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荣氏兄弟近代工业布局

1:荣氏兄弟近代工业布局行为的时序—地理相关性图

说明:图中,虚线椭圆表示工业布局行为的相对峰值期。


2:荣氏兄弟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雷达图

注:集聚因素:由于把生产按某种规模集中到同一地点进行,因而给生产或销售方面带来的利益或造成的节约的因素。

——图:1、图2均摘自刘静《空间人文学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工业基本空间特征研究》


结合图2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对图1中的现象进行合理解读。
2024-03-1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高中名校2024届高三12月统一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面是20世纪30年代湘鄂川黔根据地的一幅宣传漫画。与该漫画相关的举措(     

A.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B.有助于巩固苏维埃政权
C.保证了人民当家做主D.巩固了抗日民主根据地
3 .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征途中,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下列足迹与史实之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足迹史实
A广州中国共产党领导国民大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瑞金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创建抗日民主政权
C延安《论持久战》发表,形成全面抗战路线
D西柏坡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28年8月,中国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决定按照孙中山的建国程序结束“军政”,进入“训政”,明确由国民党承担“训政”全责,培养训练人民行使政权的能力。这表明国民党意在(     
A.捍卫资产阶级民主政权B.发扬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C.扩大人民行使政权权力D.营造一党专政的合法性
2024-01-27更新 | 23次组卷 | 57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德润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8年,毛泽东说:“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敌人不来,我们就在这里练兵,发动群众,敌人来了,我们就靠这个家和敌人作战。”毛泽东意在强调(     
A.以城市斗争为工作的中心B.改变游击作战方式的重要性
C.尽快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D.创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孙中山致电苏维埃俄国政府: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上海《国民日报》还发表评论,称赞俄国劳农政府此举是空前的事业1923年,在国民党改组后不久,国民党人对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使其比较客易理解和接纳中国共产党的一些主张,进而对国共合作持积极态度,19211月,国民党同意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后,两党党员之间的合作增进了双方的共识,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编自李蓉研《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国民党人对国共合作的态度》

材料二   1922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指出:要邀请国民党等革命的民主派及革命的社会主义各团体开一个联席会议,……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党的二大还通过决案,号召全国的工人,农民团结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斗争,同时联合全国一切的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1923年,陈独秀发表文章指出,中国国民党……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基本上统一了全党对大革命和统一战线领导权的认识。1923年,党的三大决定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之后,中国共产党便积极主动地投入大革命和北伐战争之中。

——摘编自赵岐山《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认识和实践探析》

材料三   他们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袖是毛泽东(1893-1976)。他虽然也遵循马克思和列宁的学说,但却走中国自己的道路。他认为,中国革命的载体不是数量较少的工人,而是农村的广大贫苦农民。

——以上材料选自(德)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国民党、共产党为推进第一次国共合作所作的努力;简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影响。
(2)材料三中毛泽东所选择的“走中国自己的道路”是指什么?并指出他的依据。
2024-01-2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诊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4年7月,寻淮洲、粟裕等领导红七军团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由赣南根据地出发北上。11月进入赖东北根据地,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继续北上。1935年1月,在江西怀玉山失利,余部进入浙闽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成为后来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的组成部分。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从赖南阔西根据地出发,进行战略大转移。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从川陕根据地向西转移。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懋功地区会师。

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退出鄂豫陕根据地北上,9月到达陕北根据地与刘志丹、谢子长领导的红十六、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十五军团会师。红一方面军主力北上后,红四方面军南下川康边境的天全、芦山、大小金川等地,后又向西转移。1936年3月到达西康甘孜一带。

1935年11月,湘赣川黔根据地的红二(1934年10月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六军团开始长征。

1936年7月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红二、六军团合编为红二方面军。同月,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全国红军的战略转移—伟大的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后保留在各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在湘、贵、闽、粤、浙、鄂、豫、皖八省边界的十三个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如加上广东琼星游击区,则南方共有十四个游击区)。

——摘编自李毓卿《1932~1936年工农红军战略转移简况表》


(1)1934~1936年工农红军进行战略转移有哪些原因?
(2)战略转移成功的历史意义有哪些?从工农红军战略转移的历程来看,红军身上的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024-01-1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30年,武汉、长沙等南方的大中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尤其是江西南昌、赣州等地,更是在短时间内涌入了十多万地主及其家属。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危机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D.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影响
2024-01-16更新 | 109次组卷 | 4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2017-2018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说明:图中,虚线椭圆表示工业布局行为的相对峰值期。


注:集聚因素:由于把生产按某种规模集中到同一地点进行。因而给生产或销售方面带来的利益或造成的节约的因素。

——图1、图2均摘自刘静《空间人文学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工业基本空间特征研究》


结合图2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对图1中的现象进行合理解读。
2024-01-11更新 | 9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高中名校2024届高三12月统一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陈云在提及某次会议时明确地说:“我们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与此同时,在长征途中和毛泽东一起劈波斩浪的一批领袖人物,也在这危难时刻的风头浪尖上经受了锤炼,得到全党全军的拥护和认可,从而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该会议是(     
A.中国三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洛川会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