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九一八事变后,国立北平大学的学生致电南京国民政府,希望“立息内争,一致对外”。蒋介石却公开宣称“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而“安内”的重点是消灭共产党和红军。这表明国民政府(       
A.积极凝聚民族救亡力量B.完全丧失了知识分子支持
C.背离了抗日救亡的方向D.彻底放弃了对日军的抵抗
2 .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随后国民党也表示要“团结各方共赴国难”。据此可知,当时(     
A.进行全民族抗战已迫在眉睫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中国共产党是抗战中流砥柱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境内一切被压迫民族的兄弟们团结起来,组织全国统一的抗日联军。这一号召(     
A.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顺应了民族革命的需要
C.初步形成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D.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2024-01-27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何以那种吃人的礼教制度……偏爱挂孔老先生的招牌……我向各位中国少年介绍这位 “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吴又陵先生!

——胡适《吴虞文录序》(1921年)

材料二新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很深的旧文化底蕴,对外来文化有判断力,知道如何取其精华。另外,他们是一批手无寸铁的读书人,而他们的对立面是强大的政治、军事权力和全社 会的顽固势力,因此需大声疾呼,有一些语言比较激烈也不足怪,其方向是向前进的。

——摘编自资中筠《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今天的争论》

材料三第一目标
(贰)叙述中国文化演进之概况;特别说明其对于世界文化之贡献,使学生明了吾先民伟 大之事迹,以养成其高尚之志趣,与自强不息之精神。
第三教材大纲
(一)上古史:春秋战国之学术思想;(二)中古史:两汉之学术与宗教……中国文化之东被、 宋之学术思想、中国文化之西渐……(三)近世史:清代之文化;(四)现代史:最近之文化; (五)综论:中国文化之演进及其未来、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之关系、中华民族对于世界之责任。

——《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民国二十一年颁行)

材料四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23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胡适等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并根据材料二解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动机。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主要史实。
2024-01-23更新 | 66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38年7月7日,《新华日报》头版刊登了张谔创作的漫画(如下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生动展现了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抗战情况
B.旨在动员组织民众力量进行全民族抗战
C.革命统一战线对抗战胜利具有重要作用
D.其创作背景是抗战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36年5月,宋庆龄、邹韬奋等爱国人士在上海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上海、南京、北平等地许多抗日救亡团体先后加入联合会。这反映了(     
A.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国民政府统治已经发生动摇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过程,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二   1937年7月开始的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在历次帝国主义侵华过程中时间最长,但中国人民没有被打趴下,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各阶级、各民族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争取得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了,抗战胜利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民族革命”的主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方面说明抗日战争胜利是“共同奋斗"取得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的一份报告指出:民族资产阶级和地主买办阶级是有区别的,地主买办营垒内部也不是完全统一的,“我们要把敌人营垒中间的一切争斗、缺口、矛盾,统统收集起来,作为反对当前主要敌人之用”。这一报告表明, 当时中国共产党 (     
A.开始形成革命统一战线策略B.将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C.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2023-07-1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931年末,东北抗日英雄马占山的事迹唤起了无数国人的爱国之心,中国福昌烟草公司迅速将马占山像放在香烟广告上,并隆重推出“马占山将军”香烟。这反映了(     
A.国产香烟的质量大幅度提高B.广告成为烟草促销主要方式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D.商品销售与爱国主义相结合
2023-07-1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代表在国联会议上强行辩称自己在中国的作战是符合国联宪章的,英、法代表无意反驳日本人的论点;经过几番讨论,国联竟在获得日本政府“邀请”的情况下,派遣了一个调查团前往中国。由此可知(       
A.国际联盟难以发挥实际作用B.日本建立了军事法西斯专政
C.九一八事变未损害英法利益D.英法绥靖政策引发中国不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