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教育部成立了战区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沦陷区教育工作。战教人员在艰苦与危险环境下利用各种灵活方式,与日伪争夺教育权。同时,基层战教人员配合各招致站将大批沦陷区失学失业的知识青年送赴后方学习。这些举措(     
A.使国民政府赢得民众广泛支持B.实现了抗战时期教育有序化
C.有力地回击了日本的奴化教育D.坚定了国民政府的持久抗战
2024-03-0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六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民国知识分子的“未来中国梦”

材料一   先生:

在这昏黑的年头儿,莫说东北三千万人民在帝国主义的枪刺下活受罪,便是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也都沉沦在苦海之中。……但是我们真的就没有出路了吗?我们绝不作如是想。固然,我们对现局不愉快,我们却还有将来。……因此我们特发起,在一九三三年的新年,让我们大家来做一回好梦。对于理想的中国,理想的个人生活,各人应该有各人不同的梦。……

(问题一)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请描写一个轮廓或叙述未来中国的一方面)

(问题二)先生个人的生活中有什么梦想?(这梦想当然不一定是能实现的)

——东方杂志社启

材料二   《东方杂志》共收到142份稿件,百分之七十五的作者为文化精英。下表摘录了部分作者关于“未来中国”的梦想。

人物梦想
李宗武(北京大学 教授)我希望中国的军人不要只能内战,不能抗外。 ……我希望商人们放出点天良, 多推销些国货,且不要硬指外国货为国货。
徐伯璞(山东正谊 中学教员)中国内部既团结一致,再联合世界被压迫的民族,及各国被压迫的阶级, …… 宣传中国的王道,发扬中国的文化。
金仲华(杂志编辑)农村与都市的建设将并驰前进,或许前者的发展要超过后者,但决不是在后 者摧残之下的。 ……铁道将成为中国的动脉管,河流为静脉管,而密网的汽 车道则为遍布全身的微血管。
宋云彬(作家)未来的中国,将有一场大火,毁灭旧社会的一切,重新建设起一个没有人对人的仇恨、阶级对阶级的剥削的社会。

——据裴植《民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梦——以<东方杂志>1933年“新年的梦想”专辑为中心的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国知识分子的“未来中国梦”进行评析。要: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任意修改教科书,如删除书中“报国仇”等字句,删除“抗战受伤的追忆”等诗文,篡改地理教材里的国界线(把自近代以来被其侵占的他国领土都圈定在日本版图内)等。这些行径意在(     
A.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B.消除沦陷区人民的民族意识
C.实现对沦陷区的长期占领D.控制沦陷区的文化教育活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20世纪30年代,经过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合力塑造,岳飞的形象从古代的抗金名将、晚清的民族主义者、民国前期爱国忠孝的国家英雄,转变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这一形象塑造旨在(     
A.最大限度追求历史的真实B.激发国人的民族抗争意识
C.加强历史文化传统的教育D.迎合民众的价值文化追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毛泽东曾公开撰文指出∶“这一事件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它粉碎了国民党亲日派和日本帝国主义的阴谋,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初步实现。”毛泽东撰写该文的背景是(     
A.重庆和谈达成民主建国共识B.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C.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民国建立以来,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民主政治也成为国人建设现代国家的理想,但1938年1月,邹韬奋却注意到:“近日我国论坛上对于民主政治似乎有了多少的波动”,而同年11月,汉口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多数国人认为“当前需要一党政治”。这反映出(     
A.国民党的专制独裁统治进一步强化B.国人对战时集权体制的认同
C.国民政府的抗日政策得到国人肯定D.民众放弃了民主政治的理想
2022-11-17更新 | 177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20世纪30年代,中国出现了“以对立党派实现政治妥协而载诸青史的一个范例”,自此内战得以停止,中华民族受益。这一“范例”反映了(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伟大意义B.国共合作抗战宣言发表顺应民心
C.国共搁置争端以挽救民族危机D.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取得重大成就
2022-11-14更新 | 298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耻地理教育是近代新名词。1905年学部审定的《最新地理教科书》将失地、领事裁判权与国耻相联系,强调了失地丧权的严重危害,这是地理教材第一次引入“国耻” 概念。而“国耻地理”一词最早出现在1908年上海《浦东中学杂志》登载的《国耻地理记》。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要求学生在“实地观察”时必须运用地图,同时还要“填注暗射地图及习绘地图”,中华书局则立即在历史教材中添加国耻地图。1913年《新制中华历史教科书》中插入历代沿革地图,昔日辽阔疆域与近代大幅沦丧形成强烈反差,极大   地渲染了民族屈辱。1915年,江苏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请人演讲《国耻地理》,从“租界胶济湾”、“筑路权”和“采矿”展开,并谈及东南沿海与内蒙古要地,希望学生密切 关注海防、边防。20世纪20年代以后,有识之士还建议教育部应向民众普及国耻地理,   唤醒国民的国家意识。1924年有人将旅顺、大连纳入歌词之中;1936年版画家罗清桢创作的《准备武装收复失地图》,对“东北四省”“华北五省”和“外蒙”屈辱失地进行了刻画。国耻地理教育让各界逐渐意识到必须通过“牢不可破的团结”才能实现领土完整的 真正捍卫。受激励而走上救亡图存、雪耻复土道路的学生、民众不计其数。时至今日,丢藩失地、丧权失利等近代屈辱历史仍是警醒世人勿忘国耻、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

——摘编自熊斌《因应与强化:近代中国的国耻地理教育》

(1)据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国耻地理教育的内容并概括其特征。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近代中国国耻地理教育不断发展的因素,分析 近代中国国耻地理教育的历史意义。
9 . 民国 25年,国民政府铁道部决定修筑平汉铁路老河口支线,计划由花园和广水经随县、枣阳、樊城至老河口。经过 2个月的经济调查和勘测,正当年底准备动工时却停止下来。民国 35年,省参议会曾提出恢复修筑这条铁路的议案,虽获得通过,但这项议 案也没能付诸实行。这表明(     
A.政府迫于财政危机无力修建B.政治形势影响国内建设
C.西方列强阻碍中国铁路修建D.铁路建设技术力量不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31年9月20日,当中国请求英国介入处理九一八事变时,英国认为,该事变纯属关东军擅自采取的“地方事件”,只要日本政府加以制止即可解决,遂要求中国自行与日本协商解决。英国的这一态度(     
A.顺应中国政府的合理诉求B.是基于维护战后世界秩序的考量
C.是对日本侵华活动的纵容D.提供了解决中日纠纷的有效途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