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7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公有制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重变化情况表。

年份全国工业
企业总产值
(亿元)
其中:公有制经济公有制企业占比(%)
国有企业(亿元)集体企业
(亿元)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
19534501931742.93.8
19555342734151.17.7
195770437813453.619.0

——《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数据整理

材料二   21世纪之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发展的常态。2004年和2008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资本结构分别为65355248;非公有制经济GDP产出占比则分别为63%和70%,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强化。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变化有利于不同所有制经济各展所长,共同促进生产力发展。

——杨春学、杨新铭《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一种综合性的解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并简述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意义。
2024-06-0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试猜题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弘少为乡啬夫,太守第五伦行春,见而深奇之,召署督邮,举孝廉。

——《后汉书·郑弘列传》

材料二   魏氏立九品,置中正……其州大中正、主薄,郡中正、功曹,皆取著姓士族为之,以定门胄,品藻人物。

——《新唐书·柳冲传》

材料三   隋朝已开始公开的文官考试制度,唐接着予以斟酌地采行,只是三年一度的会试至宋始成为定规,这种公开的考试足以打破过去的世族垄断。

——《中国大历史》

(1)指出材料一、二中相应的选官制度及其选官标准。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趋势。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有制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重变化情况表



年份
全国工业
企业总产值
(亿元)
其中:公有制经济公有制企业占比(%)
国有企业
(亿元)
集体企业
(亿元)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19534501931742.93.8
1955534273414
51.1
7.7
195770437813453.619.0

——根据《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数据整理

材料二   21世纪之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发展的常态。2004年和2008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资本结构分别为65:35和52:48;非公有制经济GDP产出占比则分别为63%和70%,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强化。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变化有利于不同所有制经济各展所长,共同促进生产力发展。

——摘编自杨春学,杨新铭《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一种综合性的解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并简述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变化”的含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所有制结构调整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
2024-01-1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某学习小组在研究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时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图为1970年西安市南郊出土的“怀集庸调”银饼。银饼正面刻有铭文:“怀集县开十(注:开元十年)庸调银拾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银饼上的“怀集”是地名,唐时属岭南道广州。“怀集”银饼左下面有一圆形补疤,上缴国库前银饼必须验明成色和重量,据考证,该“补疤”是缴税或入库前校订重量后发现不足补加。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等资料

材料二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以土地制度为基础,随土地制度的变化而变化。西汉实行编户制度,作为征收赋税、征发徭役的依据,农民从此向封建国家承担田租、算赋和口赋、徭役、兵役,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完整的赋税徭役制度正式形成。隋朝及唐朝前期的租庸调制则是封建社会前期税收制度的集成和创新。唐中期以后采用了“两税法”,以财产和土地为征收的准则,统一了税收制度。宋朝时期,王安石构建的“方田均税法”,反映了公平税负的思想。明中期直至清初实行“一条鞭法”,把过去的所有征收项目合并起来征收,化繁为简,从实物税向货币税转变。到清雍正年间,实行地丁合一政策。

——金玉佳《中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


(1)材料一中的“银饼”对于研究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有怎样的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意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鉴于匈奴时常侵扰西北边郡,文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募民实边,通过优厚条件吸引民众充实西北边疆。到公元前127年,“募民徒朔方十万口”。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在西北边地设张掖、酒泉郡,置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军屯戍边由此成为安置移民的一种主要方式。此外,政府还通过迁徙罪犯及家属戍边、迁降率于边郡等向西北边疆移民。这些政策既开发了边疆又保卫了边疆。

——摘编自翟麦玲《两汉西北边疆移民政策比较研究》

材料二   北人南迁基本概况简表

概况魏晋南北朝时期唐朝中后期及五代十国时期宋金对峙时期
迁移持续时间东汉末到南北朝末期公元755年至五代十国末期公元1126年至1279年
迁入地域范围四川盆地、江南、江东地区江南、江淮、荆湘以及岭南、闵中一带。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甚至岭南和广西。
迁移人口数量仅313年至450年就有90万人仅“安史之乱”时期就有约100万人。大约在500万人左右

——摘编自林宪生、王钦《中国古代北人南迁高潮的成国变化——基于推拉理论的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朝西北边弧移民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魏晋南北朝至宋金时期北人南迁的变化趋势。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023-11-20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20年英国人马礼逊在澳门开设了一家眼科诊所,随后政府和民间人士相继开办了数目可观的新式医院,到1920年,在大城市新式医院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医家”,成为医疗机构的主体部分。在工作效率上,近代医院制度借助科学化的医疗器械和严密的病理分析,使医生的专业化水平大为提高。在医疗行政方面,1905年清政府开始设巡警部(兼管卫生事务)。1912年,南京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卫生司,医院不再是传统的专侍皇宫的太医院,它的服务对象是京城官吏和居民,开始呈现社会化、大众化趋势……西方医疗制度还开启了中国近代医学教育之先河,在各方的努力下尤其是各地开始设置医科或医学院,医学人才的培养迅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西方医学在中国的整体传播,改变了单一的中医学独立存在的局面,中国出现中西医并存的医疗格局,现代医疗制度、公共卫生事业逐渐确立,中国人的医疗观念也发生了转变。

——摘编自马伯英《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医疗制度的变化。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近代中国医疗制度变化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2023-04-1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八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初编制赋役黄册,又测量天下田土,编制成鱼鳞图册,写明田主姓名、田土面积、品质等,用来核实土地产权及税粮责任……正统元年(1436年),朝廷开征“金花银”,将江南地区应纳的田赋米麦400余万石,折算为白银100余万两,运入宫中的内承运库。东南地方的赋税大幅度地由实物转变为货币。其后,赋税折银从江南铺展到其他地区。到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的时候,各地以州县为单位,依据新近清查的土地数额,将原来额定田赋、力役、贡办等应承担的赋役,除了苏、松、常、嘉、湖地区供应京师食用的潜粮以外,一概折合为白银,官收官解……明中叶以后的赋役体制变动趋势在清代继续发展。经过康熙朝60余年的恢复与发展,清朝自1712年起,实行滋生人丁“免其加增钱粮”的政策,以全国丁银额数字最高的1711年为准征收丁役(折银征收,即“丁银”),以后增加的人口不再计算丁役。雍正元年(1723年)开始,又在全国推行“摊丁入亩”,将丁银全部摊入地亩,与田赋一体征收。

——摘编自赵轶峰《明代经济的结构性变化》

材料二黄仁宇根据《大明会典》及各地方志的记载,对晚明全国的农业税率进行了估计,如杭州府的税率为6.7%到10.05%(主要受粮食价格影响);山西汾州府的平均税率为8.3%(粮食均价为每石0.6两白银);湖广安化县在16世纪中期税率为3.9%(粮食均价为每石0.3两白银),17世纪初税率为5.9%(粮食均价为每石0.2两白银);南直隶溧阳县最低税率为1%,最高税率是5.4%。

——摘编自万明《晚明社会变迁问题与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至清中期农业赋税制度变化的主要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后期至清中叶农业税制改革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变化(%)

欧洲非洲美洲中国世界总人口
165018.318.32.422.95.45亿
175019.213.11.630.97.28亿
185022.78.15.135.111.71亿
190024.97.49.024.916.08亿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旧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摘编自黄邦和等《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及相互联系。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后,为“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提供了哪些条件。
2023-07-12更新 | 39次组卷 | 32卷引用: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宾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二



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示意图

——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至北宋户口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并分析其产生的积极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移民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023-10-0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柳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行政区划与唐无大差异,而行政组织与运用则大有不同。 …… (宋代)对于地方行政采取绝对控制政策。其方法:最高级地方行政区划之路,不置元首性之长官,而以帅、漕、宪、仓诸司,分掌众务,不相统属,互相牵制不能自专。上自诸路使司,下至县知事,皆以中央文官权充,以便中央直接控制。犹惧知事官权太专,又置通判,以资牵制与监视。

——摘编自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材料二: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所建立的王朝,尽管采用满汉并用的政策,但实权却掌握 在满洲官吏手中,很大程度上诱发了汉人排斥满族的“大汉族主义”情绪。鸦片战争后,列强在中国取得一系列特权,打破清朝封建统治的“稳定”,肆意干涉地方政务,地方要员也“扶洋自重”。随着通商口岸的增加,国内一些持巨资的买办、商人在地方投资设厂,使得中央政府在经济上对地方依赖。作为封建王朝支柱的八旗军腐朽不堪,面对地方起义,清政府不得不依靠湘军、淮军镇压。

——摘编自马淑娴《略析晚清中央体制变化的动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晚清中央集权变化的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产生的动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