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毛泽东和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谭平山曾联名以国民党员的身份发出建议:“应联合商民、学生、农民、工人并引导他们到党的旗帜下。从人民中建立的新军队将用新的方法和新的友好精神捍卫民国。”由此可知,他们的主张(     
A.要求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B.憧憬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C.强调团结一切力量抗日救国D.旨在推动国民革命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五四运动后,列强对中国民间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日本外交官芳泽谦吉到中国来要先拜访学生代表;代表英美法三国到中国来组织新银行团的拉门德,花费了大量时间征求中国各民众团体的意见。这从侧面表明(     
A.列强已经转变为平等对待中国的态度B.五四运动推动了国民公民意识的觉醒
C.列强对华外交的重心由官方转向民间D.民众的态度可以左右政府的对外政策
2023-11-03更新 | 303次组卷 | 23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孙中山曾经称赞李大钊是“真正的革命同志”,劝告国民党员要以“以共产党人为榜样,像共产党人一样为革命辛勤工作,不怕牺牲”,还表示“共产主义是民生主义的好朋友”。孙中山的这一论断(     
A.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B.拓展了共产主义的伟大蓝图
C.丰富了民主革命的理论内涵D.改变了三民主义的发展方向
2023-10-11更新 | 186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安康中学2023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表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几次重要会议及其通过的主要决议。由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       
召开时间会议名称主要决议
1921年中共一大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1923年中共三大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7年八七会议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A.主张革命道路从城市转向农村B.打开了中国革命事业的新局面
C.对中国国情认识渐趋科学理性D.坚持建立和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2023-10-08更新 | 549次组卷 | 16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象山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1924年3月,孙中山在演讲中道:“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些旧道德,中国人至今还是常讲的,但是现在受外来民族的压迫,侵入了新文化。一些醉心新文化的人,便排斥旧道德,以为有了新文化,便可以不要旧道德。不知道我们固有的东西,如果是好的,当然是要保存,不好的才可以放弃。”孙中山意在(       
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B.反对外来文化
C.树立民族文化自信D.打击帝国主义
6 . 黄埔军校不仅创办了多种政治性报刊杂志,还在1925年成立“血花剧社”,成立两年内剧社共在校内外演出50多场,剧目有《血泪潮》《还我自由》《黄花岗》《鸦片战争》《革命军来了》《联合战线》等。由此可见,黄埔军校(     
A.注重进行革命宣传和教育B.号召群众支持北伐战争
C.是反对北洋军阀的主力军D.是国共合作的必然结果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26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发表对时局的主张时,提出邀请国民党等革命民主派及革命的社会主义各团体,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改正协定关税制,取消列强在华特权,清偿铁路借款,完全收回管理权,废除各种不平等条约。1923年,中共三大针对废约的政治问题再次提出建立反对帝国主义的联合战线,主张“以工人、农人及小资产阶级革命的党派或分子为主力军,向一切帝国主义者加以攻击;同时亦可联合半民族运动的党派,向一派帝国主义者作战”。

——摘编自李斌《中共早期废约反帝斗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二   1917年,北洋政府提出了废止《辛丑条约》的要求,并且提出“请允许稍微加点关税,缓解一下庚子赔款或延长些时间”。19195月,面对列强的压力,北京政府通电各省,提出“如果列强不同意废约,只能保留签字”的主张。1928年,南京政府宣布废止旧约,重订新约,但由于列强的阻挠,新约只实现了中国关税自主目标,包括航行权在内的其他特权并未取消。全面抗战爆发前,收回航行权的谈判根本没有进入实质性阶段。

——摘编自唐霞《民国时期废约运动及其政治分析》

材料三   19271月,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波特向众院提交一份议案,要求总统适时地与能够代表全体中国人民发言的政府代表进行谈判,以修订现行中美条约中有关治外快权和协定关税的条款,以便将中美关系置于“完全平等基础上”。波特在议案中要求美国政府不得参与其他列强对中国的联合行动,要求“美国与中国谈判签订新的条约,以代替以往中美间不平等条约”。但同时,美国务即凯洛格发表宣言表示,“美国期望得到最惠国待信,期望不致在关税或他种课税上不利于美国及其公民,不致因别国得到特权而受到差别待遇”。

——摘编自仇华飞《美国与中国关税自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在近代中国废约问题上的主张。
(2)期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外交委员会主席波特、国务卿凯洛格在应对近代中国废约问题上的立场。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共产党、民国政府、美国在近代中国废约问题上的做法。
8 . 1923年12月,陈独秀撰文指出,戊戌变法、义和团、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都是无产阶级开始表现他的社会势力以前,小资产阶级之重要的国民运动,其中所得的教训是,这四个运动都是小资产阶级独唱的舞台,也就是屡次失败之根本原因”。这说明陈独秀(     
A.认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B.主张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C.反思了国民大革命失败原因D.意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9 . 有学者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生成了思想内生规律、实践指向规律、人民主体规律、文化发展规律与道路演化规律。”这五大规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深远影响是(     
A.促使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发生根本性转变
B.推动了近代中国革命道路的蜕变与更新
C.整合了新文化运动阵营内部的思想分歧
D.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全面觉醒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史学家总是将天与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体现出整体的思维特征,如《史记》中关于天象、自然及其对人事影响的记述等均属于此类。中国古代史学研究,普遍注重历史的贯通意识,肯定历史的变易过程是一种盛衰之变,如《汉书》中的本纪、列传、志、表四种体例都具有贯通意识,其记述内容都是贯通古今的。典制体史书如杜佑的《通典》等,还植根于高度的社会历史和民族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通过书写历史的兴亡成败,体现经世致用的史学价值特点。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过程中,史学家们不仅致力于追求史实之真,还将儒家圣人的是非作为史学道义的标准,如《左传》记事详尽,书法不计,《汉书》以“旁贯《五经》”为提述原则。

——摘编自汪高鑫《中国古代史学的思维特征》

材料二: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1928年中共六大将中国社会性质确定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解决了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困扰,但也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大规模展开。中国社会史论战则由现实诉求引申到历史问题,争论的实质是中国历史发展阶段与马克思主义所总结的人类历史发展基本规律是否一致。论战在1937年基本结束,经过论战,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得到广泛认同。在此次论战中,马克思主义被广泛地应用于对中国现实和历史问题的研究中。

——摘编自李娟《中国社会史大论战的来龙去脉》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史学出现了最深刻的变化,全国掀起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潮,大力宣传唯物史观,1949年10月创刊的《学习》杂志就是推动这个学习的重要刊物。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我国大量翻译、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等著作以指导史学研究,其中包括《马克思恩格斯金集》《列宁全集》《斯大林全集》《毛泽东选集》以及其他有关的选集和单行本。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史学理论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何北武、陈启能主编的《当代西方史学理论》,对“什么是史学理论”作了明确说明,他们指出“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和对历史学的理解都有其理论的方面,前者是历史理论,后者为史学理论”。

——摘编自瞿林东《新中国史学五十年的理论设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史学的思维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社会史论战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史学“出现了见深刻的变化”的表现。
2023-07-1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