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顾兆熊在1919年5月9日《晨报》“评坛”栏发表了一篇名为《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北京学生之示威运动与国民之精神的潮流》评论。他认为“吾观此次学生之示威运动,似青年之精神的潮流,已有一种趋势……则将来之社会,必可转病弱为强健也”该学者意在强调五四运动(     
A.以社会的运动改造社会B.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找到了社会改造的途经D.拉开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帷幕
2021-10-11更新 | 385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模拟历史演练卷(辽宁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青年》季刊、不定期刊译文与非译文比重图

不同于1923年以前的《新青年》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思想文化的一种来传播,1923—1926年的《新青年》成为专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这里与反马克思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进行辩论。在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同时,《新青年》的文章中不乏涉及中国具体革命事件,并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外国社会革命运动的经验对中国革命运动进行深刻剖析和反思,这些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起点。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结合的革命道路,使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摘编自王泽、高天宇《国民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研究》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23年前后《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变化,指出其变化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要影响。
2024-01-08更新 | 125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192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中央扩大会议,第一次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反对封建主义的土地革命纲领,主张没收大地主、官僚、寺院、军阀土地,交给农民;后又提出“减轻百分之二十五地租”“只没收大地主的土地,不触动小地主和军人的土地”等主张,认为“农会政权的斗争和土地革命必需革命的武装才能保障其胜利”。这一变化(     
A.顺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要求B.适应了社会主义革命形势需要
C.助长了大革命时期的“右”倾错误D.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4 . 【青年与革命运动和经济建设】

材料一   李国祁等编著的(近代中国青年运动史)目录(部分)

篇章学习摘要
第一部分   辛亥革命前后—爱国青年为创建中华民国而团结奋斗三,近代中国青年的第一次团结—同盟会的成立
四、中国青年与辛亥革命
第二部分   五四时代—自觉与自救的澎湃浪潮三、学生的五四
四、文化的五四
五、五四后学运的动向
第三部分   从北伐到抗战—统一御侮过程中的壮烈行动二、反帝风潮中的青年运动
四、日侵华北与青年救亡运动
五、对日抗战期间的救亡运动

材料二   1954113日,我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木工青年突击队在北京展览馆工地正式成立,举起了全国第一面青年突击队旗帜。突击队是在自愿的基础上,选择18名技术较好的青年团员组成的,创造了以181个工完成原计划478个工的任务,提高生产效率146%。这一出色成绩给工区青年以极大影响,到2月中旬,工区又建立了瓦工、抹灰工、电汽工、水暖工等6支青年突击队。青年突击队这个新事物得到了党中央、团中央和北京市委的高度重视,先后在北京市和全国推广了展览馆工地组建青年突击队的成功经验,从此,青年突击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从新中国十大建筑、亚运工程,到奥运工程、抗震救灾,再到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都刻下了青年突击队的光荣印迹。

——摘编自胡献忠《把青春献给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青年运动综述》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三次青年运动斗争目标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第一支青年突击队成立的背景,并说明青年突击队长期发展所起到的历史作用。
2022-08-15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届新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测评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党的“一大”纲领规定:中国共产党彻底断绝与黄色的知识分子及其类似的其他党派的任何联系,应永远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随后由于客观环境的推动及革命形势的促使,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不断学习,深入剖析。“二大”认为:我们认定民主的革命固然是资产阶级利益,而于无产阶级也是有利益的;因此我们共产党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成民主的联合战线。这里的“联合战线”就是要建立对等的“党外合作”,就是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的形式,讨论问题、协同动作。而且“联合战线”不仅是同国民党的合作,还包括与其他进步的党派和团体的合作。但此时孙中山并不接受党外合作的主张。19228月,中共中央西湖会议之后再议国共合作,于是在中共中央范围内初步接受党内合作的主张。19236月,中共在广州召开了“三大”,决定中国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党内合作。

——据吴敏娜《统一战线之源始略论》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二大”决议产生的历史依据。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早期工作的变化并简析变化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23年,中共三大指出,“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1925年,中共四大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党的基层组织由党小组改为党支部。有3人以上即可组织支部,同时简化入党程序,积极吸收工人、贫农和一般革命分子入党。与这一变化有关的是(     
A.五四运动的兴起B.爱国统一战线的建立
C.土地革命的开展D.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2022-12-27更新 | 294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百校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1925年中共四大关于组织问题的决议中强调应特别注意在湖南、湖北、天津、山东等地扩大党员数量,同时简化入党流程,将“五人以上组织党小组”改为了“三人以上组织党支部”。这些变化反映中国共产党(     
A.放宽成为党员的条件B.加速建设革命统一战线
C.适应国民革命的发展D.准备参与敌后游击战争
2023-02-11更新 | 2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等3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五四”以前,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刊物只有《新青年》《每周评论》和《新潮》等少数几个。“五四” 以后,这类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五四”后的一年中,新出版的刊物达400多种。对这一变化认识错误的是(     
A.它反映出民族危机加深,知识分子以图唤醒民众、改变中国的命运
B.它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把报刊作为思想启蒙与传播新思想的利器
C.它说明思想文化斗争与现实政治斗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D.它说明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有力地促进了报刊业的繁荣与发展
2022-10-22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南京民民下全成立之前,国民党曾多次提出青年学生要在组织民众、联合民众等方面发挥作用。然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国民党一改之前的态度,称五四运动绝非“青年运动应有之常态”,五四青年总归付出了辆性学业的代价,这是学生界的不幸现象。这一转变(     
A.推动了色相教育环境的改善B.规范了民国高等教育的秩序
C.适应了社会性质变化的要求D.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服从统治
2022-10-21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如表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对其他政党的态度,以下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     
时间1919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一大到二大
态度“中国的一切政党都是腐败的”,“采取不妥协的政策”,“独立斗争,避免变成其他政党的傀儡”。“(共产党)永远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相互关系”。“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当中,“只有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邀请国民党等革命民主派及革命的社会主义各团体……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向封建式的军阀继续战争”。
A.和国民党利益趋同B.主张建立联合政府
C.对国情的不断探索D.正式进行国共合作
2022-09-28更新 | 235次组卷 | 3卷引用:THUSSAT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2023届高三9月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