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下图是存于北洋政府内务部档案中的一份传单。当时发放该传单的目的是(     

劝告吾最亲爱之军人警察

吾最亲爱之军人警察,皆是吾中华民国的好百姓,何苦去帮助日本,反来摧残吾中华民国之爱国学生。况军、警两界大半出身山东,祖宗血地被人侵占,良心上应有何种痛苦。尚望急起挽救,与学生商民取一致行动,万勿借口长官命令,忘却国民义务,虐待爱国学生。

——上海绅商学界忠告

A.抗议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B.声援五四学生爱国运动
C.谴责日本制造“济南惨案”D.支持一二·九学生运动
2022-10-27更新 | 4562次组卷 | 24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920年9月陈独秀在《答费哲民》中指出“因为照现在的经济制度,妇人底地位一面脱离了家庭的奴隶,一面便得去做定东家的奴隶……青年向何处去寻新生活和世外桃源?即于劳动问题,更可以说除阶级战争外都是枝枝节节的问题。”据此可知陈独秀(     
A.运用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指导妇女运动B.认识女性受剥削的根源在于封建礼教
C.尝试运用唯物史观考察妇女解放问题D.号召学习西方民主科学启迪广大青年
2024-04-10更新 | 533次组卷 | 1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23-2024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1919年5月9日杭州之江大学建立“劝用国货会”,抵制日货。12日起,杭州、永嘉、乐清、瑞安等处师生陆续发表宣言、组织罢课游行。6月初,一些温州知识人创办《救国讲演周刊》,以利当地的“救国”宣传。这说明(     
A.爱国救亡运动有所创新B.五四运动的影响逐渐扩大
C.抵制日货运动开始出现D.长三角成为五四运动中心
2024-04-11更新 | 358次组卷 | 10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23-2024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和中国出版的部分图书   

时间(年)作者(译者)国家作品
1899飞天道人(译者)中国《支那保全策》有贺长雄【日】
1908白鸟库吉日本《满洲历史地理》《朝鲜历史地理》
1913酒卷贞一郎日本《支那分割论》
1915白鸟库吉日本《满蒙研究汇报》
1917申悦庐中国《中华民族特性论》

材料二   “五四”之前的那几年,在中国的报刊上,反复出现这些惊心扎眼的消息,更刺激着中国知识人的神经,如“日人之蒙古视察”(1913)“日人热心研究满蒙”(1913)“日人之我国经营蒙古观”(1915)“日本拟设置满蒙领事馆”(1916)“日人谋我满蒙之感言”(1916)“日本拓殖满蒙之新计划”(1916)。

——以上材料摘编自葛兆光《从“帝国疆域”到“国家领土”——“五四”之前有关“主权”问题的日本刺激与中国反应》

材料三   近代中国的民族意识是在与西方列强入侵对抗中出现的,与世界观念、主权意识的产生和华夏中心观的破灭联系在一起。

——许小青《辛亥革命与近代民族国家认同》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8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在演讲中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劳工神圣”思潮很快在中国兴起。五四运动中的“六三”大罢工及随之不断发动的罢工运动被视为“劳动运动的曙光”。五四知识分子将初步接受的“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阶级争斗”等概念,运用到对劳工界的社会调查中,以具体事例、详实数据呈现劳工的生存状况,并尝试用马克思主义学说进行解释。

——摘编自熊秋良《“寻找无产者”:五四知识分子的一项社会调查》

材料二   钱杏邨调查南京胶皮车夫的状况后认为,车夫“每天就做那非人生活至‘力竭声嘶’也不能供养一家……只给那吃人不出血的资本家弄资产”。包惠僧调查武汉工人状况后提出,要使工人不受资本家的支配,第一,“非先有阶级底觉悟不可,要如何使佢(他)们发生阶级的觉悟?那么,惟有劳工教育四字”;第二,“要打破资本主义,就要阶级争斗,劳工必先有强固的团结”。

——据《劳动界》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知识分子开展劳工调查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知识分子开展劳工调查的意义。
2024-01-22更新 | 383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1月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6 . 五四运动一开始,革命群众就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政治口号;同时,还提出了“拒绝和约签字”“抵制日货”“取消二十一条约”“争回青岛”等具体的战斗口号。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风潮B.袁世凯独裁专制丧失民心
C.国人急于废除不平等条约D.中国人民深厚的家国情怀
7 . 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各种矛盾在中国空前激化的产物,带有鲜明的政治主张和国际关系诉求,通过以青年学子为先锋队的全民族抗争,首次成功扭转了政府的外交决策。材料中的“它”(     
A.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兴起B.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宣传了中共的救国主张D.成为反蒋的第二条战线
8 . 1919年6月29日,宪法学家张慰慈在《每周评论》上第一次比较完整地介绍了苏俄新宪法。苏俄宪法首个完整中译本是刊载于1919年《解放与改造》第1卷中。此后,解释和评论苏俄宪法的文本如雨后春笋。这一现象(     
A.导致新文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B.说明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C.促进了近代中国法律制度变革D.开启了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启蒙
2023-05-05更新 | 196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1928年,叶圣陶先生曾说,1919-1921年各派社会主义“象佳境胜区一样,引起许多青年幽讨的兴趣”,但很多人不过是流连瞻仰,“并没有凭行动来创造一种新境界的野心”。他意在表达(     
A.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B.各种社会主义理论学派成分复杂
C.进步青年必须参加社会主义革命
D.社会主义理想需要用实践去创造
10 . 五四运动后,很多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用积极态度研究大众文化,研究群众的精神生活,并试图运用通俗形式如民间传说、习俗和民歌等来传播启蒙知识。这种转变(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兴起B.利于民主革命力量的壮大
C.使国民整体素质显著提高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023-01-16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