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1 道试题
1 .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某校集邮小组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主题收集的邮票。

A中共一大会址                 B遵义会议会址             C中共七大纪念            D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时就注意发挥协商民主的作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将协商融入政治生活中,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通过有效协商开展合作,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到第二次国共合作,协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1945年抗战胜利,重庆谈判达成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共识,从此“政治协商”承载了国人对战后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状况下和平建国的美好愿望。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协商会议虽未落地生根,但这种集众家之长、和平协议国是的传统却被中共和民主党派继承下来,并在1949年召开的新政协发扬光大,直至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摘编自张晓《浅议中国的协商民主制度》

材料三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大事年记

年代主要内容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979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厂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
1980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1982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
1983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19845月,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5当年起,相继在长江、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
1987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992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00112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1)请把材料一邮票画面反映的事件发生地填入中国轮廓图的相应位置(写字母)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
(2)依据材料二简析中国共产党实行协商民主的意义。并联系所学知识,分别指出①“进一步确立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和②“使得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制度化轨道”的历史事件。
(3)阅读材料三,归纳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特点。
2022-12-0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台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五四运动表现的爱国主义不是被动地反抗,而是主动地抗争,是为国家地位和民族尊严而战,体现出近代国家和民族意识的真正觉醒。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研究,深刻揭示五四运动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深远影响。”

——摘编自齐卫平《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四个向度》

材料二   《建党伟业》、《建军大业》等影片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辉煌历史。《建党伟业》演绎了1911年至1921年共10年间中国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大体上由民初动乱、五四运动及中国共产党建党三部分剧情组成。《建军大业》讲述了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故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时代价值。
(2)从材料二中选取一部影片,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并对其进行概述和评价。
2024-02-2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一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涵括四种伟大精神,即“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与“伟大梦想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已然化为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摘编自胡长栓《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请从四种伟大精神中任选一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表述清晰)
2024-02-0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多次出现的“左”倾和右倾的错误思想路线给党带来极大危害,一度危及党的建设发展。有鉴于此,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在党内开展一场治病救人、惩前毖后的整风运动的重要性。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告诚全党,明枪易躲,糖衣炮弹难防,要时刻警惕糖衣炮弹的攻击。进驻北京时,他再次强调:“我们共产党进北京,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一直到共产主义。”

——摘编自王艳丽、王晶《勇于自我革命是保持大党优势的制胜之道》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在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明确提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之一。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能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精神,从不讳疾忌医,勇于刀刃向内,着力解决自身问题,不断进行深刻改造和自我重塑。

——摘编自金民卿《中华文明的突出创新性与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品格》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进行自我革命的实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能够进行自我革命的原因。
2024-01-3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大事
五月五、六日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开紧急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
五月七日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五月二十日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六月五日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三   19278月以后,同时出现了两条道路的选择,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转到以乡村为中心,这在以往是没有前例的。法国的巴黎公社和俄国的十月革命,都是首都的暴动。但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地区发展又极不平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据石仲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等整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的进程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国民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中国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正确道路的重要因素。
2024-01-2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化德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6 . 中共一大召开日期考证

材料一:改革开放后,思想解放使学者们开始重新研究中共党史的一些重大问题。1978年,学者邵维正在参与编写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长编的过程中,发现中共一大在召开日期、出席人数等方面,竟然存在25种不同的说法。在海外的中共党史论著中对此也早有议论,有的反动分子还以此攻击中国共产党。邵维正在日记里写道:“理论战线上的同志,特别是党史工作者,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弄清党的历史事实,把真相告诉人民大众,回应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攻击。”

材料二:邵维正对日期的考证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代表行踪入手证明一大不是7月1日召开的。通过查阅日记原件、当时报刊杂志等大量史料,并多次探访在世的北京代表刘仁静,一大代表的行踪大体得到确认:1921年7月1日在上海的一大代表只有5人,不足半数;所有代表到齐的时间为7月20日之后。

第二个阶段:综合分析,初步锁定一大召开的日期。他获得了一份20世纪50年代从苏联移交过来的档案,该档案原件存于共产国际,据文件内容可以确定三点:开会时间接近“23日”或“24日”;在上海的会期为8天;由于“侦探闯会”,后来会址转移。

第三个阶段:连环印证,最终确定一大召开的日期。一大曾因受到法国巡捕的侵扰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邵维正从1921年8月2日的《上海生活报》上找到了相关报道,据此,他断定法国巡捕侵扰的时间是7月30日,这与共产国际所保存的档案文件记载的时间不谋而合。此外,一些代表曾回忆,巡捕走的第二天凌晨,与会代表陈公博所住的大东旅馆发生了一起谋杀案。邵维正也找到了1921年《申报》的相关报道,显示谋杀案时间为7月31日,进一步证明了法国巡捕侵扰的时间是7月30日。以上虽然是几个间接证据,但这些证据足以判断一大在上海最后的会期为7月30日。再向前推移8天,一大开幕是7月23日。

至此,一大召开日期的考证完满结束。

——以上摘编自李步前《邵维正对中共一大的历史考证》

(1)根据材料一,概述邵维正考证中共一大召开日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举例说明邵维正考证过程使用的史料类型及辨析考证的方法。
2024-01-27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克林德碑》(1918.10)一文中,陈独秀认为,“何等可耻”的义和团事件过去会发生,将来也还会发生。他还分析道,是因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宗教原因才造成了“义和拳大乱”“义和拳就是全社会种种迷信种种邪说的结晶”。同时,他已然开始强调清朝政府对义和团事件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认为“妄自尊大的”“专制的”“旧党”利用义和团。

在《我们对于义和团两个错误的观念》(1924.9)中,陈独秀认为:“义和团,在中国现代史上是一重要事件,其重要不减于辛亥革命。”“义和团诚然不免顽旧迷信而且野蛮;然而……何能独责含有民族反抗意义的义和团!”并指出,是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造就了义和团的顽旧、迷信和野蛮,而义和团是在“鸦片战争以来全中国所受外国军队、外交官、教士之欺压的血腥与怨气”中代表了民族的反抗,“这种反抗也是代表全民族的意识与利益”。

——摘编自王洁《从陈独秀论义和团看政治生态变化对知识分子思想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陈独秀从1918年到1924年对义和团运动看法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陈独秀对义和团运动看法变化的时代背景。
2024-01-2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历史的矛盾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材料   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五四新文化运动引来了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并制定了一个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它取法于十月革命,一开始就否了资本主义,却超越了中国革命。中国人由此面临着一个很大的矛盾:在资本主义所代表的历史阶段实现之前,资产阶级革命并没有丧失其历史的进步性。这个矛盾,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于是,在这种选择和限制的统一中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和理论。中国社会特有的矛盾因此获得一种理论上的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一面成为旧民主主义的继续,一面又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导。沿着这条道路,中国人在千辛万苦之后取得了革命的最后胜利。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根据材料,任选角度,自拟论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1-2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1889年,康有为率先提出建立“新中国”,通过向巴西移民来挽救亡国灭种的危机。1900年庚子事变前后,“新中国”一词开始被频繁使用,成为国人现代国家理想的政治话语。从梁启超设想的“大中华民主国”,到邹容等人的“中华共和国”和孙中山提出的“中华民国”,体现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观念在20世纪初的接替发展。到了民国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共和体制下继续探索“新中国”的实践不断受挫。在政治变革无望的背景下,陈独秀于1915年创办了《青年杂志》,希望从思想文化领域入手,通过改造国民的方式再造“新中国”,掀起了一场新文化思潮。不同领域的国人不再简单使用“新中国”这个话语符号,而是从真正构成“新中国”的各个方面着手宣传和实践,唤醒着人们对现代民族国家的认知。在新文化思潮的推动下,马克思主义得到迅速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担负起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重任,为建立“新中国”不懈奋斗。

——摘编自王玉玲《近代以来国人的“新中国”构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构想在晚清萌芽和发展的推动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年“新中国”构想演变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民族民主运动席卷世界广大地区。争取民族平等成为中国革命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对这一课题进行了伟大探索。1894年兴中会成立时,孙中山提出了反对满洲贵族统治,建立汉族政权的民族主义思想。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主持制定“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五四运动后,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发生很大转折,明确提出了“反帝”的口号和主张。

——摘编自周昆云《20世纪争取中国各民族平等的三次探索》等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组织开展民族工作简表(部分)

1923中国共产党成立蒙藏学校,培养了一批蒙古族的早期共产党员
1934在瑶民地区,党的民族平等政策是“反对一切汉族的压迫和剥削,汉民与瑶民平等”,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1945党中央在《关于内蒙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在内蒙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52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1979中共中央组织经济发达地区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扶贫协作
2017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

——摘编自李资源、卢江《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百年历史回顾与经验启示》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观念的两次转变,并说明第二次转变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在经济、文化方面所做的努力,并简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政治意义。
2024-01-2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