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局部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有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一幅“抗战史事示意图”(如下图),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历史事件,下列组合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宝岛回归”   ②“家园沦陷”   ③“血战台儿庄”   
④“全民族抗战的枪声”   ⑤“张杨兵谏”
A.①②④③⑤B.②⑤④③①C.②③④⑤①D.②④③⑤①
2024-04-3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32年5月,京剧名家周信芳组织移风社,在青岛和天津演出《卧薪尝胆》等剧。自1937年10月起,移风社在上海卡尔登戏院演出长达4年,上演最多的是《明末遗恨》和《徽钦二帝》。这些演出旨在(     
A.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大力普及京剧国粹艺术
C.激励民众投身民族革命D.创新民族文化表现形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表是对1912—1939年中国近代报刊文章标题、正文中使用“中华民族”的次数统计情况。这表明该时期(     
时间次数每年平均次数
1912—1918456
1919—19301481123
1931—19394734526(其中1936年后都在500多次以上)
A.新三民主义得到贯彻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益壮大
C.民主共和观念广泛传播D.近代民族国家观念不断加深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认为:“全中国工农兵士劳苦民众,必须坚决一致在争取工农革命胜利自求解放的利益之下,实行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斗争”。华北事变后又转而建议:“只有国共的重新合作,以及同全国各党派各界的总合作才能真正的救亡图存。”这反映了(     
A.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互相配合B.全民族抗战由此全面展开
C.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D.民族民主意识的初步觉醒
2023-04-12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冒着凛冽的寒风举行了示威游行。他们高喊“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反对华北自治”“全国武装起来,保卫华北”等口号。这一运动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该运动发生的直接背景是(     
A.西安事变B.华北事变C.七七事变D.皖南事变
6 .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这一宣言(     
A.确立了全面抗战的正确路线B.得到社会各阶级的普遍认可
C.适应了中国抗战形势的需要D.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同学在学习抗日战争这部分内容时,汇总下列史事,制作了一份知识清单。

知识清单


①淞沪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狂妄企图;
②忻口会战,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丰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③徐州会战,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取得台儿庄大捷;
④武汉会战,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⑤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拼死抵抗,最终取得会战的胜利;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有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1)指出将材料一中史事归为一类所依据的角度,并采取一个与之相应的新角度,为“清单”补充一条史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如何理解“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危机走向复兴历史转折点"?
2022-11-27更新 | 170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耻地理教育是近代新名词。1905年学部审定的《最新地理教科书》将失地、领事裁判权与国耻相联系,强调了失地丧权的严重危害,这是地理教材第一次引入“国耻” 概念。而“国耻地理”一词最早出现在1908年上海《浦东中学杂志》登载的《国耻地理记》。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要求学生在“实地观察”时必须运用地图,同时还要“填注暗射地图及习绘地图”,中华书局则立即在历史教材中添加国耻地图。1913年《新制中华历史教科书》中插入历代沿革地图,昔日辽阔疆域与近代大幅沦丧形成强烈反差,极大   地渲染了民族屈辱。1915年,江苏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请人演讲《国耻地理》,从“租界胶济湾”、“筑路权”和“采矿”展开,并谈及东南沿海与内蒙古要地,希望学生密切 关注海防、边防。20世纪20年代以后,有识之士还建议教育部应向民众普及国耻地理,   唤醒国民的国家意识。1924年有人将旅顺、大连纳入歌词之中;1936年版画家罗清桢创作的《准备武装收复失地图》,对“东北四省”“华北五省”和“外蒙”屈辱失地进行了刻画。国耻地理教育让各界逐渐意识到必须通过“牢不可破的团结”才能实现领土完整的 真正捍卫。受激励而走上救亡图存、雪耻复土道路的学生、民众不计其数。时至今日,丢藩失地、丧权失利等近代屈辱历史仍是警醒世人勿忘国耻、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

——摘编自熊斌《因应与强化:近代中国的国耻地理教育》

(1)据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国耻地理教育的内容并概括其特征。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近代中国国耻地理教育不断发展的因素,分析 近代中国国耻地理教育的历史意义。
9 . 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决议提出:“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及其中央政府宣告,把自己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分子,苏维埃愿意给予以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富农的财产不没收,富农的土地,除封建剥削之部分外,不问自耕的与雇人耕的,均不没收。”在此,中共主张
A.促成国共合作,推翻北洋军阀统治B.进行土地革命,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C.联合不同阶级,反对帝国主义侵略D.加强民主建设,巩固抗日根据地
2022-03-14更新 | 1821次组卷 | 39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无为襄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蒋介石于1931921日召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临时紧急会议,商讨对日方略。蒋介石主张以日本侵占东北的事实,先行提出向国际联盟与签订非战公约诸国诉诸公理,同时“要求国人镇静忍耐,努力团结,准备自卫,并信赖国联公理处断。”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联合全国各种军队一致抗日的主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

——摘编自《抗日战争史》

材料二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国抗日战争终于爆发了。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声明:“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际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1937年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性抗日迅速展开

——摘编自《抗日战争史》

材料三   1943111日,中美在华盛顿签署《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同日,中英在重庆签署《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与换文》.新约规定废除的英美在华特权有:领事裁判权、通商口岸特别法庭权、使馆区及一些铁路沿线的驻兵权、沿海贸易与内河航行权、外人引水权、英籍海关税务司权等。同时宣布废除《辛丑条约》,将天津、广州的英租界及北平使馆区的各种权益归还中国。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蒋介石抗日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