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描述过这样一些场景:一个绅士模样的人在路上碰了一个农民,那绅士摆格不肯让路,那农民便愤然说:“土豪劣绅!晓得三民主义吗?”长沙近郊菜园农民进城卖菜,老被警察欺负。现在,农民可找到武器了,这武器就是三民主义。当警察打骂卖菜农民时,农民便立即抬出三民主义以相抵制。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C.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D.中国革命中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2023-12-16更新 | 227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2024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

(三)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

……

(五)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引自《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等

材料二   大革命失败后,全党为寻找中国革命新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19278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严肃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第一、在国民党问题上,党中央在国共合作的国民党中始终没有当“主人”的思想;第二、在农民问题上,党中央不支持农民革命;第三、在军事问题上,“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毛泽东强调“秋收暴动非军事不可”,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摘编自《百年党史》

材料三   党的二十八年是一个长时期,我们仅仅做了一件事,这就是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这是值得庆祝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胜利,因为这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革命引向胜利,一条根本性的经验就是,必须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正是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找到了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述“国民革命运动”的主要成果。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在此次“紧急会议”中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简述该会议后中国共产党为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进行的艰苦探索。
(3)根据材料三,总结中国共产党“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的经验。结合所学,概述“人民的胜利”的伟大意义。
2023-11-09更新 | 275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04 中国近现代史 非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浙江专用)
23-24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如表为1924年7月和1925年7月英国对华输出对比率。产生变化的原因有(     
物品1924年7月英国输华情况1925年7月英国输华情况数量增减百分/%
数量价值/镑数量价值/镑
棉纱74200磅1611442400磅692-43
铁条等2020吨21735529吨10586-74
烟及烟草154406磅7801942715磅4227-72
肥皂34000磅802385900磅2254-74
纺织机械254吨3101571吨15872-72
①世界经济危机②提倡国货运动③国民革命运动④实行法币政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7-23更新 | 128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2024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维新改良的潮流急速地涨涌于民族觉醒的曙光之中,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流。它吸引着一切爱国的中国人从改革中寻求民族的出路。例如,商人经元善就是因此成为一个著名的政治人物的。同时,孙中山、杨衢云、陈少白也挟着革命的风雷走上前来。他们代表着历史的下一个阶段。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愈加严重,满怀救国救民胸怀的先进分子不断尝试各种主义来拯救中国,但都以失败告终,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始终没有解决。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拯救中国的出路。

——摘编自李计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1)根据材料一,指出甲午战败后民族觉醒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5年,严复发表《原强》一文,以达尔文、斯宾塞的学说阐述国家盛衰治乱之理。文中以“群”对应英语中的society,并首揭“群学”一语。此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逐渐萌生“以群为体,以变为用”的维新思想,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群与学、群与强、群与治、群与变、群与会的关系,认为“合群”是传播新知、开启民智、实现自强的有效手段。作为联结同志,开通风气的一种有效方式,组织学会自然是“合群”的题中之意。 因此,学会便作为康、梁等人“合群立国”的主要举措之一,应运而生。

——摘编自方平《晚清上海的公共领域(1895—1911)》

材料二1900年以后,绅士在城里办商会、学校,建立各种组织,结社非常普遍,“社会”极为普遍地成为其总称。从 1902年起,报刊中“社会”的使用次数开始增加,逐渐取代更具有传统政治色彩的“群”。1903年,革命刊物《浙江潮》发表的《新社会之理论》一文,广泛使用近代意义的“社会”概念;革命党人陈天华在《苏报》上撰文,强调学生与“各级社会”不同,是“祖国存亡之关键”。 1904年后,“社会”一词高度普及。伴随“社会”一词的风行,时人开始思考如何进行政治变革和社会改造。部分革命党员意识到自己是“中等社会”的代表,必须以“下等社会”为依托,为根据地,并自信有能力领导“下等社会”进行“有秩序之革命”。尽管“中等社会”并没有真正把“下等社会”发动起来,但他们领导的革命则是一个承先启后的历史环节。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整理

材料三“社会”一词的逐渐普及与社会主义的传播和革命思想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为同一历史过程。根据对《新青年》杂志的统计,1919年之前,“社会主义”一词总共才出现34次;1919年,“社会主义”的使用次数激增至104次;1921—1922年间高达 685次。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其中写道:“自马氏与昂格思合著《共产者宣言》……大家才知道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作不到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绝大的功绩。”在时代潮流的激荡下,先进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从这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新希望。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写出康、梁等人“群学”思想的关键词。结合所学,概括维新派传播“群学”思想的根本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 20世纪初“社会”一词逐渐取代“群”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1911年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领导“有秩序之革命”的重要举措。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 1919—1922年间《新青年》杂志中“社会主义”一词使用次数激增的国内动因。从社会主义理论的角度,简析“先进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缘由。
2023-07-10更新 | 1950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3年6月浙江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1-22高一上·四川德阳·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1923年,孙中山对国民党人说:“我们当年开始搞革命、推翻满清时,策动群众仅百八十人。现在中共组织工农革命运动,群众一起来动不动就是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人,罢工规模浩大,震动中外。”孙中山此论意在(     
A.警惕共产党力量的壮大B.强调工农在革命中的地位
C.表达国共合作的重要性D.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2022-08-28更新 | 775次组卷 | 9卷引用:浙江省2024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后的十年间,上海的商业服务业网点遍布全市,密度和广度在全国首屈一指,商业行业应有尽有,无所不包,成为中外闻名的“万商之海”。根据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从1912年到1921年,上海的进出口净值从3.6亿关两增至6亿关两,十年间的平均比重占同期全国总额的40%以上。据《新青年》调查,上海开办的工厂数量逐年上升,到1919年,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达18.1485万人,加上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人11.625万人,上海工人总数已近30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56万人。

——据《上海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   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社会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宣传。1920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地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为正式建党做准备。在当年亲历者的记忆中,早期的上海党组织发挥了“临时中央”的作用。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座城市从此成为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舞台。

——摘自熊月之等《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


人类是在特定的空间里创造历史,而历史又在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空间。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原因。
8 .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强烈要求美英等国立即无条件废约。1942年10月5日,蒋介石明确向美国表示,中国对这次大战同美英一样担负着同等的义务,承担着同样的责任,希望美国先自动放弃对华不平等条约,而不必等到战后。在中国的强烈要求和国际舆论的支持下,美英政府于1942年10月10日通知中方,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订了关于取消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的条约,宣布废除旧约订新约。

——胡德坤:《中国抗日战争与战时国际关系》


(1)仔细阅读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期间中国能够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原因。
2020-01-1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2019新中心五地025高中历史
2019高三·浙江·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社会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宣传。1920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地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为正式建党做准备。在当年亲历者的记忆中,早期的上海党组织发挥了“临时中央”的作用。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座城市从此成为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舞台。

——摘自熊月之等《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


人类是在特定的空间里创造历史,而历史又在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空间。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原因。
2018-11-06更新 | 117次组卷 | 4卷引用:【备战2019年浙江新高考-考点一遍过】——考点03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6-17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
真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后的十年间,上海的商业服务业网点遍布全市,密度和广度在全国首屈一指,商业行业应有尽有,无所不包,成为中外闻名的万商之海。根据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从1912年到1921年,上海的进出口净值从3.6亿关两增至6亿关两,十年间的平均比重占同期全国总额的40%以上。据《新青年》调查,上海开办的工厂数量逐年上升,到1919年,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达18.1485万人,加上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人11.625万人,上海工人总数已近30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56万人。

——据《上海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

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社会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宣传。1920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地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为正式建党做准备。在当年亲历者的记忆中,早期的上海党组织发挥了临时中央的作用。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座城市从此成为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舞台。

——摘自熊月之等《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


(1)上海是近代崛起的工商业城市,其经济举足轻重。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上海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2)人类是在特定的空间里创造历史,而历史又在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空间。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