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25年,马寅初在演讲中说道,“各省往来,几若异国,故(上海)规元不能通用于汉口,(汉门)洋例不能通用于上海”,“天津不用锭,北京不用宝”。该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国民革命的必要性B.发行法币的重要性
C.各省之间竞争激烈D.中国被列强所瓜分
2 . 1920年元旦《星期评论》发表新年词《红色的新年》中说:从北极下来的新潮“拥着无数的锤儿锄儿,直要锤匀了锄光了世间的不平不公”文中还期望“一霎时遍地都红”。这反映了当时(     
A.民主科学成为思想主流B.工人运动已成为潮流
C.俄国经验受到国人关注D.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
3 . 【理想主义与近代中国】

材料一   过去凡曾到过中国或从纸上对中国有所了解者,都认为中国人是一个实利主义根深蒂固的种族。……太平天国无疑使这种认知来了一个颠覆。在太平天国,归根结底,对于所谓利益人们能看到什么?又能指望什么?几乎什么也没有。没有金钱,没有女人,人人不受私,乃至烟酒不沾、娱乐禁绝,不是修行,胜似修行。人所握有的,无非是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无处不均匀这样一些空洞的口号而已,然就为这些空洞的口号,万千追随者便跟在洪秀全身后,背井抛家,从荆莽丛中翻山越岭,历九死而不悔,一路杀到金陵。此事若不自理想二字求之,实难有更合理解释。

——摘编自李洁非《天国之痒》

材料二   下表为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陈潭秋生平活动年表(部分)

1896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县
1911考入位于武昌的省立第一中学就读,期间受到五哥陈树三(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同盟会员)影响,信仰三民主义,认为救国是政治问题
1916考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畅读《新青年》等报刊
1918开始研读李大钊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读》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1919在武汉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并与董必武结识,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0与董必武等发起成立武汉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1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党的创始人之一
1943被新疆军阀盛世才杀害

——摘编自《陈潭秋年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体现太平天国“理想主义”的纲领并加以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潭秋救国理想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2-11-07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单元检测)-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上)
4 . 1926年中共撰文指出:“真正的孙文主义者是遵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大政策及革命精神的人,那些借孙文主义之名,而破坏革命的人,不是孙中山的真正信徒。”这表明中共纪念孙中山意在(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B.争取国民党对革命的同情
C.批评国际帝国主义的侵略D.促使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2022-11-06更新 | 295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五中国近代政治的艰难转型-高2023届二轮自创专题
5 . 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北京《晨报》上有一幅漫画将当时的社会流动喻为《孔雀东南飞》(如图所示,孔雀的羽毛上写有学生、学者、教授)。该现象(     
A.为中国保存了知识和文明的火种B.反映当时知识分子向往共产主义
C.巩固壮大革命统一战线D.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28年底,北伐战争结束,国家初告统一,却形成了几大军事中心。蒋介石身为国民党最高军政首脑,他对这种状况尤为不安,这正是他为什么会积极支持和推动胡汉民倡导党治的重要原因所在。胡汉民也深知,知道没有军权的统一,也就没有政权的统一,党也就无从在中央和地方建立威信和发挥作用,因此,他极力助蒋。据此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训政”(     
A.必然成为蒋介石独裁的工具B.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
C.完全违背孙中山最初的设想D.利于实现真正的统一
2022-10-31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3课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孙中山主张五权分立思想,但其生前一直没有得到实施,不仅没有制定宪法,孙中山在用五权分立思想来规划政府结构方面也并不积极,甚至有个奇怪的现象1917—1925年,孙中山曾先后三次在广东建立政权,分别是1917—1918年在广州建立的以孙中山为大元帅的中华民国军政府,简称“护法军政府”,1921—1922年在广州组建的以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的中华民国政府,又称“广州正式政府”,1923—1925年在广州成立的以孙中山为大元帅的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政府,简称“大元帅政府”。这三个政府的组织构架,均没有采取“五权分立”原则,而多以军政府的方式行事,权力相当集中。

——张宪文、张玉法:《中华民国专题史》第五卷


请回答: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孙中山五权分立思想不能落实的原因。
2022-10-31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3课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8 . 1919年5月底,陈独秀发文,将五四运动视为“国民爱国自卫”的体现,并提议“平民”以“强力发挥民主政治的精神”来“征服政府”。恽代英认为五四运动“可使平民注意政局之腐败,而生不满现再之思想,为革新之动机”。这些评价深刻反映了五四运动(     
A.是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B.沉重打击了北洋政府统治
C.对民众觉悟的深刻影响D.具有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
2022-10-28更新 | 1073次组卷 | 15卷引用: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9 . 下图是存于北洋政府内务部档案中的一份传单。当时发放该传单的目的是(     

劝告吾最亲爱之军人警察

吾最亲爱之军人警察,皆是吾中华民国的好百姓,何苦去帮助日本,反来摧残吾中华民国之爱国学生。况军、警两界大半出身山东,祖宗血地被人侵占,良心上应有何种痛苦。尚望急起挽救,与学生商民取一致行动,万勿借口长官命令,忘却国民义务,虐待爱国学生。

——上海绅商学界忠告

A.抗议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B.声援五四学生爱国运动
C.谴责日本制造“济南惨案”D.支持一二·九学生运动
2022-10-27更新 | 4602次组卷 | 24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辽宁历史高考真题
10 . 有学者将20世纪20年代前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称为自发传播阶段,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看似范围较大,但却孤掌一隅,难成气候”。而20年代开始,进入有组织的传播阶段,大量的文章与报刊纷纷涌现,且传播主体增加并呈现组织化。这可用来说明(     
A.学习俄国革命经验成为社会共识B.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增强
C.五四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知识分子是革命的主要力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