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1927年5月,中共五大议案中提出“没收一切银行、矿山、大企业、大工厂等归国有”。后中共陆续又多次提出要"消灭私人资本"。而1934年,张闻天强调利用私人资本是目前、是现在的政策。毛泽东则明确指出“对于私人经济,只要不处于政府法律之外,不但不加以阻止,而且加以提倡和奖励"。这种变化(     
A.标志着中共始由幼稚走向成熟B.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
C.调动了农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D.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必然选择
2 . 1928年五月至七月,宁冈县完成了普遍分田工作。在分田之后,1928年宁冈县第三区第八乡工农政府出示布告,指出:“瓜分地主粮田,属乡均已分好,务遂耕种在前,倘有自由抛荒,查觉重责难免,刻下稻熟之期,不准鹅鸭放田。”此一布告反映(     
A.农民不满当地的分田政策B.党重视土改政策的前后衔接
C.发展农业是土地革命重心D.“左”倾错误干预土地利用
2023-05-21更新 | 350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下图为1931年10月鄂东南工农兵银行成立后统一发行的纸币。纸币背面印有“没收帝国主义手中财产、中国资本主义企业及手工业不违反苏维埃法令者准许自由营业、实行劳工监督”等10条《苏维埃经济政策》。中国共产党的这一举措(  )

A.适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需要B.冲击了国统区的金融秩序
C.是巩固革命统一战线的探索       D.抵制了国民政府法币渗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这一时期,一是正式设置考试院,作为政府的最高考试机关,将它列为中央政府的“五院'之一,考试院是公务员制度的主要执行者和监督者;二是颁布了一系列法律,使文官制度法律化。”“这一时期”是
A.南京临时政府时期B.北洋政府时期
C.南京国民政府时期D.新中国成立初期
2021-09-12更新 | 424次组卷 | 27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30年,武汉、长沙等南方的大中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尤其是江西南昌、赣州等地,更是在短时间内涌入了十多万地主及其家属。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危机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D.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影响
2024-01-16更新 | 109次组卷 | 49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四中2019届高三11月份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1930年6月,中共党内有人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一文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但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当时
A.中共尚未找到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B.他基本认清了中国的国情
C.他看到工农力量的伟大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021-08-24更新 | 419次组卷 | 93卷引用:2016届湖北枣阳一中高三上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年后,苏区教育方针指出:教育要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要为工农群众服务,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毛泽东在古田会议时提出的革命文艺方针与此基本一致。1933年,高尔基戏剧学校在瑞金成立,师生经常配合革命活动进行演出。

——摘编自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材料二   1937年,中国共产党将教育方针调整为“教育为长期抗战服务”。1938年,鲁迅艺术学院创建于延安,其办学目的是培养“抗战所需要的大批艺术干部”,后创作演出了《南泥湾》《黄河大合唱》等作品。

——摘编自郝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战火中的高等院校艺术教育》

材料三   1953年,文化部召开第一届全国艺术教育会议,提出高等音乐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般文艺修养、精通业务知识并掌握业务技能”的人才,并制定了“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方针,要“发扬民族艺术,学习苏联艺术教育的先进经验”,培养“为人民服务的音乐干部”。

——摘编自孙继南《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1989》

(1)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材料一、二、三中艺术教育方针变化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重视和发展艺术教育的意义,并谈谈你对艺术教育方针调整的认识。
8 . 对如表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1814—1936年中国国民收入(1936年币值:亿元)
年份农业/%工矿交通业/%服务业/%国民收入总计年平均增长率/%
188769.5210.0820.67143.64—0.64
191468.2213.2818.50187.641
193664.5115.5319.97257.981.45
①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   ②近代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③民生得到了显著改善   ④工业化需要国家政权的推动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9 . 20世纪30年代,在西南、西北地区,军阀及地方势力的统治仍然如旧,他们横征暴敛,如表所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1934年四川各军防区田赋预征一览表
军区预征年限年征收次数军区预征年限年征收次数
28军2008年1420军1984年6
29军2000年12黔军教导师1967年3
23师1994年324军2009年2
新6师1992年1021军1956年4
A.国民政府大力推行税制改革B.官僚资本日益膨胀
C.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中国D.军阀混战日趋激烈
10 . 【边疆治理】

材料一   元朝不仅版图辽阔,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这是前代大一统王朝没有做到的。《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jī mí)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汉唐王朝疆域辽阔,对内陆边疆地区往往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很不稳定。元朝的辽阔疆域则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开始注意边疆问题。民国时期提出,所谓边疆有三种含义,即地理边疆、政治边疆和文化边疆。国民党中央和民国政府提出,要团结各民族形成一个大中华民族,共同建设统一的中华民国。这改变了古代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的民族观,国民政府为维护国家的主权与国防的安全,开始重视边疆的开发和建设。尤其是自东北事件发生以来,一日而蹙地千里,国人视线所集,益觉边远省区建设之急切与重要。国民政府在边疆推行省县制、改土归流,改革盟旗制度等,将边疆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达到国家政治的一体化。

——摘编自马玉华《治边政策:从清代到民国的梳理》


(1)根据材料一,归纳元朝在边疆地区采取的统治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边疆治理变化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