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如表为陕甘宁地区(根据地)没收地主等阶级财产收入简况表(1936~1937年),表中数据变化(     
1936年1937年
总额(单位:万元)65.32.3
占财政收入比重55%4.41%
A.说明国民政府战时经济的实行B.折射敌后战场的困境
C.体现中共推动统一战线的努力D.源于日军掠夺的加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国民政府统计,1912——1937的26年间我国机器、电器、化工、矿冶、交通、家具等各行业有专利总数275件。1938——1945年的8年间上述相关行业发明创造的专利则多达512件。这一现象反映抗战时期(       
A.政府军事装备和技术的极端落伍B.内迁的科技人员积极研发新产品
C.西南地区工业基础的相对薄弱D.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成效显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表是1937年9月,创刊于上海的《救亡漫画》的标语统计情况。该漫画意在借助经济援助方式(     
《救亡漫画》标语左右侧边页下边页
第一版“本报售价低于成本是大众化的漫画刊物”“购买救国公债为自己增加储蓄,为国家增加力量”
第二版“中国有成千上万的同胞很需要现代文化的熏陶可惜目不识丁”“买救国公债取得二重保障——保障国家保障自己”
第三版“漫画是教育文盲的工具请送到前方或后方以加强救亡工作”“拿金银首饰器皿换救国公债为自己生利为国家尽力”
第四版“我们要做抵抗敌人侵略中国的漫画战士”“发行救国公债就是动员全国人民的财力救国”
A.扩大漫画的销售渠道B.夯实国共抗战的基础
C.聚敛财富大发国难财D.建构民众国家认同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