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湘赣边界的秋收暴动是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武装斗争的伟大尝试,它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在暴动遭到严重挫折时,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黄允升等《红色档案:毛泽东与中共早期领导人》

材料二1927年11月9日至10日,瞿秋白在上海召集了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作出《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强调了“暴动”的重要性:城市工人暴动的发动非常之重要;轻视城市工人,仅仅当作一种响应农民的力量,是很错误的……城市工人的暴动是革命的胜利在巨大暴动内得以巩固而发展的先决条件……当然,最激烈地主张暴动的,是共产国际新任全权代表罗明纳兹。会后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共新中央,向各地党组织发出了一系列要求组织暴动的指令,但都一一痛遭失败——摘编自叶永烈《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材料三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政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左”倾路线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都被逐渐地克服了。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当时党内在探索革命道路上存在什么样的分歧,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分析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

(3)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中所体现出的特点。

2017-12-01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中山中学2017-2018上学期高一段考历史试题
2 .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清朝的开海禁,是在公元1685年,于澳门、漳州,定海,云台山归处,都设立税关。公元1757年,只许在澳门一处……税则上、有名目的东西浮收的税要比正额加几倍,无名目的东西就更加横征暴敛没个遮拦,外国商人不准和人民以及普通商人直接买卖,一切货物都要卖给“公行”,再由公行卖给普通商人。1659年规定当时的外商,不做买卖不准到广东,做买卖的期限一年只有四十天,必须住在公行所代备的商馆里。要进禀帖,必须托公行代递,不得和官府直接。

——以上材料皆出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海禁政策的特点,并评价清朝的海禁政策。

材料二   买办是近代中国一个特殊的经纪人阶层,具有洋行的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是外国人可以直接影响的一部分中国人。按照相关统计,1872—1913年中国共开办145家新式企业,已知投资人202人,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地主和官僚,有113人;其次即是买办,有50人。“买办不仅在数量上、投资的规模上极力侧身于近代工商企业,而“且获利颇丰。买办的这些活动,给社会的各个阶层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带动了国人投资近代新式企业的热情,有利于近代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扩大”。买办对普通人的生活也产生很大影响,农村通过他们才用上了物美价廉的煤油、洋布和其他棉织品。

——摘编自金普森、易继苍在《买办与中国近代社会阶层的变迁》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买办”的影响。

材料三   1902年,盛宣怀奉命会同大臣吕海寰在上海与英、美等国谈判修订商约。目睹上海“洋商会如林,日夕聚议,讨论研求,不遗余力;而华商向无会议公所,虽有各帮董事,互分畛域,涣散不群,每与洋商交易往来,其势恒不能敌”,深感有设立商会的必要。所以,盛宣怀奏请朝廷准设上海商业会议公所,饬令江海关道袁世勋会同上海通商银行董事严信厚迅速传集各大帮董事“设立总会”,委任严信厚为总理。

——冯林主编《重新认识百年中国》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商会成立的背景。

材料四   1927年至1937年,虽然国民政府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但却努力继承孙中山先生重建国家的遗志。国民政府推行货币改革,用银元代替银两,与推行纸币(法币)为合法货币。国民政府以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为后盾,从1928年到1929年,同美、德、英、法、日签订了平等友好的关税协定,根据这些协定列强承认了中国的关税自主。陇海铁路在1934年延伸至西安,1936年粤汉铁路竣工,铁路路网从八千公里延伸至一万三千公里。各省公路建设、现代航空、水上轮渡事业都有骄傲的发展。工业化方面,一些轻工业如棉纺织业、面粉制造、钟表、水泥和化工制造等领域也出现颇大的进展。但是,国民政府忽视了古老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的困苦。国民政府未达成财政均衡,而是靠赤字开支来维持。年复一年的预算不平衡导致了滥发纸币,这在后来引起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促使1949年国民政府的经济崩溃。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4)根据材料四,归纳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经济近代化的主要成就,并概括其存在的问题。
2020-09-1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农村经济较以前虽有所提高,但在广南西路、荆湖南路等广大地区,既不知积肥施肥,也没有水利灌溉工程。荆湖南路的西岸地区,“每欲布种时,则先伐其林木,纵火焚之,俟其成灰,即布种其间,盖史谓‘刀耕火种’也”。在许多地区,“百家为村,有食者不过数家,贫破之人十常八九”。另外,宋政府财政吃紧,急于敛财,往往拿商人开刀,特别是活动在农村的中小商人,更成为其苛敛的对象。

——摘编自全晰纲《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等

材料二 1933年5月,国民政府成立了“农村复兴委员会”,开始进行农业建设运动。在农村复兴委员会大力倡导下,国民政府裁废苛捐杂税5200多种。面对灾荒,政府用“灾民之壮者”修路、垦殖,并十分重视灾后的防治。1934年,行政院设计《农村合作社章程》,推动农民之间的合作,规定“凡制肥、选种、改良农作方法、活泼农业金融、流畅农产品运销,悉以合作社为指导,并改进之。”通过该运动,加强了政府通盘筹划的能力。

——摘编自王军《南京国民政府农业建设研究》等

材料三 1980年代中国农村的改革,是在农民的探索与地方开明领导人的支持与相互推动中开始的,粮食等农产品的爆炸式增长,坚定了决策者的信心,最终形成全国性政策。1984年邓小平考察江苏,当地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使他看到了乡村振兴与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希望,他在会见外宾时曾说:“农村改革见效鼓舞了我们,说明我们的路子走对了。”

——摘编自萧冬连《从计划到市场:突破如何成为可能》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民政府农业建设运动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的背景并说明其意义。
4 . 毛泽东曾经说:“那个时候,给我安了一个名字叫‘枪杆子主义’,因为我说了一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我那个意思也就是武装夺取政权,并不是讲步枪、机关枪那里头就跑出一个政权来。”毛泽东提出“枪杆子出政权”的历史背景
A.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
B.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C.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D.抗战初期日军侵占中国大片国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歌词往往反映了一定的时代背景。法国民谣《两只老虎》的旋律传入中国后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填词。其中最有名的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和“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关于以上两段歌词,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一首填词体现了国民大革命的目标和性质
B.第二首填词反映了中共在土地革命时期的主要革命内容
C.两首填词的背景分别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D.两首填词说明当时中国的主要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6 . 下列属于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共同点的是
①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②发生在国民革命失败的背景下
③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表现
④起初是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近代第一次留学潮形成于20世纪初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出现了“留日热”,1905年留日学生猛增到8000多人,1906年又上升到1万多人。在“留日热”的影响下,也有少量的留美生、留欧生出国深造。

材料二   第二次留学潮和第一次留学潮间隔仅10年左右,就在五四运动时期出现了。这次留学潮以留美、留法、留苏为中心,当然留英、留德、留日等也有较大的发展。1925年,美国的外来留学生约7500多人,中国留学生则多达2500多人,占1/3。五四前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许多青年试图寻求一种“劳工神圣”式的具有共产主义色彩的社会蓝图,午多青年认为法兰西是自由民主的发祥地,梦想到法兰西去实际体验一下。1926年前后,在苏联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有1600多名。他们基本上是学习革命理论和军事知识,旨在为中国培养革命栋才。

——据李喜所《中国留学通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前两次留学潮出现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两次留学教育的不同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恩格斯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指出唯物辩证法使马克思作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而两大发现又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成了科学。文中指出:“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反杜林论》

材料二: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俄国曾经出现过许多共产主义小组。其中,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

——《大国崛起·风云新途》

材料三: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                                                          

——(美)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四: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式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如“革命不可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而是“各省农民此起彼落的武装暴动”。

——瞿秋白(1927年12月)


(1)材料一中“不成熟的理论”指什么?根据上述结论简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列宁和马克思的主张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宁革命主张的主要依据。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俄两国分别选择了什么样的革命道路?简要说明两国存在这种差异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如图“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变化原因的理解准确的是(     
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B.“工农武装割据”的开展
C.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022-08-26更新 | 463次组卷 | 73卷引用:2014届山东省济南一中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难探索出了革命新道路,但是在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被党中央认可和重视,反而遭到中央的点名批评。193069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主张城市中心论的李立三就点名批评了毛泽东。他说:“在全国军事会议中发现了妨碍红军发展的两种障碍:一是苏维埃区域的保守观念,一是红军狭隘的游击战略。最明显的是四军毛泽东同志,他有整个的路线,他的路线完全与中央不同。”

——刘宝东《从城市到乡村——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及意义》

材料二   长征是在怀疑、猜忌、阴谋与恐惧的气氛中开始的;而长征结束时,大家都有了坚强的信心。……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

——摘自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大革命失败后,党内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观点。并结合所学,简析支撑毛泽东观点的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长征是在怀疑、猜忌、阴谋与恐惧的气氛中开始”的原因。材料二中的“分水岭事件”是指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它被视为“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