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

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材料二   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是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武装斗争的伟大尝试,它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在暴动遭到严重挫折时,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92710月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黄允升、唐宝林等《红色档案:毛泽东与中共早期领导人》

材料三   193410月面对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被迫战略转移,长征途中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折……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政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左”倾路线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都被逐渐地克服了。

——摘自《中国共产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4月20日)

(1)材料一涉及的会议是?其重大意义是什么?有何不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探索出的革命道路名称,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意义。
2 . 毛泽东同志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0年至1930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血雨腥风、刀光剑影里艰难探索的十年。从“在枪杆上夺取政权的论断”到“上山”再到“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的理论”。毛泽东等人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正确道路。

——杨超,刘文耀《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和周恩来的贡献》

材料二   中国的革命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实现民主主义的革命;第二步是实现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第一步,基本上依然还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这个革命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1月)

材料三   195612月,毛泽东同黄炎培、陈叔通等民主人士谈话时说,地下工厂“因为社会有需要,就发展起来。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并说:“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可以开私营大厂,订个协议,十年、二十年不没收。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毛泽东称之为“新经济政策”。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所《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在“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正确道路”中所做的探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论》提出的背景,并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
(3)指出材料三的史料类型,并阐述其对研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史料价值。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年“济南惨案”所引发的全国性反日运动,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第一次群众性的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的斗争。同年7月7日,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正廷以外交部名义发表《废约宣言》,称:“对于一切不平等条约的废除,及双方平等互患主权新约之重订,久已视为当务之急。”表示决心依如下三原则加以重订:(1)已届满期之条约,当然废止,另订新约;(2)尚未满期者,国民政府当以相当之手续解除而重订之;(3)旧约满期而新约未订者,另订临时办法处理一切。面对南京政府的修约要求,且迫于中国民众和舆论的压力,欧洲各国政府在坚持新约未订之前旧约继续有效的前提下,大多表示愿意根据平等互惠的原则,派出全权代表与国民政府谈判订立新约。……7月10日,美国驻华公使马克谟奉命照会国民政府,表示愿与中国订立关税新约。

材料二   1971年4月,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7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两国在历经多年的对抗与冲突后,终于重新走到了合作的起点。1973年,基辛格希望美国能在与中国关系正常化的同时与台湾保持官方关系,中国则谴责美国退回到与台湾保持密切关系的老路上。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使中美双方再次接近。中美同意在关键的地区争议问题上,采取平行的或互补的行动。中国不再强调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而是提出第三世界应更关心反对苏联的扩张主义。在70年代末,中美关系取得了质的突破。

材料三   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边、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改订新约”运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变化态势所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倡议共建“一带一路”的可行性。
2024-04-28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体育萌芽于原始氏族社会。商周时期盛行的射礼,竞争者先相互揖让,后登堂比赛,赛毕同饮,“其争也君子”。御术、龙舟竞渡等项目,同样受到“君子之争”的框定。汉代舞龙活动十分流行,不同节令的求雨祭礼都离不开舞龙。宋元以后,多数体育活动形式开始冲破“礼仪”束缚,如蹴鞠、相扑等成为瓦舍中民众喜爱的体育表演。清代民间冰上活动在技巧形式与普及程度上都较前代有很大的飞跃,这与满族人尚武善滑的传统有很大关系。

——摘编自国家体委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编《中国古代体育史》等

材料二   洋务运动开启了西方体育传入中国的先声。从1862年起,湘淮系等清廷军队开始废除传统的骑射、刀、弓等武艺,以西式兵操训练士兵。维新思潮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西方体育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维新人士“呼吁锻炼强民之体魄”。20世纪初,晚清政府明确规定各学堂一律练习兵式体操。1933年,党领导人民群众成立了“赤色体育会”,将体育与军事技术训练、政治任务相结合,使红色体育为革命和抗战服务。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学校体育课加入了军事体育元素或直接改为军事体育课,学习并掌握侦察、埋地雷、投掷炸弹等军事技能,推动了“以体卫国”爱国精神思潮的蓬勃兴起。

——摘编自王德辉《中国近代以来的国运与体育:“国运兴则体育兴”的历史阐释》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体育活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相比,近代体育活动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分析近代体育活动开展的意义。
2024-04-2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15世纪中叶至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期间,中国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自1550年代中欧海路开通至1800年代,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这在世界贸易史上实属罕见。葡萄牙学者马加良斯·戈迪尼奥的研究表明,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占美洲产量一半的世界白银流入了中国,数量十分庞大。这依赖于中国强大的商品制造能力和生产出来的丰富商品。

材料二由于工业革命的到来,中国逐渐失去了优势,并且在19世纪末被欧洲所赶超。清朝初期,仍然有大量的白银流入,但在1808年几乎停止了流入。这一时期,中国传统出口商品也迅速失去了技术上的垄断地位。美洲大陆成为新的棉业种植加工基地,英国人移栽了中国的茶树,在印度次大陆建立起红茶生产基地以后,中国传统贸易的“拳头产品”一茶叶,已毫无优势可言。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颁布了《银购入法》,19345月又颁布了《白银法案》,造成白银价格的大幅上升。中国的白银如潮水般外流。导致金融梗塞,工商各业资金周转困难,银行、钱庄、工商企业纷纷倒闭甚至停业,造成大面积经济萧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白银流入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白银外流对中国及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
2024-05-2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观澜湖华侨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民主政治时代的雅典妇女,从其出生到出嫁之前都受父亲监护监管,活动主要被限制在闺阁之中,学习纺织、烹调等家务事;出嫁后受丈夫监管,主要从事子女生产、养育和家务操持等事务,极少有外出活动的机会。雅典法律规定,妇女无权继承遗产,不得与他人订立契约,不得在法庭起诉作证,无权立遗嘱,不得向别人借贷数目稍大一点儿的钱款、债务等等。作为公民的妇女,被隔离于公共事务之外,不能就公共事务发表看法、讨论。

——摘编自沈逸舟《浅谈古希腊城邦时代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基于雅典妇女地位的考察》

材料二   ……可供她们选择的职业不断增加,如打字、速记、电话接线、电报、售货、教学、护理、秘书等等。1851年,英国只有19名女办事员,到八十年代末已达近23000余人。1851年全国女教师70000人,1901年增至172000人。

——摘编自马缨《工业革命与英国妇女》

材料三   本校开办的目的,是造就女界领袖为社会之用。现在办学亦是要培养人才……所谓真学问,是要用科学的方法,批判的眼光,研究分析的功夫,再加上自己的思想和观察的结果,那么所得着的,才是真学问,活学问……人格的重要是最明显的,现在受高等教育的女子还是很少,所以对于社会,有一种为领袖的责任。

——摘编自著名爱国女士吴贻芳就任金陵女子大学校长时的《就职致辞》,1928年11月3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妇女的社会地位。
(2)根据材料二、归纳1851年后英国妇女的就业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吴贻芳女士就职演讲体现的治学理念与时代精神。
2024-05-01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福宁古五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改革·创新·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结合材料和所学,概述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开辟革命新道路的。

中国改革开放若干大事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1984年

中国开放14个沿海城市

1992年

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008年

中国加入20国集团

2013年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趋势及其原因进行说明和解释。
2024-04-23更新 | 3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13世纪之后,欧洲和中国的关系在中断了至少4个世纪后又得以恢复。传教士、商人和文学作家,通过自己的笔触,将一个地大物博、人民富庶的中国形象带入黑暗的中世纪欧洲。17-18世纪哲学家们从各种资料中构建理想的中国形象,中国的道德哲学要远超欧洲,莱布尼茨还塑造了康熙皇帝这个“德统天下、内圣外王”的理想中国君主的形象。

——摘编自赵风玲《西方中国形象演变的历史图景》

材料二   民国时期的旅欧游记者带着学生的心态去欧洲,对欧洲产生或多或少地狂热情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梁启超等人到西欧考察,面对满目疮痍的战后景象,却仍然对西欧各国的未来持乐观的态度。30年代以后,西欧的乌托邦形象衰落,代之以苏联乌托邦形象的逐步生成。二战后,战争中旅居英国的萧乾在战后到中立国瑞士旅行,迫切希望找出瑞士和平、安定的原因。中央日报驻伦敦的特派员徐钟珮则写了《外国不是天堂》等通讯文章。

——摘编自安然《1912-1949年中国旅游游记中的欧洲形象》

(1)归纳材料一中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动因。
(2)据材料二,指出民国时期中国游记中对“欧洲形象”认知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这一时期国人关注、记述欧洲的时代影响。
9 . 【救国与探索】

近代史上改变落后中国的四种流行方案

方案一救亡抵抗外来侵略是首先任务,只有独立才能教国。
方案二启蒙落后在于民众的心智,只有启蒙才能救国。
方案三翻身落后在于阶级压迫,只有推翻了反动势力,才能救国。
方案四近代化落后的原因在于未完成近代化,必须全面向西方近代文明学习。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大纲》

针对如何改变落后的中国,近代史上曾流行过以上四种解决方案。请结合所学,指出最优方案并阐明理由。(说明:最优方案可以是表格中的一种或若干种的组合;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3-01-16更新 | 192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
1932年,日本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鉴于中国重要工厂绝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而内地各省几乎没有工业基础,难以满足抗战的物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计划将工厂内迁。1937年,国民政府制定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截止到1937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146家,各种机件14600余吨。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再次动员企业迁移,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从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主要迁往湘、桂、黔、曩、陕、川,共迁出企业304家,物资511825吨。
(1)结合材料及所学,概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内迁的原因及过程。
2019-01-30更新 | 1695次组卷 | 10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