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评论旨在说明五四运动中
A.学生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B.政府善心大发释放被捕学生
C.中国共产党起了领导作用D.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2 . 1920年,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创办了一批新刊物,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月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广州有《劳动者》等,对工人进行启蒙教育在此基础上,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夜校,建立工会。这种做法
A.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B.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开始
C.有利于革命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D.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3 . 五四运动后,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等人都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深刻思考中国的革命和未来。这反映出五四运动
A.促进了民主科学思想的广泛传播
B.使中国人民找到了民族解放的新武器
C.标志着中国人民救亡意识的觉醒
D.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兴起
2019-10-16更新 | 141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新化一中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在巴黎和会上“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材料中“这个丢失的省份”是指
A.山东
B.山西
C.北京
D.上海
5 . 习近平主席指出,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下列能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变法图强,维新变法”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6 . 下表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示意图(部分),其中“?”处应添写的是(     
A.新文化阵营的分化B.辛亥革命的影响
C.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D.五四运动的推动
7 . 近代以来,中国在变,世界在变,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即狭义的“世界观”)也在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皇帝敕谕英吉利国王知悉,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魏源《海国图志》

洪惟我大皇帝,抚绥中外,一视同仁,利则与天下公之,害则为天下去之,盖以天地之心为心也。贵国王累世相传,皆称恭顺。

——林则徐《拟谕英吉利国王檄》

材料二   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性。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地改变了国人对西方的认知: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摘编自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近代国人世界观的思想谱系》

材料三   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我们不宜人云亦云,误认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尽量接收那流毒西方未已的资本主义。赶机会,图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他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

——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8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前清朝君臣的“世界观”。
(2)对比材料一,概括材料二中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20年代初先进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转变给中国历史进程带来怎样的影响?
8 . 胡适在1919年感叹说:“十来年的人物,只有死者能保住盛名。“时势变得太快,生者偶一不上劲,就要落后赶不上了,不久就成了“背时”的人了。“这说明当时
A.政界人物更换频繁
B.社会要求统一思想
C.思想界的剧烈演进
D.知识分子人才断层
9 . 据统计,从1919年5月到1920年12月,前后有20批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总数达到1900人次左右。各省频频举办欢送会和“出国指导讲座”,大型报刊也纷纷报道,掀起了一股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潮。这表明当时
A.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
B.新文化运动促进全民族觉醒
C.五四运动激发青年探求真理
D.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的共识
2019-09-20更新 | 790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9年安徽省、河北省高三8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2019-01-30更新 | 4386次组卷 | 60卷引用: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历史试卷(7)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