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晚清以来中国被迫接受列强所定之税则,海关行政权、关我收支与保管等业务均为到强所掌控。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族主义运动风起云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呼呼不断19285月,国民政府派特使伍朝枢赴美活动,希望获得美国在废除不平等条约上率先允诺及外文之承认。为与英国争夺对华外交的主动权,19287月,美国代表马慕瑞与宋子文签署《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条约主要规定:1929年元旦起中国适用关税完全自主的原则;缔约双方在彼此领土内享受之待遇,应与他国享受之待遇毫无区别。美国通过中美关税协定的签订,予以中国关税自主,并带动各国的跟进政策,使中国摆脱近代以来在关税上任列强宰割的地位。

——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二19306月,胡佛总统签署了《斯姆特一霍利关税法》。法案将2000多种进口商品的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就在胡佛签署议法案的当天,股票市场暴跌。这项法案使贸易保护主义在全世界抬头。市场和国际分工受到抑制,美国消费者的负担进一步加重。法案引起的国际贸易下滑为农业和其他行业出口带来了不良影响。

——摘编自默里罗斯巴德《美国大萧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最终实现关税自主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胡佛签署《斯姆特一霍利关税法》的消极影响。
2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在灾害面前,政府承担起抗灾救灾的重要责任,建立起了一整套抗御各种灾难的政策和措施,至今仍然行之有效。

材料一   通常情况下,地方遇到大的水旱灾害之际,皇帝通常会和宰相等高官商议对策,并颁布诏令,指示地方采取蠲(juān免除赋税)免、赈济等具体的措施来对灾区进行救济。为更好地指导地方救灾,唐朝皇帝还多次派遣使臣以宣抚使、赈给使名义亲临灾区,勘查灾情,临机指挥救灾。对于那些在地方救灾过程中处置得当,表现突出的官员予以褒奖,而对于那些弄虚作假,无所作为的官员给予严惩。另外,多数皇帝还会下诏反省和检讨自己的过失,并采取避正殿、减膳撤乐、虑囚、求言等禳灾措施来应对自然灾害的发生,虽然这些举措对于灾民没有物质上的帮助,但对于修明政风、缓和灾区社会矛盾、增强灾民生存的自信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毛阳光《唐代灾害救济实效再探讨》

材料二   面临1929年全国范围的水灾,国民政府向社会发行赈灾公债1000万元,年息8厘,基金由中央银行保管,1938年12月偿清本息。在1931年江淮大水期间,国民政府特设救济水灾委员会,预计以两期发行8000万元公债,年息8厘,以国税担保。除发行赈灾公债之外,也由政府向美国争取到了45万吨麦贷用于救灾。灾害发生之后,国家除承担起“救荒活命”的重任,还积极采取了疏河流、巩固防、修堵决口等措施等来进行灾后重建。

——摘编自刘方健《中国历史上的救灾思想与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救灾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救灾的主要措施并简要评价。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27年8月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同时选择了两条道路。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仿中国的历史传统,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

材料二   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党和群众不得不一齐军事化……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哪一处没有武装,或者武装不够,或者对付敌人的策略错了,地方就立即被敌人占去了。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材料三   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交通极端落后,各地区发展不平衡,那种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利用危机时刻在反动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进行革命的理念不符合中国国情。


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在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上做出的贡献。
(2)材料二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哪一内容?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影响我国民主革命道路选择的具体因素。
2020-09-01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课时同步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4 . 给如图所示内容归纳单元主题,最适合的是
第10课五四运动和中共诞生
第11课北伐战争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A.侵略与反抗
B.近代化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打仗。因此,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   19372月,中国共产党在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保证“停止没收地主的土地”,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实行减租减息,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减租减息之后又实行交租交息,借以联合地主一致抗日”,并进一步提出了“奖励富农发展生产和联合富农”的基本原则。1946年,第二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中国共产党再次变减租减息政策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1947年,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要求“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实践举措;及理论创新;简评其对中国近代革命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抗战时期相比,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何调整?分别具有什么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中国革命道路成功的基本经验。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湘赣边界的秋收暴动是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武装斗争的伟大尝试,它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在暴动遭到严重挫折时,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毛泽东与中央早期领导人》

材料二1927119日至10日,瞿秋白在上海召集了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做出《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强调了“暴动”的重要性:城市工人暴动的发动非常之重要;轻视城市工人,仅仅当作一种响应农民的力量,是很错误的……城市工人的暴动是革命的胜利在巨大暴动内得以巩固而发展的先决条件……当然,最激烈的主张暴动的,是共产国际新任全权代表罗明纳兹。会后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共新中央,向各地党组织发出了一系列要求组织暴动的指令,但都一一痛遭失败。

——摘编自《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材料三 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决议根据党和红军当时所处的战争环境,集中解决了最有决定意义的军事路线问题。鉴于当时党内大多数同志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政治上的错误尚未清醒认识,决议上写了“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

——郑广谨等著《中国红军长征记》


(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当时党内在探索革命道路上存在着何种分歧,并分析产生原因。
(2)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特点。
(3)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2021-03-09更新 | 554次组卷 | 16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前期,由于农村危机加深,令作送动被视为“救治农村”进而振兴国家的一剂方药。国民政府大力推动,乡村建设国体努力倡导,都市商业银行积极参与,这场运动从原来纯粹的社会运动逐渐向政府政策转变。1935年,合作社由20年代末的1612社增至26224社,社员数由49972人增至1004402人。然而,合作社过度膨胀成对每个合作社照不周,每种业务基融不窄,支持机关矛盾冲突不断,商业机构年利目的成为最大障碍,对合作社的放贷在富裕地区竞争激烈,对贫困地区裹足不前。

——摘编自许永峰《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回农村合作运动的新趋向》

材料二 建国初期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949年10月到1953年,主要是以互助组为主,同时试办初级农业合作社,到1952年底全国农业互助组织已达到830余万个,参加农户已达到全国人口的40%。1954年至1955年上半年,是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及其巩固阶段。1954年春,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9.5万个、参加农户达170万户,到同年秋,全国新建农业生产合作社13万多个,到1955年7月巩固下来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有65万个。

——摘编自吴建新《建国初期农业生产合作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农村合作化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快速发展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探索中国自救的道路上有许多进步人士将焦点放到中国广阔的乡村,掀起了持续时间长达十几年的乡村建设运动。其中19291937年梁漱溟等学者开创了乡村建设的"邹平模式",其主要措施为;第一设置乡学村学提高乡民的整体素质和公共事务的注意力;第二提倡"固体组织,科学技术"以促兴农业,大力推广动植物优良品种,建立美棉运销合作社、蚕业产销合作社等;第三建立乡村自卫组织,汇集大家力量,共同维护区域社会的治安。

——摘编自毛月《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探析》

材料二   20年代末晏阳初结合对西方社会的观察和体会开始实验他的"革心"理想,深入河北定县的霍城村,开始了著名的"定县实验"。姜阳初认为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愚贫弱私"四大病,"以文艺教育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扶弱,以公民教育克私",四大教育连环并进的农村改造方案,从农民的切身需求出发,着眼于小处。在这里组织扫盲、改良农作物与畜牧品种、兴建刷场与广播电台、行办产销合作社和实验银行,还创办《农民报》、组织同学会与公民服务团。在定县实施卫生保健项目,以最经济的组织、推行最简单的事业、注意透彻实行。实行"预防重于治疗"的方针,还在乡村推广节制生育运动,走访家庭劝告节育。在实际上摸索出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全国城乡的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办法,这些经验适用于很多发展中国家。在50年代和60年代晏阳初的定县经验被推广到第三世界50多个国家,促进了大规模群众教育运动的发展。

——摘编自吴晓波《跌宕一百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对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进行评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年国民政府建立后即着手建立国家金融体系,以控制全国经济,巩固统治。同年10月,国民政府颁布了《中央银行条例》,规定中央银行为国家最高金融机关,享有发行货币等经济特权。此后,国民政府又通过改组银行、融入官股等方式,逐渐控制了商股占主导的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为了实现金融集权和应对经济危机,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统一了货币,并与美国签署了《中美白银协定》,实现了法币与美元的挂钩。至此,国民政府完成了对全国的金融垄断,并以此控制了中国的工商业,为全面统制经济作了充分准备。

——摘编自宋鸿兵《货币战争》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金融体系建立的影响。

材料二  红色根据地能够生存和发展,金融起到了关键的作用。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首要任务就是创立独立的金融系统。同年11月,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宣告成立,并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法令,迅速统一货币、财政和税收,逐步改变了苏区金融市场混乱的局面。此外,国家银行还受政府委托,兼行商业银行之职,在吸收民间资金的同时,积极从事信贷业务,服务涉及苏区的工农业生产、粮食调剂和对外贸易等。在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条件下,红色金融从零起步,独立运作,自成体系,与中共“红色割据”实践一脉相承。

——摘编自单冬克《中央苏区红色金融史话》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金融体系与苏维埃政府金融体系的相同之处,说明不同之处及产生的原因。
10 . 中国的道路自信源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成功实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难探索出了革命新道路,但是在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被党中央认可和重视,反而遭到中央的点名批评。1930年6月9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主张城市中心论的李立三就点名批评了毛泽东。他说:“在全国军事会议中发现了妨碍红军发展的两种障碍:一是苏维埃区域的保守观念,一是红军狭隘的游击战略。最明显的是四军毛泽东同志,他有整个的路线,他的路线完全与中央不同。”

——刘宝东《从城市到乡村——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及意义》

材料二   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打仗。因此,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大革命失败后,关于中国革命的道路党内出现了怎样的不同观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实践举措,简评其对中国近代革命的深远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中国革命道路成功的基本经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