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5 道试题
1 . 下边为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发生四次明显变化的统计表。这其中,1928年党员成分对比之前出现了较大变化。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年份1926年1928年6月1945年4月1945年底
总数4000人13万余人121万人448.8万多人
比例工人占70%农民占76%知识分子和小资产阶级占76%工人占2.5%,农民占59.6%,军人占24%
A.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B.新的革命道路的开辟
C.各级苏维埃政权建立D.“三三制”原则的实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28年8月,中国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决定按照孙中山的建国程序结束“军政”,进入“训政”,明确由国民党承担“训政”全责,培养训练人民行使政权的能力。这表明国民党意在(     
A.捍卫资产阶级民主政权B.发扬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C.扩大人民行使政权权力D.营造一党专政的合法性
2024-01-27更新 | 23次组卷 | 57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30年,武汉、长沙等南方的大中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尤其是江西南昌、赣州等地,更是在短时间内涌入了十多万地主及其家属。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危机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D.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影响
2024-01-16更新 | 109次组卷 | 4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2017-2018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在探索革命道路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从如表所列事件中获得的启示是(     
革命活动方式结果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照搬苏联城市中心道路失利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根据中国国情,走向农村发展
前四次反“围剿”根据实际情况,打游击战胜利
第五次反“围剿”照搬苏联经验,打正规战失败
遵义会议与其后的长征根据敌强我弱的现实制定战略战术胜利
A.坚持进行武装斗争B.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C.建立统一战线组织D.坚持党领导下的根据地政治经济建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某同学搜集了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等相关史料,据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     
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八七会议D.红军长征
2024-01-1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国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统一全国,朱元璋在前朝民族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进而形成一整套独特的民族政策。朱元璋认为“治夷之道,必威德兼施,使其畏感。”对蒙古族,一方面武力打击,一方面承认元朝曾经统治中国的正统性,运用怀柔手段笼络安抚蒙古贵族和平民。对南方各少数民族,主要侧重“以德怀之”。政治上,继承土司制度并加以改进,推行土流合治;文化上,“用夏变夷”,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儒学;经济上,实施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政策。

——摘编自杨杰《论明太祖朱元璋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国民党积极推行“重边教,宏教化,以固国族而成统一”的民族同化政策,如提倡汉族与少数民族通婚、奖励内地人民移住边疆或边疆人民移住内地、推行“国语”运动等,以便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汉化的中华民族”。受此影响,贵州大力推行统一语言文字、汉苗通婚、统一服装等运动。

——摘编自郑大华《论晚年孙中山“中华民族”观的演变及其影响》

材料三   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的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则、基本手段、基本政策和根本立场“没有变”的执政底线,但是又深谙“与时俱进”的重要性,紧密结合中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不断完善民族政策,并且产生了诸多新“变化”。

——高向东、高鹏飞《变与不变: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百年演进与规律探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元璋民族政策的特点并指出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民党的民族政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的民族政策,并从法制建设、民族工作主题、民族工作新内涵三方面简述该政策在1978年以来“与时俱进”的重要表现。
2023-12-2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是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关于“实事求是”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时间

代表性著作

代表性言论

1921~1927《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1927~1937《反对本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

1937~1945《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无产阶级通过它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实现革命的领导权,在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1945~1949《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党要立即开始着手各项建设事业,一步一步地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关于“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12-2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1930年5月,毛泽东利用红军分兵发动群众的机会,在寻乌县委书记的帮助下,接连开了十多天的调查会,会后撰写了共五章三十九节,8万多字的《寻乌调查》(报告)。毛泽东回忆说:“我做了寻乌调查,才弄清了富农与地主的问题,提出解决富农问题的办法。”由此可知,该调查报告(       
A.以根据地巩固为撰写前提B.反映了革命形势发展迅猛
C.体现党的土地政策的成熟D.兼具学术意义和史料价值
2023-12-2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在……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该文件所反映的时期是(     
A.解放战争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国民革命时期D.全面抗战时期
10 . 1933年12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训令,规定:苏维埃机关、国营企业及公共团体的工作人员,贪污公款达500元以上者处以死刑,300元以上500元以下者处以2年以上5年以下监禁,100元以上300元以下者处以半年以上2年以下监禁。这一规定(     
A.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拥护B.提高了根据地政府的工作效率
C.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D.有利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