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庆龄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前驱和领导者。1913年,她在美国就读大学的校刊上发表文章论述男女平等的必然性。国民革命时期,她指出东西方妇女应为改造世界联合起来,为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而战斗,还与共产党员向警予、邓颖超亲密合作,支援妇女罢工。抗日战争期间,面对国统区内对妇女运动的压制与“贤妻良母主义”的鼓吹,她号召妇女砸碎精神上的封建枷锁,积极参加社会生产,投身抗战。194912月,宋庆龄在亚洲妇女代表会议上倡议各国对妇女开展扫盲和技术培训,推动妇女参政,建立更多产科医院、幼儿园,让妇女从家务中解放。晚年宋庆龄依然坚持推动妇女权益保护,为新中国乃至世界妇女解放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据盛永华《宋庆龄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庆龄妇女解放思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庆龄致力于妇女解放运动的原因。
2023-05-10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党的“一大”纲领规定:中国共产党彻底断绝与黄色的知识分子及其类似的其他党派的任何联系,应永远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随后由于客观环境的推动及革命形势的促使,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不断学习,深入剖析。“二大”认为:我们认定民主的革命固然是资产阶级利益,而于无产阶级也是有利益的;因此我们共产党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成民主的联合战线。这里的“联合战线”就是要建立对等的“党外合作”,就是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的形式,讨论问题、协同动作。而且“联合战线”不仅是同国民党的合作,还包括与其他进步的党派和团体的合作。但此时孙中山并不接受党外合作的主张。19228月,中共中央西湖会议之后再议国共合作,于是在中共中央范围内初步接受党内合作的主张。19236月,中共在广州召开了“三大”,决定中国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党内合作。

——据吴敏娜《统一战线之源始略论》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二大”决议产生的历史依据。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早期工作的变化并简析变化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期译介者只是从经济学知识的范围译介剩余价值学说,无专门介绍阶级斗争理论的文章。关于唯物史观,早期译介阶段对此注意者不多,片鳞半爪的介绍很难引起人们的重视,五四运动后,关于剩余价值学说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并与唤醒工人阶级的觉悟相联系。蔡和森明确指出宣传阶级斗争理论的目的就是要推翻少数有有产阶级的压迫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关于唯物史观的介绍,凸显了唯物史观揭示中国社会变革规律的价值意义。

材料二   辛亥革命时期章太炎对议院制的否定,到民国初年李大钊对代议政治的怀疑,很有代表性地说明,先进人士期待有一种新的革命模式的出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使中国的资产阶级宪法重奏民主主义在西方的胜利凯歌。事实上,就在资产阶级革命派沉迷于民主主义思想时,一部分漂流国外的中国学子已经感受到它的落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齐卫平《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两个阶段比较》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五四运动后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主要因素。
2022-12-18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赢在新高考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与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国是指中原王朝直接控制下的区域,天下则是包括外国没有直接控制的地区。这些地区以藩属、朝贡等名义承认中原王朝的宗主地位,是名义上的归附。一般而言,天下观只是一种观念,并不能等同于现实。直到清朝康熙年间,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国家与国家关系方才产生……只有当中国面临的对手足够强大,或者说其文明受阻于“外化"的强敌时,天下观才转为国家观,有边无界的状态才得以消解。

——据张文《论古代中国的国家观和天下观》

材料三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实质上是一种救亡图存主义。对内反抗封建专制压迫,否定清王朝的正统性和合法性,形成近代民族国家;对外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争取国家的自强自立,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基本表现形式。

——据焦润明《论近代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中朝代的边疆治理措施。
(2)根据材料二,说明国家观和天下观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国家与国家关系产生”的标志性事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历史意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束缚,实行民主政治。然而,哀世凯倒行逆施,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如何能够使得那个时代真正走出传统的思维框架,而不仅仅是推翻帝制,成为以陈独秀、鲁迅、胡适、吴虞等人为代表的那一代激进思想家们所思考的重心。他们以西方的“科学”“民主”为旗帜,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材料二   “五四”以前,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刊物只有《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等少数几个,“五四”以后,这类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五四”后一年中,新出版的刊物多达四百多种。191912月,《新青年》在《本志宣言》中提出了自己构制的新的社会蓝图。一些进步青年,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后中国思想界发生的变化。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66月,中共广东区委在《广东农民运动报告》中写道: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广东省委农民部、省农民协会和农民运动特派员等,实际均受中共广东区委农民运动委员会(19248月成立)的指挥。“我们实际做了农民运动,把名誉送给国民党,可以说是我们成功不居。”“国民党的帮助使农民运动收到了许多效果;在国民党统治之下,农民得到了相当的自由。”

——摘编自王奇生《中国近代通史: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

材料二   1929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江西兴国《土地法》,根据中共六大的决议,将井冈山《土地法》中“没收一切土地”的规定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同年7月,毛泽东指导召开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在土地革命中要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区别对待大地主、小地主与富农,的“集中攻击目标地主”,并提出“抽多补少”土地分配原则。19302月,毛泽东在江西吉安主持召开地方党和军队联席会议,推动土地革命深入发展。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领导广东农民运动和开展赣闽地区土地革命的背景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开展广东农民运动和赣闽地区土地革命的意义。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托马斯·潘恩所著的《人权论》于1791年问世,书中潘恩阐述了自己的人权思想,其中关于社会分为贵族和人民的看法,关于税收是贫穷的根源的分析,关于劳动人民有天赋权利管理政府的论点,关于政治权利将改善穷人的经济地位的理论等对工人阶级更有吸引力。《人权论》并没有在工人中间引起暴动,工人们用它作为政治教育的开端。1792年在英国刚出现的工人俱乐部对《人权论》中的思想发生了兴趣。伦敦外的工人俱乐部也纷纷效仿,但他们的宗旨是推动议会改革。在潘恩的思想中,赋税和贫穷的关系是问题的核心,造成这万恶的税收制度的却是一纸议会的法案。因此,很自然的,他们把万恶之源归咎于议会,而这个议会在当时又只是地主贵族的一统天下。

——摘编自王妍《托马斯。潘恩的<人权论>与英国早期工人运动》

材料二   真正的中国近代产业工人阶级是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经营企业、清政府官办企业、官督商办企业和民族资本的企业而产生的。就全国范围来说,中国工人阶级的资格比中国资产阶级的资格要老;其社会基础比中国资产阶级要广泛;其政治阅历比中国资产阶级要丰富。中国工人阶级后来之所以在政治舞台上显示了和资产阶级不同的作用,除了他们具有不同的阶级属性以外,与这些是不无联系的。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相比较,后起的中国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可以从先行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中接受革命的影响,吸取他们的经验和理论,在自身的发展进程中,少走一些弯路。

——摘编自周宏府《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末英国工人运动的背景,并指出这一时期工人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工人阶级特点,并分析其对于中国社会的价值。
2023-03-01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未来联盟2023届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时代与报刊

据现有材料统计,五四运动时期,全国新创办报刊1000 种左右,选取部分有刊存的主要刊物如下表。



(1)阅读上述材料,概括“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报刊业的特点。
(2)如果让你在1840—1912年之间创办一个报刊,请为这一 报刊起名,并结合时代特征说明创刊理由。(要求:刊名须反映办刊主旨;办刊理由充分;表述清晰。)
2023-01-27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思强调“人靠自然界生活””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人在借由劳动这种特殊的实践途径对人自身以外的自然进行改变的同时,也在“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让资本无限增殖,更不应该是人被资本奴役,而应该是实现人的本质的复归、让人真正地成为人。马克思还认为,“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断范畴,就是辩证运动”。这种过程实现了"一个极端向它的反面的转化”.纵观全过程,其核心正是“否定的否定”。

——摘编自邹广文《文化守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路径》

材料二   近代以来,曾经的“天朝上国”变成了“东亚病夫”,这使得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深受伤害,使得中国人的心里笼罩上一层亡国灭种的阴影。正当中国人民在苦闷和迷茫中苦苦探索、在黑暗中砥砺前行的时候,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成功案例。

——摘编自周涛《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因素》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此相契合的内容。
(2)根据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
2022-09-26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10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章的演变

中共一大
1921年的中共一大党纲是一份兼具纲领与章程性质的文件,它确定了党的名称、性质,阐明党的任务和奋斗目标,宣告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诞生,指引党开始探索革命道路。

中共二大至六大
受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影响,中共二大制定了第一部党章,明确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三大至五大,没有制定新的党章,但是进行了部分的修订。修订中严格了入党手续,加强党的自身组织建设,重视党支部的作用,明确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1928年,在革命低潮时期制定的六大党章,突出规定无条件服从共产国际的决议,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认识不足,仍然把城市工作放在中心地位。

中共七大
1945年的中共七大党章,是党在共产国际解散后第一次完全独立自主制定的党章,它增加了具有“前提与总则”身份的总纲。党章第一次确定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特别强调了党的群众路线,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完善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标志党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成为指导全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障。

——摘编自蒯正明《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党章历史演变与党的发展》等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解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章的演变历程。(要求:概括阶段特征,分析原因,解释意义;最后阐述总体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