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林则徐的不同形象

晚清时期清廷官方认为林则徐在禁烟一事上应对无方,将鸦片未能杜绝的原因全部系于林则徐。魏源在《道光洋艘征抚记》里认为战争失败不应“求全责备于始事之人”,指出战争起因于“闭市”,但“闭市”之责任不在林。魏源也指出林在处理英商问题时“求之过详”的态度不妥。有人认为林则徐“功”在禁烟,“过”在处理问题的手段。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于1928年设立全国禁烟委员会,开展了具有全国性质的禁烟运动。国府宣称这场运动为“打倒破坏烟禁之军阀”,“外以雪八十年来之奇耻,内以为民生主义之造端”。19291月,时任驻比利时公使的王景岐向国府提出修铸林则徐铜像的建议。19295月,禁烟委员会规定每年的63日即“林则徐虎门销烟日”为全国性的禁烟纪念日。
解放战争时期在范文澜、胡绳等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笔下,林则徐已经成为中国通史叙事框架中一个在中华民族不断遭遇外患并且通往光明胜利前途中的关键性人物。1948年,胡绳的《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进一步明确,无论清廷任用谁禁烟,无论林则徐如何禁烟,战争终归要爆发:既然战争无法避免,林则徐便不再背负诱发战争的责任。而其在广东禁烟与组织民众抵抗侵略,更凸显其“民族英雄”的气概。

——据葛静波《林则徐形象在近代的变迁》等


根据材料,对林则徐形象在近代的变迁作出合理解释。
2023-11-2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创作传播的代表性红色歌谣。红色歌谣的创作传播旨在(     
《十送郎当红军歌》植入新词“认清阶级”“坚决杀敌”
《告白军士兵歌》植入新词“穷人不要打穷人”“莫替军阀当炮灰”
《共产党象太阳》“共产党象太阳,财主恶霸瓦上霜,太阳出来霜化尽……”
《游击谣》“天不怕,地不怕,入了游击队,胆子比天大……”
《盼红军》“红军北上白匪来,脱了布鞋穿草鞋……”
《耕田谣》“大家努力开荒田,多种杂粮和蔬菜……”
A.赢得民众对革命的认同和支持B.动员广大民众武装反抗国民党
C.推动党的工作重心向农村转移D.宣传中共文艺创作的革命方向
3 . 革命战争时期的标语口号铭刻着红色记忆。图中的标语口号可以印证(     
A.国民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发展B.土地革命斗争中革命根据地建设
C.抗日根据地人民的减租减息运动D.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2023-11-2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注:无功名是指绿林、行伍、生意、学徒等出身的官员;旧功名是指拥有传统功名的官员;新功名是指具有新式教育背景的官员,包括国内新式学校毕业和有留学经历的官员南京

国民政府中央官员地域分布情况表

籍贯任中央官员人数占中央官员总数的百分比名次
浙江13113.77%1
广东10811.36%2
江苏818.51%3
湖南707.36%4
福建596.20%5
湖北464.84%6
江西394.10%7
河北373.89%8
四川373.89%8
山西313.26%9
安徽282.94%10
广西202.10%11
上海192.00%12
山东181.89%13
陕西181.89%13
贵州171.79%14
辽宁61.68%5
云南51.58%16
河南111.16%17
甘肃101.05%18
内蒙101.05%18
天津70.74%19
吉林90.63%20
西藏40.42%21
黑龙江40.42%21
北京20.21%22
新疆20.219622
青海0.11%23
未详10410.94%

——摘编自《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官僚构成之研究(1927—1937年)》

(1)提取如图中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官员结构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予以说明。
(2)提取如表的中央官员的地域分布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023-11-1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1921—1926年)的经济举措。据此可知,此时中国共产党(     
◆改正协定关税制,取消列强在华各种治外特权,清偿铁路借款,完全收回管理权。
◆废除丁漕等重税,规定全国土地税则:废除厘金及一切额外税则,规定累进率所得税,规定限制田租率的法律。
◆反对土豪劣绅,反对征收钱粮,拒交不法征收,取消苛捐杂税,加征殷富捐所得税等。
◆推翻土豪乡绅政权、耕地农有、平均耕地。
A.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税收制度B.革命根据地财政思想渐趋成熟
C.改革经济体制成为中心工作D.积极执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
6 . 如图为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财政状收支状况示意图,这种状况(     
A.保障了国内政局的稳定B.不利于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
C.有力抵制了日本的侵略D.推动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7 . 下表是《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史长编》中1930年10月闽西省工农兵政府财政支出决算表(节选),表中信息可以说明当时闽西省苏区(       
1930年10月闽西省工农兵政府财政支出决算表(节选)(单位:元)

项目

膳食费

政卫队

文化部

交通总局

红报社

闽西医院

医药费

红军学校

军服费

数额

608.85

703.54

151225

122729

195256

2950205

167174

1989

38.28

A.面临艰难的政治军事形势B.土地革命卓有成效
C.首要任务是发展文化教育D.人口数量有所下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如图为黄镇在长征时期创作的《泸定桥》,该画作将泸定桥置于画面上方,强化出桥体和河水之间的落差,营造出危险、逼真的场景效果。作者意在(     

A.弘扬革命热情B.营造真实氛围C.展示乐观精神D.凸显忧患意识
9 . 土地革命开始时,各根据地实行“土地公有(苏维埃政府所有)、农民使用”的原则,禁止土地买卖。1930年9月,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的原则,“不禁止土地买卖和在苏维埃法律内的租佃制度。”这一调整(     
A.推动革命中心由城市转向农村B.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
C.有利于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D.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2023-10-17更新 | 251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中国革命具有“高山滚石”效应(如图),革命一旦启动,越滚越猛,前一次的成功,会激励后一次的继续;前一次未能实现的目标,后一次会采取更激烈的手段去实现,革命的诉求指数不断提升。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共产革命就是中国革命过程中相互衔接、演进的三个阶段,共同构建了“中国革命”这一历史事件。其间代表性的国共两党的关系,也经历了20年代“党中有党”、30年代“国中有国”、40年代前期“一国两制”的阶段。

——摘编自王奇生《高山滚石:20世纪中国革命的连续与递进》



(1)“近代中国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试从20世纪20年代“党中有党”、30年代“国中有国”、40年代前期“一国两制”的相关史实说明其含义。
(2)“20世纪中国的三次革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试以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评析这个观点并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