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最早开始人工制糖的国家。明末至清中期是中国糖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革时期。甘蔗从名贵植物发展到普通经济作物,手工制糖经验得到系统总结,制糖技术日益程式化,这使得中国糖品的供应数量成几何倍数增长,日常生活用糖以及以节令用糖、社交用糖为代表的民俗用糖日渐普遍化,糖品从漫长的稀有药品、贡品、奢侈品时代转入普通生活品、生活必需品时代。中国糖品对外销售远涉印度、英国、美国、瑞典、丹麦、荷兰、波斯、日本、苏门答腊、越南、墨西哥、葡萄牙和海伦娜岛等国家及地区,这一时期中国的甘蔗种植、制糖技术、糖品消费和糖品外贸等方面在东亚甚至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是当之无愧的东亚糖业大国。

——摘编自赵国壮《论中国糖业经济的“明清变革”》

材料二   1884年以前,我国蔗糖仍大量出口,畅销香港地区和英、美等国,据中国海关贸易报告数据,到1884年仍出口白糖2475万公斤,黄糖5415万公斤。19世纪末20世纪初,糖品生产贸易情况逐渐发生变化。1924-1930年,我国每年平均进口白糖60万吨,1931-1937年,每年平均进口约30万吨。直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我国进口糖有增无减。从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中国内地机制糖厂年产糖3万吨,加上生产的土糖17万吨,合计食糖年产量也就20万吨,在当时世界产糖国家排名第26位。这一时期,中国也开始在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建立了机械化制糖企业,甘蔗栽培与糖业的衰败状况有些许改观。

——摘编自《简谈糖业发展史之中国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末至清中期糖业经济变革所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糖业经济演变的趋势及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根据国民政府财经部的报告统计,自1937年至1940年底,东部沿海地区工业成功内迁的共452家,物资达79000余吨,工人达13000人。内迁工业部门及内迁方向见下图。这一举措(       
A.是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战略需要B.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
C.有利于保存民族工业的基础力量D.使中国的后方工业发展日新月异
2020·湖南怀化·一模
3 . 如表1933年中国重要工矿产品中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对比表
产品民族资本外国资本外国资本与民族资本的比值(B/A)
电力(百万度)5318911.68
铁(千吨)1276004.72
棉纱(千包)16176560.41
棉布(千包)9040144251.60
卷烟(千箱)5186851.32
火柴(千箱)666690.10

如表中的数据对比反映了
A.民族工业的半殖民地特征B.外国资本控制了中国命脉
C.大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有限D.帝国主义侵华方式有变化
2020-04-21更新 | 191次组卷 | 3卷引用:【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人教版】-解密09近代中国的经济(分层训练)
4 . 下表为1926—1927年部分省区农会会员统计。

省份

1926年6月

1927年6月

会员数(人)

占全国百分比(%)

会员数(人)

占全国百分比(%)

广东

647766

66.0

700000

7.6

湖南

38150

3.9

4517140

49.4

湖北

4120

0.4

2502500

27.3

促成当时农运地域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军事环境的变化B.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D.中共工作重心转向农村
2023-02-02更新 | 91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
年份佃农(%)半佃农(%)自耕农(%)
1935年292447
1936年302446
1937年372637
1938年382735

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
A.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B.生产结构的调整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D.土地兼并的趋势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3年,罗斯福决定来取美元贬值的手段来保护美国利益,并计划用13亿美元向世界收购金银,作为国库储备,引起世界银价上涨。当时,将白银运到美国可获20%的利润,于是在华的商行大量套购白银出口。南京政府为了应对白银外流,公布“废两改元”法,即取消银两作为通货流通,一律以银元作为流通货币,将铸币权改归中央。但是,中国的银元价仍低于世界银价,商家又套购银元出口。通货不足给中国经济带来灾难,据1935年统计,上海受此影响而倒闭的工商企业1065家。为了防止事情进一步恶化,南京政府又通过新的货币法案:由政府授权中央、中国、交通等六家银行发行法定货币一“法币”,取消白银、银元为流通货币,法币一元等于原银元一元,合白银23.493448克,规定“法币”为中国惟一的法定货币,从而结束了中国的银本位制。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国际背景及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影响。
7 . 据国民政府经济部统计,1937年抗战前,在全国工业资本中国家资本只占11%左右,到1942年国家资本已占到国民政府实际控制区工业资本的69%以上。此现象
A.有利于国民政府的持久抗战B.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结果
C.反映了官僚资本的恶性膨胀D.加剧了国统区的经济大危机
8 . 据一位日本学者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中国进口轻工业产品下降幅度约有四分之三,1926年轻工业产品的出口则增加了一倍多。重工业产品主要是机器的进口,1912年占进口总额的13.7%,1936年则增至47%。这反映了
A.一战后轻重工业协调发展B.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
C.中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9 . 下表为20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入超变动表.表中数据变动可以用来佐证表格出超(+),入超(-);单位:百万元
年份美国英国法国俄国(苏联)
1909-19110-90+56+46
1919-1921-89-110+32+14
1929-1931-205-76+40+53
A.美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B.英国对华贸易优势逐步加强
C.法国强化对华转嫁经济危机D.俄国(苏联)对华贸易稳步增长
2015-06-24更新 | 1835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单元测试定心卷(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基础过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