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无产阶级)他们除双手外,别无长物。……此外,还有数量不小的游民无产者,为失了土地的农民和失了工作机会的手工业工人……他们在各地都有秘密组织,如闽粤的“三合会”,湘鄂黔蜀的“哥老会”……都曾经是他们的政治和经济斗争的互助团体……这一批人很能勇敢奋斗,但有破坏性,如引导得法,可以变成一种革命力量。

——摘自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

材料二   欧美的学者论到东洋的问题来,总不免是有几分隔靴搔痒的毛病的,朱镜我(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国社会底研究——历史过程之回溯》(发表于19289月)有不少的很重大的错误的分析,这大约也是他所依据的魏特夫的《觉醒的中国》误了他……所以我在这儿要发表出关于中国社会的历史的发展阶段的我的意见。

——摘编自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30年)

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末,唯物史观已不再是抽象的理论法则,而是具体化为中国社会史研究。到20世纪30年代早期,中国社会史论战的影响达到顶峰。当时《读书杂志》开辟的“中国社会史的论战”专辑总结道,论战参与者“虽然谁都以唯物自居,而时常会陷于唯心的魔窟;谁都以辩证自居,而时常会拘于机械的公式”。甚至“不瞭理清楚历史的唯物论,或者有意滑头而曲解而修改而捏造了他们的所谓历史唯物论”。

——摘编自张越《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与社会史论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
(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综合上述材料,从历史渊源的角度谈谈你对“贯通起来”的看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使人们终于发现资产阶级自由平等背后隐藏的血腥和掠夺,这给热烈追求西方文明的中国人造成了相当大的心理影响,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一度陷入沉思,正如李大钊所言,“此次战争,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19174月,李大钊就开始认识到:近世的文明是解放的文明,近世国民的运动是解放的运动,这个解放不仅是民主主义对专制主义的解放,而且还有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解放……很明显,李大钊等人在学习西方的航程中已萌发出新的航向,寻找能为人类带来真正和平幸福的新文明。

——摘编自金鸣娟《试析十月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的影响》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帝国主义对非洲不得不放松某些限制,允许以至鼓励非洲某些经济部门的发展和扩大……在非洲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的同时,非洲社会阶级结构和力量配备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非洲发生了违反帝国主义殖民者主观愿望的重大变化。

——摘编自顾章义《论二战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前后中国思想界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对非洲社会的影响。
2024-04-2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歌声·心声

安源位于江西省萍乡县境,西邻湖南省。20世纪初,安源铁路、煤矿工人最多时曾达一万七千多人。1922年初,毛泽东派李立三、蒋先云等同志来到安源,开办工人夜校和工人俱乐部。在他们提倡下,安源工人歌咏活动形成热潮。

20世纪初安源工人传唱的主要歌曲

时间

歌名

歌词

1922年以前《听说安源好赚钱》“听说安源呐好赚呐钱,一来做工啊两啊三年啊,想要回家啊看呐父母啊,身边没有半文钱”
《少年进炭棚》“少年进炭呀棚哪,老来背呀啊竹呐筒,病了赶你走,死了不如啊狗哪呀”
1922年以来《工农联盟歌》“我们工农创造世界人类衣食住,不做工的资产阶级反把我们欺,起来起来齐心努力巩固我团体,努力奋斗最后胜利定是工农的”
《帝国主义和军阀》“帝国主义和军阀,都是我们的仇敌,乒乓乒乓齐心力打倒它,联合全世界的工农,打倒它,打倒它,坚决打倒它”
《劳工歌》“伟大的劳工,艰苦奋斗的我劳工,车间工作苦,井下压迫最残酷,去年今日,轰轰烈烈大罢工,获全胜,团结紧,向前进”

——据梁茂《安源工人歌咏的传统》


(1)材料中的歌声承载了怎样的时代心声?
(2)谈谈咏唱这些歌曲的价值。
2024-02-0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昨得梁任公(梁启超)先生巴黎来电,略谓青岛问题因日使力争,结果英法颇为所动,闻将直接交于日本云云。

呜呼!此非我举国之人所奔走呼号求恢复国权:主张应访德国直接交还我国,日本无承继德国掠夺所得之权利者耶? 我政府我专使非代表我举国人民之意见,以定议于内折冲于外者耶? 今果至此,则胶州亡矣!山东亡矣! 国不国矣!此皆我国民所不能承认者也。国亡无日,愿合我四万万众誓死图之!

——摘自林长民(时任外交委员会委员兼事务主任)《外交警报敬告国民》(《晨报》1919 年5 月 2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林长民也中表达的政治诉求和情感立场,并说明其影响。
2024-01-30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浮雕生动再现了五四运动的场面:北京学生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

——摘编自张筱强等《图片中国百年史》

材料二   五四运动使青年学生走上了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培养训练了大批优秀骨干成员。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力量的领导核心。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局面。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五四运动性质。
(2)根据材料二、说明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关系。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6 . 《新青年》杂志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刊物,影响了恢弘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1卷第1号(1919年9月出刊,主编陈独秀)目录:

《敬告青年》

陈独秀

《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

陈独秀

《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

高一涵

《妇人观》

陈独秀(译)

《春潮》

陈嘏(译)

《现代文明史》

陈独秀(译)

《青年论》

(译)

《艰苦力行之成功者:卡内基传》

彭德尊

《国外大记事》《国内大记事》《通信》《世界说苑》

第6卷第5号(1919年9月出刊,主编李大钊)目录:

《马克思学说》

顾兆熊

《俄国革命之哲学的基础》(下)

起明译

《药》

鲁迅

《诗》

胡适、陈衡哲

《马克思研究》

含陈启修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贞操问题》、源泉的《马克思唯物史观》和《马克思奋斗的生涯》

《马克思传略》

刘秉麟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

李大钊

《巴枯宁传略》

克水

《老子的政治哲学》

高一涵

《随感录》

唐俟、张赤

——倪延年《〈新青年>杂志三次转变与共产党新闻事业起源标志》


(1)两则目录中知识分子的政治思想诉求折射出怎样的时代变化?
(2)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变对中国民主革命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3-11-1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争期间,中国派往欧洲的华工就达十四万,他们遍布战争的各个角落,他们和战胜国的军人一样,在流血在牺牲。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赢得这场战争,换回自己家园的和平和安宁。因此,中国代表团深信会议在考虑讨论中国山东省问题的时候,会考虑到中国的基本合法权益,也就是主权和领土完整,否则亚洲将会有无数灵魂在哭泣,世界将不会得到安宁。但是,最让中国代表团无法相信的是,尊敬的各位代表居然做出了如此让人无法接受的决定。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中国人已经做到仁至义尽。我想问,我想问问这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

——1919年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演讲

材料二在“天下大乱”的形势下,世界上各种政治力量经过长期的较量和斗争,发生了急剧的分化和改组。一系列亚非拉国家纷纷取得独立,在国际事务中起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在战后一个时期内曾经存在的社会主义阵营,因为出现了社会帝国主义,现已不复存在。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西方帝国主义集团,也已四分五裂。从国际关系的变化看,现在的世界实际上存在着互相联系又互相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个世界。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

——1974年邓小平在联大第六届特别会议上的发言

(1)根据材料一,简述顾维钧讲话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比较顾维钧和邓小平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看法的差异。
2023-11-0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相遇”:马克思与孔子

以下是根据郭沫若小说《马克思进文庙》改编的历史剧。

时间:1925年                 地点:上海文庙                  人物:马克思与孔子

旁白:一日,孔子正在上海文庙里吃冷猪肉,一位胡须满腮的西洋人走进文庙,这人是马克思。孔子笑道:有朋自远方来,有什么见教呢?马克思说:我是特为领教而来的。

第一幕   思想的出发点

马克思:我的思想出发点是探求怎样才得到最高幸福,探求世界怎样才适合于生存。


子路(孔子学生):我夫子也是注重利用厚生之道的人;最注重民生,所以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的呀。

孔子:咱们的出发点是完全相同的。你的理想世界是怎样的呢?

第二幕   理想的世界

马克思:我的理想世界是万人能和一人一样,自由平等地发展他们的才能,人人都各能尽力做事而不望报酬,人人都各能得到生活的保障而无饥寒的忧虑,这就是我所谓“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社会。

孔子:你这个理想社会和我的大同世界竟是不谋而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寡孤独疾皆有所养……是谓大同”。这不是和你的理想完全是一致的吗。

第三幕   产业的增殖与分配

马克思:历史上社会的产业有逐渐增殖之可能,其次是逐渐增殖的财产逐渐集中于少数人之手中,于是使社会生出贫乏病来,社会上的争斗便永无宁日……

孔子:我也早就说过“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呀。

马克思:我是患寡且患不均,患贫且患不安的。寡了便均不起来,贫了便是不安的根本。所以要用莫大的力量去剥夺私人的财产,也要以莫大的力量来增殖社会的产业。

孔子:尊重物质本是我们的传统思想:“食货为先”“仓廪实而知礼节”。所以我的思想乃至我国的传统思想,根本和你一样,总要先把产业提高起来,然后才来均分。

旁白:马克思至此才感叹起来:我不曾想在两千年前遥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的一个老同志|你我的见解完全是一致的,怎么有人曾说我的思想和你的不合,和你们中国的国情不合,不能施行于中国呢?


(1)说明马克思与孔子“历史相遇”所折射的时代特征。
(2)《马克思进文庙》蕴含着怎样的时代价值?
2023-09-0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二下·上海浦东新·期末
9 . 救亡图存的努力。“救亡图存”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之一,不同阶层开展了持续不断的努力探索。

(1)近代以来,不同阶层开展了持续不断的努力探索。请将上述六则材料中所涉及的史实按时间先后排序(填写字母)。
(2)上述六则材料不能涵盖完整的“救亡图存”的全部史实,你觉得还可以补充哪些重要史实,并说出你的依据。
(3)将上述救亡图存运动进行分类,并说明你的分类理由。(不少于4种分类)。
2023-08-0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等级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同学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中国发生了社会转型,中国真的社会转型了么?

材料一

我知道中国有太炎先生,并非因为他的经学和小学,是为了他驳斥康有为和作邹客的《革命军》序,竟被监禁于上海的西牢。先生狱中所作诗,却并不难懂。这使我感动,也至今并没有忘记,现在抄在下面——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洲。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餱。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1906年6月出狱,即日东渡,到了东京,不久就主持《民报》。我爱看这《民报》,但并非为了先生的文笔古奥,而是为了他和主张保皇的梁启超斗争,真是所向披靡,令人神旺……却为了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

——摘编自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材料二

刊名主持刊行年月地点宗旨(倾向)
《新青年》陈独秀1915上海   北京宣传新思想
《晨报副刊》梁启超1916北京思想解放社会改造
《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毛泽东等1918湖南研究新思想寻求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道路和方法
《每周评论》李大钊1918.12北京评论时政
《南开日刊》南开大学1919.5天津鼓吹同胞之爱国心,唤起同胞之敌忾
《建设》孙中山1919.8上海研究革命理论和建设新中国方案
《平民教育》平民教育社1919.10北京研究宣传及实施平民教育
《醒农》醒农社1920.5北京促农民之觉悟
《劳动者》广州共产主义小组1920.10广州启发工人觉悟、促进团结、推动工运发展
《共产党》李大钊1920.11上海介绍国际共运、列宁学说、共产党知识

——摘编自《中国近代报刊史》


(1)根据材料一,简析鲁迅敬佩章太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此时期中国报刊业的特点。
2023-07-2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