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通过总结经验,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井冈山道路。但其“特”之形成需要克服诸多困难,尤其要打破党内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杰出人士长期以来推演出的对俄国革命范式的盲目尊崇。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等率领工农革命军向罗霄山脉进军,到达三湾村后,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做了大量社会调查,形成了《兴国调查》等著名长篇调查报告针对当时红军中的旧部队习气严重问题,对部分地区的党组织进行了重组。共产党人坚持人民立场,颁布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法令,实施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举措。在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光辉篇章,运用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探索并成功实践了井冈山道路。

——摘编自孙伟《井冈山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联系》

材料二   1980年普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1984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应该紧紧把握住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基本观点,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败的最主要标准。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重视群众切身利益,及时总结群众创造出来的实践经验。”据统计,从党的十八大闭幕到2017109日间,习近平到基层考察调研50次,累计151天,纵横跨越中国版图。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8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摘编自王东京《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与建设道路与“俄国人的道路”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党内对俄国革命范式的盲目尊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与建设道路的同一性。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变化趋势。

2 . 为了保障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其最理想的收割时间是麦穗成熟的前一天和当天。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河南、山东草帽辫(原料是麦秆,即小麦生产的手工副产品)产区的农民常常会宁愿少收小麦而提前四五天收割以获得编草帽辫用的优质麦秆。这种现象反映出(     

A.农民生产观念的改变B.农业现代化趋势明显
C.小农经济已经解体D.北方农业日趋衰落
2023-05-12更新 | 830次组卷 | 7卷引用:选必二第3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前的传统中国是一个自以为世界中心的封闭体系,其基于“天下共主”理念的中央王朝,都把自己凌驾于万邦之上,而把周边地区的国家和部族视为“藩属”或“夷狄”。这些藩属国必须按时向中央王朝“进贡”,得到本朝天子的“册封”后,才能取得合法统治地位。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以中央王朝为中心,以四夷为外服,以“朝贡”为理想图式的“华夷秩序”。美籍历史学家徐中约认为“儒家意识的天下一统帝国,传统上不维持任何西方所理解的平等外交关系;也不承认有任何对外事务,只认为有藩务、夷务或商务”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材料二   近代以来,经过长期的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中国政府在被动应付中寻求主动,从探索性地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开始,又经过清末十年基于“外务部”的外交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传统体制的残迹,为民国外交体制奠定了基础”,终于形成了基本上符合国际外交通例的近代化的中国外交体制。国民政府外交部的成立,改变了中国的行政模式,完成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形式需求,但中国的分裂状态与国际地位并未发生实质性转变,致使这种近代化的转型还远远不能完成。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外交“华夷秩序”观念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的变化趋势,并对中国近代外交进行评价。
4 .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主要取决于
A.中国农村人口多B.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
C.敌人在农村的力量薄弱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相当熟悉国民党执政当局决策内情的魏德迈,根据个人的观察得出的结论是,训政时期作为最高实力人物的蒋介石一直在四种战线上作战,“对付日本;因对付苏联而要对付中共;对付中国内部分裂的趋势……还要对付西方帝国主义。”魏德迈认为国民党训政失败的客观原因是
A.国民政府制度化水平低B.训政思想过于理想化
C.国民党派系林立组织松散D.民族国家未独立统一
6 . 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
年份佃农(%)半佃农(%)自耕农(%)
1935年292447
1936年302446
1937年372637
1938年382735

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
A.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B.生产结构的调整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D.土地兼并的趋势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表

年份党员人数年份党员人数
19217月(一大)53193430
19227月(二大)1951937年初4
19236月(三大)432194080
19251月(四大)99419454月(七大)121
19274月(五大)5.7194712270
19274月后1194910448
19286月(六大)4

——摘编自孙应帅《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与结构变化及发展趋势》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进行论证。(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
2022-10-31更新 | 319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9年人教版高三复习专题训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国共十年对峙
8 . 如表所示为1932~1936年华商、日商、英商纱厂棉纱棉布销售量所占百分比变化情况(单位:%)。对表中数据变化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        
年份棉纱(以各商总计为100%)棉布(以各商总计为100%)
华商日商英商华商日商英商
1932—193369.128.52.435.655.39.1
1933~193468.130.61.336.157.36.6
1934~193569.429.31.335.059.25.8
1935~193666.132.61.330.263.76.1
A.中国民族企业的竞争力增强B.列强资本逐渐退出中国市场
C.日资企业加紧在华进行扩张D.英国丧失工业经济大国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如图“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变化原因的理解准确的是(     
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B.“工农武装割据”的开展
C.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022-08-26更新 | 463次组卷 | 73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作业试卷
10 . 1927年,中共五大的会场背景特意突出孙中山及国民党。1928年,中共六大的会场将中国共产党的党旗置于会场背景的中心位置,然后将马克思和列宁的画像置于党旗的两侧。该变化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A.摆脱共产国际影响B.从实际出发探索革命道路
C.广泛开展土地革命D.吸取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