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初,德意志地区纷纷开始改革,系统的资本主义进程正式开启。在速一过程中,第二产业从业者占比越来越大。1875年,普鲁士“矿业、冶金业与盐业”部门便有105家企业为工人开设培训课程、教育课程及讲座。19世纪末,凯兴斯泰纳等认为“职业教育”应是面向全体公民义务实施的国民教育。至此,职业教育实践开始进入国家层面。《工商条例》《进修学校条例》等使工商职业教育逐渐成为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大多数城市也通过地方法规,从法律上规定进修学校的义务教育性质,按职业分类的进修学校开始在全德试行。

——摘编自李超《德国职业教育历史源起与勃兴——以19世纪为考察对象》

材料二   伴随着洋务运动,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拉开序幕。民国初年,职业教育得到迅速发展,但1913—1917年却又停滞不前了。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职业教育又出现了短暂的发展。近代职业教育的倡导者认为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为此,很多职业学校的招生原则是“应收寒素子弟求学,费用务使减轻”。为培养工商界的管理人才与中等技术人才,很多职业学校特别注重学生的实习,力求使学生掌握“纯熟之技能”,所学知识真正能“学以致用”。同时,职业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勤勉诚实克己公正诸美德”,以使学生成为“立身社会”的“善良之公民”。

——摘编自徐东《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德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特点及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德近代发展职业教育带给我们的启示。
2023-03-24更新 | 360次组卷 | 6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国家垄断资本发展迅速,垄断条件下的企业竞争更为激烈。农民为了生存和发展,加入合作社“抱团取暖”成为农民的共识和理性选择,故合作社数量和社员数量不断增加。政府开始意识到合作社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通过政策和立法,在资金、保险、科技推广、信息咨询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农业合作社成为经济发展活动的动力中心。20世纪30年代,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大萧条,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多数国家政府采取增加关税、固定价格、限制农产品生产等措施,促进了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但合作社经营规模普遍偏小,缺乏市场竞争力

——摘编自段禄峰《欧美农业合作社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

材料二   中央苏区合作社经济具有股份制经济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开创集体经济的最早尝试。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苏区合作社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还是一个“党可以藉以更有力地领导群众的一个战斗的组织”。合作社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解决红军家属在生产生活上的困难从而保证“扩红”运动(即扩大红军有生力量的社会动员运动)的顺利开展;二是生产和收集粮食、筹集物资以满足前线需要。合作社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查处和清除混入合作社的阶级异己分子和腐败分子,维护贫困农民在合作社中的地位,保证合作社的纯洁性。

——摘编目易棉阳《以运动促进运动:中央苏区合作运动与相关革命运动的关系研究》

材料三   中央苏区合作社经济的绩效明显而卓越,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解决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调节市场,打击了投机商人盘剥,保障了人民群众日用品的供应;成为组织群众、动员群众、教育群众的有效形式,保持了“党与农民群众的连锁”。

——摘编自曹春荣《中央苏区合作社经济的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央苏区与欧美国家农业合作社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央苏区与欧美国家农业合作社发展呈现不同特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央苏区发展农业合作社的经验。
2022-09-22更新 | 198次组卷 | 6卷引用:宁夏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