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1929-1932年,湘鄂西苏区采取了打土豪、分田地,组织劳动互助社和犁牛合作社,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发展军需工业、民用工业等措施。这些举措(     

A.保证了“反围剿”斗争的胜利B.适应了当时革命战争需要
C.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D.解决了根据地的经济困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黄镇将军曾在行军途中创作了下列美术作品。据此推测该作品可能出自(     

A.《北伐画集》B.《长征画集》C.《抗战画集》D.《解放画集》
2024-01-31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陈云在提及某次会议时明确地说:“我们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与此同时,在长征途中和毛泽东一起劈波斩浪的一批领袖人物,也在这危难时刻的风头浪尖上经受了锤炼,得到全党全军的拥护和认可,从而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该会议是(     
A.中国三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洛川会议
4 . 1929年,古田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指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B.重视加强军队的政治建设
C.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D.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遵义会议决议指出:中央红军放弃中央苏区,就使敌人“几年经营的堡垒地带的依靠是没有了”。国民党也不得不承认:红军的突围西走,使国民党军“实在是很难捕捉其踪迹而一举将其歼灭”。这说明红军长征(     
A.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B.扭转了国共力量的对比关系
C.使全党从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D.有助于红军夺取战略主动权
2023-09-13更新 | 413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东省临清市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1938年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比1933年更加多样(如下图所示)。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红军长征的胜利B.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C.民族危机的日益加剧D.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
7 . “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说井冈山“历史红”主要是因为,在这里(     
A.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D.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8 . 下图反映了1927~192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C.新的革命道路开辟D.红军长征取得胜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统制经济思想的指导下,国民政府于1935年制定了《三年国防计划》,并加快了金融改革与金融统制、重工业建设和铁矿统制以及交通运输建设的步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此可知《三年国防计划》(     
A.采用了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B.使官僚资本的规模急剧扩张
C.构建了完整的国家工业体系D.为抗战胜利创造了一定条件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近代中国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洪秀全《原道觉世训》等“万姓同出一姓,一姓同出一祖”“所谓一本散为万殊,万殊总归一本”“予想夫天下凡间人民虽众,总为皇上帝所化所生,生于皇上帝,长亦皇上帝,一衣一食并赖皇上帝,皇上帝天下凡间大共之父也,死生祸福由其主宰,服食饮器皆其造成。”
康有为《大同书》“公侯继轨,乳臭承袭。投于寒门,不得高爵”“欲人道至于太平,享大同之乐,亦最为巨碍而不得不除之(压制)也”“大同之世,全地皆为自治,全地一切大政皆人民公议”“当大同之时,工厂既尽归公……厂主俨如古邦君。其分管各职之伯,其补助之亚、管数之府、记事之吏如大夫,其群管工之旅如士,其巡察之胥如下士,作役之徒如民,其议工之院如朝廷。”
孙中山《社会主义之派别与方法》等“人人不独亲其亲,人人不独子其子,是为大同世界;大同世界,即所谓天下为公,要使老者有所养,壮者有所用,幼者有所教”“夫苏维埃主义者,即孔子之所谓大同也”“国家社会主义,公有即为国有;国为民国,国有何异于民有?国家以所生之利,举便民之事,我民即共享其利”“国家为一大业主。”

——摘编自沈善洪、王凤贤著《中国伦理思想史》(下册)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三人提出的“理想社会”有何异同,并简析中国“理想社会”实现的合理途径。
2023-05-08更新 | 465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