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

根据材料,结合近代前期民主思潮演进的相关史实,就“思想的价值与力量”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021-01-14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段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其适合者行之,遂发生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新制度,故中国将来发生之时,必与英、德、俄……有异。因中国受国际压迫(帝国主义与资本主义),各阶级是相同的,所以实行时应当与资本中等阶级联成一气,使中国成一独立者,不受国际压迫者之国际。惟最后应注意尚有国际资产阶级亦应打破。社会主义的运动,当然以国际为范围,因为经济情形是国际关系之故。

——摘引自李大钊《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李大钊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0-12-1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中国社会“沉沦”有一个“谷底”,这个“底”出现在20世纪的头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里,近代中国虽然“沉入深渊”,却出现了向上的转机,进步的力量开始酝酿和壮大,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跃出这个“谷底”后,中国社会积极向上的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摘编自张海鹏《追求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探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提出新的观点亦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五四新文化运动被普遍视为中国的启蒙运动,它意味着思想的自由,人性的解放和理性的复归,但同时很多人认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传统文化的断裂。

五四新文化运动实际上非但没有造成文化断层,还发展了传统文化,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就必须改造传统文化。

五四新文化运动具有一定的内发性,可看作是中国文化传统所内蕴生命力的现代表征;在基本的精神方向上,20世纪儒家思想的新开展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保持了内在的一致性。

——摘编自《五四新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的一点思考》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围绕“五四新文化与传统文化”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表是19世纪末以来社会上的一些流行词汇:

时间流行词汇
甲午战争后,19世纪末兴民权、托古改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900~1915年革命、共和、三民主义、约法、实业救国
1915~1920年民主、科学、“打到孔家店”、白话文、“以俄为师”


根据材料,选取其中一个阶段流行词汇,围绕“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主流思想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6 . 思想的引领

古今中外,思想的引领作用不容忽视。春秋战国以来,儒、法、道三家对古代中国的治世之道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7~18世纪以来,启蒙思想引领了世界现代化潮流,为近代世界各国的变革提供了锐利武器。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社会主义运动与无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理论依据。


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以上一例,谈谈你对“思想的引领”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用史实阐述:300~400字)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学者在谈到近代中国思潮演变时指出:在五四运动的前夕和初始阶段,启蒙没有立即被救亡所淹没。相反在一个短暂时期内,启蒙借救亡运动而声势大张,不胫而走。救亡把启蒙带到了各处,启蒙又反过来给救亡提供了思想、人才和队伍。二者相得益彰,终于给整个的中国造成了巨大的震撼。

不过,这种良好的情景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五四以后,中国的绝大多数知识分子,走的是这样两条路:要么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参加革命斗争,救亡图存;要么继续从事教育、科学、文化等启蒙工作。……然而出于救亡、革命和战争的现实要求,在共产党所坚持的道路上,从其建党伊始到延安整风,都不断地在理论和实践中彻底否定无政府主义鼓吹的那种绝对个人主义,同时也否定了自由主义所倡导和追求的种种个体自由、个性解放等属于资本主义启蒙思想体系中的许多东西。救亡的局势、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疾苦压倒了一切,最终也压倒了启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救亡与启蒙”为主题谈谈你对该学者观点的看法。(要求:结论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学者周策纵先生在《五四运动》一书中对五四运动按下面3个系统来展开阐释与评价自由主义者的观点—一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保守的民族主义者和传统派的批判—中国的一场灾难;共产党的解释—在列宁的号召下开展的一场反帝反封建运动
洪晓楠、董德福等大陆学者以及日本学者沟口雄三认为,对五四运动的历史诠释存在着3种不同的五四话语系统唯物史观派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五四革命的强势话语系统;自由主义西化派有关五四启蒙的渐进的弱势话语系统;文化保守主义派构建的反五四话语系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对表中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历史中的因果关系,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霍列特卡尔说道:历史研究是一种因果关系的研究。伟大的历史学家——或许我应该更广泛地说,伟大的思想家一是能对新事物或在新背景下提出“为什么”这个问题的人。“历史是要把过去的事件整顿为有先后次序的因果关系



请结合材料所述观点和所学知识,运用图中的历史事件,确定一个主题,并对该主题展开阐述。(注:需运用以上全部历史事件)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部分)

时间

对主要矛盾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

1922年中共二大将人民大众同北洋军阀的矛盾确定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此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1935-1945年

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及毛泽东发表《矛盾论》《关于农村调查》等文章,认为中国人民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基于此,中共建立起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过渡时期

党把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社会主要矛盾,实施了社会主义改造,巩固了社会主义政权,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

1978-1987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了长期以来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错误认识,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要矛盾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此后,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又结合我国实际,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进一步完整和系统化,在此基础上,党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摘编自常春、张荣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探索及启示》


提取材料信息,任选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9-06-10更新 | 173次组卷 | 5卷引用:内蒙古喀喇沁旗锦山蒙古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