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中共中央郑重向全国宣言:“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该宣言发表时的国内形势是(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B.全民族抗战爆发C.抗战转入相持阶段D.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
2024-05-14更新 | 22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34年8月1日,《红色中华》全文刊登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的《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这篇宣言发表的背景是(       
A.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北上抗日B.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主战场
C.中共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日本侵占东北后又向长城沿线进犯
2024-04-19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浙江卷)历史试题
2024·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1939年12月9日,在某运动四周年的日子里,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进行了规模盛大的活动,党的领导人强调这“是一个学生运动,是一个青年运动,是一个全国人民为团结抗战而举行的轰轰烈烈有着历史意义的运动!”这场运动的起因是(       
A.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B.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
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D.日本扶持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2024-03-21更新 | 190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新高考研究卷(一)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9年,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赴粤禁烟后,组织人摘译瑞士国际法专家滑达尔的著作《各国律例》,摘译部分最初编入《四洲志》后由魏源籍入《海国图志》。组织翻译滑达尔的《各国律例》标志着林则徐对国际法的认知程度有了质的变化,至少表明林则徐已经意识到西方国际法与一般“夷情”不同,堪为“制夷”工具而加以利用。

林则徐能够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冲破“夷夏大防”的传统世俗观念,大胆引进、研究西方国际法,实为开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之端的重要举措。因此有学者认为林则徐是将近代国际法引入中国第一人。

——摘编自唐立鹏《林则徐对西方国际法的引进及运用》

材料二 约之专为通商者,本可随时更改,以求两益,非一成不变者也。税项通例,皆由本国自定,客虽强悍,不得侵主权而增减者也。宜明告各国云:某年之约不便于吾民,约期满时应即停止。某货之税不合于吾例,约期满时应即重议。

——摘自郑观应《易言》

材料三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不久,蒋介石对国民发表演讲,说“此时国际舆论,已共认日本为无理,我国民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

——摘自李云汉《九一八事变史料》

(1)根据材料一指出林则徐主持编译国际法的原因及积极影响,现在学界主流的观点认为源自西方的国际法被正式介绍到中国是在洋务运动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标志性事件。
(2)阅读材料二,概括其核心思想。结合所学回答鸦片战争开始后中国与列强协定关税恶例以及随后对之强化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中国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它体现了毛泽东在1949年上半年提出的哪一条外交方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面对日本的侵略,国民政府采取的对策,代表国际公理的组织给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结果怎样?
2023-12-16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月选考模拟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 战国形势图                                   图2   秦朝疆域图

材料二   长城是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但也有一些王朝不主张大修长城,学术界有“唐代无长城”和“清不修边墙”之说(如下表)。

序号长城沿线主要民族史料
突厥贞观二年(628年)九月十六日,“己未,突厥寇边。朝臣或请修古长城,发民乘堡障,上曰‘突厥灾异相仍,颉利不惧而修德,暴虐滋甚。骨肉相攻,亡在朝夕。朕方为公扫清沙漠,安用劳民远修障塞乎!’”

——《资治通鉴·唐纪九》

蒙古“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实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柔远能迩之道,汉人全不理会。本朝不设边防,以蒙古部落为之屏藩耳。”

——《清圣祖实录》

材料三   《义勇军进行曲(部分)》(1935年,田汉词,聂耳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1)对比图1和图2,指出秦朝长城的变化。从民族关系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在①②之中任选其一、概述该王朝应对材料中相应民族问题的具体举措。根据材料一、二、运用唯物史观,谈谈你对中国历史上“修长城”或“不修长城”的看法。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时局背景。列举一例跟长城相关的英勇抗战史实,并用一句话概括抗战时期长城的新内涵。
2024-01-10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百校2024届高三12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图是侵华日军731部队锅炉房遗址,它原是一座约三层楼高的钢混大型建筑。日军曾以活人试验和活人解剖等灭绝人性的手段在此杀害中国人、朝鲜人以及盟军战俘。该遗址位于(     
A.广州B.哈尔滨C.上海D.汉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在陕西拜祭黄帝陵,毛泽东亲笔撰写了《祭黄帝陵文》。内容如下:“维中华民国□年□月□日,苏维埃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恭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束帛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陵。”该材料中的日期可能是(     
A.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四月五日B.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
C.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月五日D.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十月五日
2023-11-24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1935年爆发了一二·九运动。两者的共同点是(     
A.都以北平学生为主力首先掀起B.都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C.都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新觉醒D.都反对国民政府的妥协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关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时局,有学者评述说:“尽管局势发展中还有跌宕起伏,但国内政治问题中心的一环——停止内战——已经实现,国共重新合作的大局已定,历史的潮流已不可逆转地向着实行团结抗战的阶段过渡了。”该学者评述的是(     
A.国联的国际共管方案B.北平学生的一二·九运动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的发表
2023-11-13更新 | 299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4届高三一模(1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扩张军备、发动侵略战争的军国主义道路。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不断对外发动侵略战争。下列选项中,与日本损害中国利益有关的是(       
①参与鸦片战争       ②日俄战争       ③强迫北洋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④“九一八事变”爆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4-0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