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1933年10月,《勤奋体育月报》创刊词疾声呐喊:“强邻压境,国难当头积极的注重国民体育训练,准备疆场强劲的战上,养成耻雪保国的健儿。这是今后全国体育界的动向,也是全国体育界的责任”这表明当时
A.中国传统体育向科学化发展的趋势
B.七七事变后国人尚武意识被激发
C.体育界自觉担当起抗日救亡的责任
D.民众的体有观念得到极大地增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赛曲》翻译改动的部分情况

“麦须尔诗”(1873年王韬译)用中国古典七言诗的格律来翻译,认为诗的主旨是反对国王的残酷统治,梁启超在1902年《新民丛报》中高度肯定该译稿。
“法(佛)兰西革命歌”(1904年侠民译)用文言文翻译,被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中国革命记》等转载,被视为法国大革命的象征。
“马赛曲”(1920年马骥良译)用白话文翻译,对“citoyen”的翻译,从“体团”变为“国民”,此后白话文翻译的《马赛曲》版本不断出现。

材料二   抗战时期,《马赛曲》成为救亡图存的重要媒介。与此同时,《战歌》、《新马赛曲》等改编作品应时而生,歌词呈现出日益严峻的国难危机,“呼吁中国同胞:‘不分恩怨,不分你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作一全民族革命战争’。”《马赛曲》对《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也有启发作用,《马赛曲》中“用肮脏的血液,灌溉我们的田野”与《义勇军进行曲》中“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意义近似,《马赛曲》中多次出现的“前进”在《义勇军进行曲》中被不断强调。

——摘编自宋逸炜《〈马赛曲〉在近代中国的多重变奏》

(1)据材料一、概括《马赛曲》翻译改动变化的表现,并说明变化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马赛曲》翻译改动的积极影响。
3 . 1932年上半年,国民党高级官员胡汉民以“抗日、倒蒋、剿共”为其政治主张领导西南地区势力与南京国民政府对抗,并提出“惟有对日抗战,是我们的生路。假如政府不抗战,那我们便说,惟有推翻不抗战的政府”。据此可知,胡汉民
A.坚持团结抗战的立场B.为国民大革命作舆论宣传
C.维护各派军阀的利益D.调整政策以适应时局变化
4 . 1927年10月,中共发文纪念辛亥革命,批判国民党“自绝于工农民众,自绝于辛亥革命的事业”。1937年10月,中共在纪念辛亥革命的文章中,呼吁“党无分派系、地无分东西”“对外抗战、对内民主”。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B.国民党立场发生转变
C.国共矛盾的彻底消除D.民主革命任务在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关于淞沪会战的相关史料,据此可知
文献内容
国民政府中央军官学校野营办事处(1936年2月成立)会议摘录“上海一旦发生战争,能快速反应,指挥分区的部队有计划地投入战斗。”
国民政府《民国26年度国防作战计划》“在开战初期,以主力进出上海附近,扫荡该地陆上之敌人,破灭其根据地。”
1937年7月30日,张治中致电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电文“上海保安团抵抗力薄弱,诸种关系,似宜立于主动地位,首先发动,较为有利。”

A.上海成为当时日本侵华重点B.国共两党合作确保上海军事安全
C.社会各界主动应对时局变化D.日军实力占优导致中方会战失利
2022-05-13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届高考考前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6 .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人民政权。1931年11月,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各级苏维埃政府广泛吸收工农群众代表参加政权管理;抗日战争时期,在政权建设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A.国共两党阶级斗争推动B.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
C.抗日根据地的日益扩大D.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性质的认识
7 . 1932年11月,中国第一大刊《东方杂志》以“新年的梦想”为题向社会征文。这些征文中多次提及“民族”“阶级”“帝国主义”“日本”“计划”等关键词。这次征文活动
A.引发了社会阶级结构变化B.推动了各界政治立场趋同
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想传播
2021-04-26更新 | 706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民国初年,“省自治”和“联省自治”观念在广东、湖南、四川等地甚为流行,有“新广州”“新湖南”“川人治川”之议。到了30年代,知识分子中引起热烈回响的观点则是“就是做梦也要做国家的梦,不要做思乡的梦”。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军阀混战影响国家统一
C.近代国家意识增强D.地方自治势力逐渐衰落
2021-06-08更新 | 654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1届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
9 . 中共中央宣传部在1928年的宣传纲要中提出:“三民主义曾经是辛亥革命以来的口号,现在完全变成为反辛亥革命的旗帜。”在1937年的宣传大纲中又指出,中国共产党“主张恢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继续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的精神”。上述变化反映出
A.国共两党由激烈对抗走向合作抗日B.三民主义的内涵已发生实质性变化
C.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持否定态度D.全民族抗战已经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2020-07-04更新 | 8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商务印书馆历史教科书1906年版:“自秀全倡乱十六省,蹂躏十六省。”1933年版:“洪秀全等,因势利导,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对太平天国运动两种版本不同的评价解读有误的是
A.商务印书馆紧跟时代潮流
B.历史教科书打上时代的烙印
C.不同政权制约着社会意识
D.主要矛盾变化影响历史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