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51937年,近代中国工业化发展出现了三次浪潮,近代中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三次浪潮的时间起止点为18951914年、19141927年、19271937年。尽管在三次浪潮中,现代工业发展迅猛,但据调查统计,1913年调查的21713家工厂中,使用机械动力的占1.60%,不使用机械动力的占98.40%。在1916年调查的16957家工厂中,使用机械动力的占2.89%,不使用机械动力的占97.11%。

——摘编自王春雷、王梅春《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的三次浪潮及启示》

材料二   1933年中国工业生产总表


实数(中国货币:百万元)占比
国民总产值31534100.00%
工业总产值工厂18956.01%
手工业562817.85%
合计752323.86%
国民净产值20119.100.00%
工业总产值工厂3781.88%
手工业13396.66%
合计17178.53%

——摘编自汪敬虞编《汪敬虞集》

材料三   19841992年,中国GDP增长1.1倍,年均增速9.5%;工业增加值增长1.5倍,年均增长12.3%。1985年,中国水泥产量跃居世界第一;1987年,煤炭产量跃居世界第一;1988年,中国电视机产量跃居世界第一;1996年,化肥和钢产量双双跃居世界第一。1978200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23.7倍,年均增长15.0%。同时,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1978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只占50.0%,2001年已上升至90.1%。到.2001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已超过900亿美元,在各类出口产品中居第一位;中国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而同期美国和日本分别为-3.8%和-7.4%。

——摘编自周维富《中国工业化发展的伟大成就与历史经验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近代中国出现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工业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8—2001年中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及意义。
2024-01-3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崇左市、钦州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
1932年,日本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鉴于中国重要工厂绝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而内地各省几乎没有工业基础,难以满足抗战的物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计划将工厂内迁。1937年,国民政府制定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截止到1937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146家,各种机件14600余吨。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再次动员企业迁移,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从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主要迁往湘、桂、黔、曩、陕、川,共迁出企业304家,物资511825吨。
(1)结合材料及所学,概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内迁的原因及过程。
2019-01-30更新 | 1694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西贵港市平南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