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事件内容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要不要向西方学习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
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要不要暴力革命推翻清朝统治,要不要实行民主共和
新文化运动反对尊孔复古,宣传民主与科学

材料二

五四运动带着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态,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表现出的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斗争精神,对五四运动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从而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在五四时期,涌现出一批拥护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他们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五四运动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摘编自史正宪、吴红岩《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表格中的信息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任选两个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的涵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早期近代化过程中得到的启示。
2023-02-03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等5地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阶级

努力

结果

1861—1895

洋务运动

失败

1901—1911

清末新政、预备立宪

失败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失败

19世纪末

义和团运动

失败

资产阶级

1895—1898

维新变法

失败

1901—1912

辛亥革命

失败

无产阶级

1919—1949

胜利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①②③处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为表格内容拟定一个主题。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主题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青年团体“改造中国”的探索

五四前后,以青年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为主体的400多个小团体,遍布全国各地,成为宣传“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坚。青年团体在具体的社会改造理念与方法上有所不同,大体可分为五类(下表所示)。

类别社会改造理念与方法代表团体
第一类具有“不满于现状、要创造一个新局面”的意识,对新文化运动“多空谈少实行”具有一定的批评意识,强调新村主义、工读互助对于“人”的生活的革新,希望可以通过“工、读”相结合的方式来创造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自由平等的新社会少年中国学会、互助社与利群书社、觉悟社、工读互助团、工学会
第二类以“增进平民智识,唤起平民之自觉”为宗旨,以“教育”作为“社会进化的工具”,通过“平民主义的教育”塑造新的、在自我与社会两个方面充分获得发展的“平民真正民治的基础”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平民教育社、新民学会
第三类专门研究马克思学说、国内外重大问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各派社会主义北京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第四类以合作主义为改造中国的方法,提倡平民教育,发展平民经济平民周刊社
第五类延续民初以来刘师复等空幻的、不切实际的无政府主义传统北京的实社、奋斗社、广东的民钟社

——李培艳《“新青年”的觉醒与结社——对五四运动小团体的整体考察》

知识分子的抉择

学生易趋向革命,但浪漫而摇动,中国不会是我们几个学生所能救治的,我们必须农工平民大家都站起来。群众的集合才是改造旧社会惟一的武器,群众集合起来的力量,是全世界没有可以对敌的。我们应研究唯物史观的道理,唤起被经济生活压迫得最利害的群众,并唤起最能对他们表同情的人,使他们联合起来,向掠夺阶级战斗。

——<-恽代英《为少年中国学会同人进一解》(1922年6月)

(1)五四前后青年团体“改造中国”的探索反映了一个怎样的时代?
(2)被周恩来称为“中国革命青年的楷模”的恽代英为代表的一批最有觉悟又富有开拓精神的知识分子,在五四之后作出了共同的抉择。说明这一抉择的时代意义。
2024-06-0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下学期校际联合考试(三模)历史试题
4 . 【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20世纪早期中国三次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的相关情况

1915年反“二十一条”1919年五四运动1925年五卅运动
组织领导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组织化程度低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中共组织领导,国民党协助,组织化程度高
参与群体城市士绅、商人为主青年学生为主,商人、工人声援参与学生、商人、工人共同参与,难分主次
基本形式集会通电、抵制日货、救国储金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日货、罢课、罢市、罢工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外货、罢课、罢市、罢工
中心口号“救国”“勿忘国耻”“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
运动规模波及全国30多个省会城市和商埠波及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波及全国约600个城镇

——摘自王奇生《1915-1925年中国民族主义运动之演进》

材料二   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他,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

——蔡和森致毛泽东的信(1920813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三次反帝爱国运动在组织领导方面的变化,并简述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动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三次反帝爱国运动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
2022-07-14更新 | 3197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湖北历史高考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