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局部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下表为关于淞沪会战的相关史料,据此可知
文献内容
国民政府中央军官学校野营办事处(1936年2月成立)会议摘录“上海一旦发生战争,能快速反应,指挥分区的部队有计划地投入战斗。”
国民政府《民国26年度国防作战计划》“在开战初期,以主力进出上海附近,扫荡该地陆上之敌人,破灭其根据地。”
1937年7月30日,张治中致电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电文“上海保安团抵抗力薄弱,诸种关系,似宜立于主动地位,首先发动,较为有利。”

A.上海成为当时日本侵华重点B.国共两党合作确保上海军事安全
C.社会各界主动应对时局变化D.日军实力占优导致中方会战失利
2022-05-13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届高考考前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末,中国出现了日本研究“热”。驻日参赞黄遵宪出版《日本国志》,重点介绍明治维新后日本的社会风貌;康有为编著记述明治维新的《日本变政考》,并于1898年进呈光绪皇帝御览。20世纪30年代,新的日本研究“热”逐渐形成。以明治维新研究为例,李宗武《明治维新》、李建芳《日本维新运动》等专著出版;梁启超、陈独秀等人日本研究新成果,发表在《大公报》《解放日报》等报刊。蒋百里出版的《日本人》对日本评论贬多于褒。这些学者多有在日本留学或旅居、考察的经历,能贴近感知日本社会。中国的日本研究理论与方法呈现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摘编自宋有成《中国的日本史研究理论与方法》


(1)据材料,概括两次日本研究“热”的异同。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日本研究“热”存在异同的原因。
2022-05-13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届高考考前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3 . 《申报》曾呼吁国民政府当局不要迷信国联同时指出“日人得寸进尺,绝未稍已”。另外,关东军驻北平特务机关在一份情报中写道:“现在满洲市场已臻饱和短期亦难再行扩大,即不能与帝国生产之增进相调和。”由此可知(  )
A.华北地区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
B.国民政府依赖国联以作缓兵之计
C.日本正加紧对东北的武装侵略
D.关东军一手策划侵华诸军事行动
2022-03-06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1894年,《点石斋画报》刊登了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1931年末,上海《良友》画报重刊此画并配文写道:“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目前……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供后世读史者之回忆乎!”《良友》此举意在
A.以史为鉴呼吁和平B.借助时事鼓动变革
C.抵制战争避免惨剧D.激励民众共御外侮
2020-07-11更新 | 5100次组卷 | 57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头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面是某学生的学习笔记。该“学习内容”最适合的主题应是
A.十四年抗战的开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抗战相持阶段到来D.抗日战争取得最终的胜利
2019-11-23更新 | 330次组卷 | 23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来我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以缅怀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材料二: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节选)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       
(2)材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并说明这次“兄弟同心,共御外侮”的意义。       
(3)综观中国的抗战纪念,形式越来越丰富,规格越来越提升,内涵越来越深刻,这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7 . 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2019-01-30更新 | 3100次组卷 | 58卷引用: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历史综合练习十
8 . 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各界联合会宣言》发表:“东北有三千余万民众,两百余万健儿,各输其财,各捐其躯,誓与日本帝国主义者作最后决斗。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据此可知
A.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由此开始形成
B.东北地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C.东北民众是中华民族抗日的先锋
D.中日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
9 .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A.发生于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B.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
C.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0 . “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只要国民党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对敌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表达这一宣言促进了(   
A.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B.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
C.联合政府的早日成立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2019-01-30更新 | 1213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头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