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同志的一生是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一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中国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使中国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引自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著述外文单行本发行排名前5的文章

编号篇名(撰写时间)外文种类首版年份版次数量
1949年-1976年)

《实践论》(1937年)501952104
2《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46194993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的问题》(1957年)
34195780
4《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2年)
34195679
5《矛盾论》(1937年)35195278

——摘编自张放、严丹《毛泽东著述多语种版本的海外传播及利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发展的贡献并进行评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毛泽东思想的世界影响。
2024-05-2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共对峙时期,主力红军不断加强与地方联系,在群众工作中将帮助建设党组织放到重要的地位,有效地纾解了动员的困境,很大程度上使武装暴动向建立政权转化。如红四军第一纵队在闽西分兵时,就在各处派出政工干部,“有党的地方,就作区委委员或副书记,无党地方创建党,对外为红军政治部的代表,帮助苏维埃工作。他代表一纵委的精神,实现一纵委的工作路线”。依托地方党组织,主力红军能够调动各种有利的社会资源来推动革命,也使主力红军有了立足于乡村社会的坚实基础。苏区在地方上实现了党政军的集中统一领导。在基层社会,三者领导机构合一、苏维埃主席同时是党的支部成员,党的支部书记是苏维埃的成员,同时他们又掌握着地方武装。这样的体制很有效率,很适合扎根基层开展革命的需要。

——摘编自刘一博《改造基层:中国共产党苏区执政的路径与成就》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建设实际结合在一起,如在“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整党整风”“一五”计划等党和国家一系列维护新生政权的举措中,军队的主要任务根据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展开,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亦需围绕党和国家开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依据军队内的思想情况,消除军队内不良思想,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路线方针,宣传党和国家时事政策,培养阶级意识,激发军人维护新生政权的积极性,维护政权建设的热情。当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还体现在混合军种的建设、军队三大条例的颁布等多方面。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开展,是党为实现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长远考虑。

——摘编自赵影《新中国成立初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949—195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共对峙时期苏区军队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评析。
2024-05-2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考模拟卷(押题卷二)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粮食储备制度最早出现在2000多年前。古代时期的粮食储备分为官办储备和民办储备两种类型,政府对粮食储备实行专管,由中央财政直接控制。具体来讲,历代政府对不同类型的仓储采取不同的管理形式,实行分仓储备、分仓管理、分仓核算方法。封建政府还制定了比较严密的管理条规和制度,如西汉的粮食会计簿册和秦代的仓律等。另外,还建立了仓储保管者责任制度,设立了审计机制和账实核查机制,并且不断加大监管力度,使所有环节都能按制度进行。

——摘编自姚荣《中国古代粮食储备制度及启示》

材料二   193310月,南京国民党政府在南昌举行粮食会议,制定兴办仓储计划,对原有“仓储管理规则”进行了修改与补充。在仓储种类上,将仓储分为国立储备仓、省立储备仓、县仓、区仓。国立储备仓由中央设立,省立储备仓由省设立,省以下各仓,乡仓、镇仓必须普遍设立,县仓、市仓根据地方情形分别设立。至此,已基本确立了现代粮食三级储备的雏形。19355月,实业部制定《农仓业法》及其施行细则,鼓励金融机关经营农业仓库,规定农民银行必须在各县设立农业仓库。之后,这一新式仓储制度的推广得到了各省及各银行的响应,农民银行、中国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新华银行、金城银行等均在各地分别设立了农业仓库。

——摘编自任新平《近代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变迁》

材料三   据报道,为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防范和抵御粮食安全风险能力,维护社会经济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2023626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草案共1169条,包括总则、耕地保护、粮食生产、粮食储备、粮食流通、粮食加工、粮食应急、粮食节约、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笔者注意到,这是该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也意味着各方期待的立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事宜已加快步入“办事”日程。

——摘编自人民网《立法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粮食储备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京国民党政府粮食储备制度建设的主要举措,并进行简要评析。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如何保障粮食安全”这一问题谈谈你的合理建议。
2024-05-1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统一全国,朱元璋在前朝民族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进而形成一整套独特的民族政策。朱元璋认为“治夷之道,必威德兼施,使其畏感。”对蒙古族,一方面武力打击,一方面承认元朝曾经统治中国的正统性,运用怀柔手段笼络安抚蒙古贵族和平民。对南方各少数民族,主要侧重“以德怀之”。政治上,继承土司制度并加以改进,推行土流合治;文化上,“用夏变夷”,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儒学;经济上,实施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政策。

——摘编自杨杰《论明太祖朱元璋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国民党积极推行“重边教,宏教化,以固国族而成统一”的民族同化政策,如提倡汉族与少数民族通婚、奖励内地人民移住边疆或边疆人民移住内地、推行“国语”运动等,以便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汉化的中华民族”。受此影响,贵州大力推行统一语言文字、汉苗通婚、统一服装等运动。

——摘编自郑大华《论晚年孙中山“中华民族”观的演变及其影响》

材料三   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相对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而言,社会供给的不足和结构性失衡,这种不足和结构性失衡在民族地区尤为突出。为此,党中央从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着手,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以实现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提出在民族地区重点开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工作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针对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制定并执行了一系列精准扶贫的政策法规,取得了卓越成就。

——摘编自张学敏、柴然《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政策发展及新时代走向——基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元璋民族政策的特点并指出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国民党的民族政策。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新时代我国民族政策的看法。
2023-07-27更新 | 67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33年7月,在知识分子中颇负盛名的《申报月刊》组织了一次题为“中国现代化问题”的笔谈会。从参加者的言论看,这个笔谈会实际上是针对“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对中国现代化之影响”这一主题而举办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期载有7篇文章,以对苏联计划经济的态度为标准来划分,赞成的有4篇,模棱两可的有2篇,反对的只有1篇。自由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唐庆增等人,反对中国仿效苏联采行计划经济,其原因主要有:苏联自己发布的统计数字,“不尽可靠”;“中国国情特殊,幅员既广,人口又多,若仿苏俄之先例,试行国家大托辣斯,姑无论此若大之资本无从筹划,即筹得后,将如何管理乎”?他们从人性恶的观念出发,认为只有私有制才符合人性,有利于生产。赞成者则反复强调两点:第一,以计划经济为特色的社会主义促使经济协调,“只有在社会主义的制度之下,生产与分配才有合理的处置。现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遭遇的严重经济恐慌,大部是由于生产与分配方法不合理的缘故”。第二,以计划经济为特色的社会主义符合人道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之高度发展的经济形态”,因为它“不是以生产关系支配人类,而是由人类自己来支配生产关系”。

——改编自黄岭峻《30-4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计划经济”思潮》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是否实行计划经济一事引发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3-10-10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载厘改统”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最重要的财政税制改革之一。厘金最初是曾国藩筹措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所需军费而采取的一种战时税收,后逐渐在全国开展起来,税率也从最开始的1%涨到20%甚至更多,几乎达到“无地不征,无物不税”的地步。作为一项彻头彻尾的弊税,厘金制度从一开始就钳制了生产流通……又由于地方政府每年只需向中央政府缴纳象征性的一小部分税收,及至军阀林立的北洋时期,厘金已然成为地方割据政权的经济基石。1928年前后,南京国民政府在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全国”后,为巩固其统治,决心启动“栽厘改统”改革。

如果单纯地把“裁厘改统”看作一场为外交活动提供便利、为增加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和为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力而进行的改革,那么这次改革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和增加中央财政收入这两个主要目的都达成了。总而言之,“栽厘改统”对于南京国民政府而言有利于自身,但不利于民生。

——摘编自孙晟《南京国民政府“裁厘改统”效果评析》


(1)根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裁厘改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裁厘改统”的影响。

7 . 材料   随着国民革命的失败,军阀战争的加剧,广大农民陷入了灾难的深渊。从总体上来看,地权不断集中于少数私人地主之手的趋势是十分明显的。据国民党中央农业实验所1934年对22879县的调查,“佃农缴交地主地租额总在收获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且“无论佃期租率等等,只凭口约或习惯”,加之包租、转租、催租吏的敲诈等中间剥削,使佃农的生产与生计更加没有保障。30年代,各省田赋征收的绝对额可谓年年见涨,其中尤以田赋附税病农最甚。1930630日,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公布了《土地法》,宣布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虽缓和了矛盾,但国民政府避开农村土地中的实质性问题,而试图用枝节性的改良改变农村现状,“为着推进便利,宁为逐渐改进”。在地主豪绅的激烈抵制下,然而其允诺实行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但在实际上,该政权并没有下决心采取相应的力量,使3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整个地走向衰落。国民党到台湾后总结说:“回顾过去我们在大陆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没有能够彻底实行土地改革”。这一时期的土地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

——摘编自刘秀娟(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土地法)评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实行土地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国民政府实行的土地改革。
2022-08-0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4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银行出现于19世纪末,晚清洋务大臣盛宣怀在1897年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第一家银行。在此后的十余年中,中资银行虽然有了一定的成长,但中国银行业没能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在工商业融资来源中并不居于主导地位。当时人们普遍羞于借债,更不愿意用抵押品来借债,因此经营无抵押信用放款的传统钱庄在中国更容易被人接受。19201936年的17年间,中国的新式工业(包含制造业和矿冶业)的生产总值增加了2.2倍,同时中资银行的数量和资本额也都出现了显著的增长。在这一过程中银行业逐渐取代钱庄,在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民经济得到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银行业再一次得到发展,银行的数量大幅增加。截至全面抗战爆发前的1936年,全国银行资产总额达到727589万元,吸收存款455127万元,发行钞票194670万元。

——摘编自王玉茹、苗润雨《经济发展与中国近代银行业结构的演化——基于19181936年市场集中度的实证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银行业早期发展受限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近代银行业取代钱庄的过程。
2024-04-2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0年代末到1930年代,在中国农村经济日益走向衰落的背景下,兴起了乡村建设运动。来自教育机构,学术团体和大专院校的倡导者们,在定县、邹平、新都等地创建试验区,成立乡村小学,平民学校、夜校;改良农业,提倡副业;成立借贷处和信用合作社:设立乡村医院、卫生所等。不少乡建工作者与农民同生活,共劳动,尽量使自己“农民化”。然而,十年乡村建设运动,不仅复兴农村经济的目的没有实现,相反各实验区经济的衰落程度进一步加深。

乡村建设倡导者之一的梁漱溪将此称之为“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难局:“本来最理想的乡村运动,是乡下人动,我们帮他呐喊。退一步说,也应当是他想动,而我们领着他动。现在完全不是这样。现在是我们动,他们不动;他们不但不动,甚且因为我们动,反来和我们闹得很不合适,几乎让我们作不下去。”梁漱溟进而分析了造成“乡村不动”的根本原因,“是农民偏乎静,我们偏乎动;农民偏乎旧,我们偏乎断……总之,从心理上根本合不来”。

——据晏阳初《十年来的中国乡村建设》及《梁漱溟全集》整理

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的理论与实践中,选择任一理论或实践实例来评析材料中梁漱溟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2-06-27更新 | 2007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重庆高考真题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电影、党国与宣传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不久,电影宣传及管制就被提上日程。19278月,上海市党部宣传部将戏曲电影视作是“社会教育及主义宣传”的重要手段,规定在上海演唱新旧戏曲与放映中外电影均须交该部审查后才能放映。鼓励戏曲电影“宣扬三民主义或富有三民主义的革命性”,体现“优良之国民性”,凡违反三民主义者则加以禁……93月,教育部公布全国高等教育及普通教育之工作及计划,以电影戏剧为推行社会教育之最大工具,并拟订电影戏剧检查条例,要求国内电影及留声机公司制映与灌入关于国耻教育之内容。该部亦与内政部联合公布“检查电影片规则”16条,合格影片首先应是“不违反党义及国体者”,其次则为“不妨害风化及公安者”及“不提倡迷信学说及封建思想者”。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国民政府的电影管制措施。
2023-08-23更新 | 153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