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1927年前后大量的先进农民加入了中共党组织,由此,农民和工人一起成为中共党员的主要成分。1928年中共六大召开时,在全部四万多人的党员中,农民党员就占到76%,而工人党员所占比例下降到10%。中共党员的构成变化
A.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开展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促使国共两党走向合作D.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2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领导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

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

材料二   会议增选毛泽东为常委,指定张闻天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会后不久,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党的总责,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中国共产党……完全独立自主地根据面对的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这次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二卷)

材料三   



(1)指出材料一“纲领”通过的时间。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一“纲领”确立的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
(2)指出材料二中“会议”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简述“这次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理由。
(3)材料三所示文章引发了中国思想界的一次大讨论,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这次讨论的历史意义。回首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说一说最打动你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可贵精神。
3 . 朱德曾赋诗道:“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领导有方经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它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的第一枪B.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C.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D.成功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4 . 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是在破解危局、抓住机遇中不断前行的励志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秋收起义遇挫后,在做出“安家井冈”决策的古城会议上,毛泽东指出,罗霄山脉中段地势险要,有利于武装制据,开展游击战争。边界特产丰富,群众基础又好.我们可以关了东面打西面,关了南面打北面。敌人奈何我们不得。中国的形势会有大的转变,广大农村是海洋、我们像鱼,农村是我们休养生息的地方。建立以宁冈为中心的湘赣边界武装割据,意义决不限子六县,对夺取湘鄂赣三省政权都是有很大意义的。

——于化民《苏维埃革命:从宣传口号到行动纲领》

材料二   深圳特区创办大事记

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70年代末,发达国家纷纷将厂房转移到土地充裕、劳动力廉价的地方,自己抽出力量搞高科技;十年“文革”结束后的中国,有抓住时机搞建设,尽快改变落后面貌的迫切需要。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经济特区诞生。
1984年1月,邓小平视察深圳等地,指出:“搞好特区,先不讲对台湾的影响,至少对解决香港问题有利,对安定香港人心有利。”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6年特区GDP年均增长率达64%,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基建为重点的奠基阶段已基本结束。

——摘编自王硕《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做出“安家井冈”决策的依据。“安家井冈”使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二,概述促成深圳特区创办的国内外背景。并结合所学,简析深圳特区成立的意义。
2021-02-05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著名作家魏巍在《地球的红飘带》一书中说:“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条红飘带,——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下列口号与之相关的是
A.“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B.“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
C.“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D.“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2021-02-05更新 | 545次组卷 | 13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面对近代“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社会各阶级从不同角度尝试挽救危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企业分布图》(部分)



(1)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阶级当权人物推行的一场“新政”。材料一所示企业反映了“新政”的哪一目标?结合所学,简述这场“新政”对近代中国的积极意义。

材料二   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又指出: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2)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同盟会纲领中的具体体现。结合所学,说明在“孙中山开始的”这次革命中“民权主义”思想取得了怎样的实践成果?

材料三   毛泽东果断阻止了他们硬是要把已经为数不多的队伍往大城市的火坑里扔的固执做法。他……把愿意跟他走的人带进山里。毛泽东当时肯定没有意识到他这个决断对中国未来的特殊意义。可是他实实在在地这样做了。产生这个想法也不是偶然的灵机一动。一个月前的决定举行武装起义的著名的“八七”会议上,他就别具一格地谈到其他与会者没有怎么想到的话题:我现在担任土匪工作,土匪问题是非常大的问题,我们要搞土地革命,就要设法领导他们,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弟兄。搞湖南暴动,如果失败了,也不要去广东,而应该上山。

——陈晋《文人毛泽东》


(3)在材料三文本中,作者对毛泽东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历史进程作了生动形象的描写。请归纳材料三反映出的中共从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到创建红色政权期间的重大史事,并将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填入下表中的相应空格内。
序号史事序号史事
1南昌起义5
26创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37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4毛泽东率军上井冈山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事的面相某教师为学生做有关“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农村”的专题讲座,请你回答相关问题。教师首先出示了史料一:

教师提问:
(1)根据史料一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农村”的面相。
接着,教师出示史料二:

教师提问:
(2)通过这一则史料,你还可以看到“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农村”的哪一面相?
最后,教师又出示史料三:

教师提问:
(3)这则史料可与上述哪则史料相佐证?请说明理由。
教师启发:
(4)综合上述史料,概述你眼中的“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农村”的面相。
2021-01-31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而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此“分水岭”涉及的事件发生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