民政府财政的重要补充。以陈嘉庚等人为代表的侨胞还在大西南积极投资工矿、垦殖、医药等产业。在海外,侨胞向世界各国宣传中国抗日的决心及恳请各国援助,获得很好的回响。

-摘编自任贵祥、李盈慧《华侨与国家建设》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华侨支持祖国民主革命的活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侨在抗战期间作出的贡献。
10 . 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A.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B.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C.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D.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2023-06-13更新 | 147次组卷 | 52卷引用:新疆库尔勒市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